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大窯路窯群遺址
  大窯路窯群遺址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為明朝至清朝的磚瓦窯遺址,原有108家磚瓦窯,分布在大運河東岸大窯路沿線和伯瀆港南岸,長約1.5公里,是中國古代磚瓦的重要原產地之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窯路窯群在南長街的盡頭,緊貼運河。這里燒磚的歷史從明洪武年間開始,一直持續到上世紀50年代,窯火綿延了近600年。當年在運河沿岸有108家磚瓦窯,“下塘十里盡燒窯”,火光映天,裊裊不絕,盛況空前。無錫南門外的土質好,外加柴薪易得、河道運輸方便,興盛了燒磚這個古老的行當。窯群燒制的磚瓦質量堪優,或民用或官用,南京古城墻所青磚,肥厚堅硬,其中一部分即為無錫造。時光流…[詳細]
遼海衛遺址
  遼海衛位于何處?明初以來的有關史籍中,既有置昌圖牛家莊之說,也有海城牛家莊之說,而各有其據。現就遼海衛遺址如下考證:經查證,明初實行軍政合一的衛所制。遼海衛初治,確置三萬衛(開原)之北的昌圖牛家莊(今昌圖十八家子鄉牛莊窩堡村),距昌圖境內的東遼河同江口(今通江口)碼頭十華里,昔昌圖之水路樞紐。其依據:《奉天通志(二)》在遼海衛條目中載:“清史稿地理志:昌圖府東北二百四十里(有誤),明初置遼海衛于此,地名牛家莊。”實為距昌圖府西南九十里的牛家莊。又謂,“遼東志:遼海衛洪武十一年置,初治牛家莊,二十六年徙開原城,領千戶所九。”“明實錄:洪武二十三年二月,置遼海衛指揮使司于三萬衛即開原之北城……”遼…[詳細]
萬北遺址
  萬北遺址位于沭陽縣城北15公里,東距老沭河約2公里,現屬淮陰市沭陽縣萬匹鄉萬北村。1987年春南京博物院和淮陰市博物館在沭陽考古普查中發現。遺址范圍高出四周地表約2米,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1987年至1988年南京博物院、淮陰市博物館曾對該遺址進行過試掘和兩期正式發掘,揭露面積500平方米。遺址文化堆積較厚,一般達3.5米左右,遺址包括有墓葬和灰坑。按時間階段的變化,該遺址文化堆積自下而上為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存、青蓮崗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岳石文化遺存,還有商代晚期墓葬。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放射性碳素斷代并經校正的年代,為距今6540年左右。陶系以桔紅色的泥質陶為主,夾砂陶次之,主要出土器物為…[詳細]
馮白駒將軍抗日駐地遺址
  馮白駒將軍抗日駐地遺址位于定安縣雷鳴鎮南曲村之西北的居祿山坡上,占地17畝,由馮白駒將軍抗日駐地遺址展覽室、紅色墻、將軍井、馮白駒將軍抗日駐地遺址紀念碑、雷鳴鄉抗倭殉國忠烈官兵紀念碑、停車場、月塘、圍墻8個項目組成。這一遺址景區自2007年初,由村民集資和政府投資共同建設。2015年4月4日第一期8個項目工程竣工。該遺址離雷鳴鎮主干道定雷路僅1.5公里,東南距雷鳴墟僅1.8公里,北距定安縣縣城14公里,東北距海南東線高速公里約7公里,東距道教文化圣地——文筆峰道教文化苑6公里,距南麗湖景區7公里,交通極為方便。南曲村8個經濟社橫跨3.4公里,有200多戶,2000多人,周邊有三香、奇昌坡、美弄…[詳細]
燈塔遺址(外觀)
  介紹: 亞歷山大燈塔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與其他奇觀不同的是,它的建立沒有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造,它的燈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亞歷山大港,保護著省的船只。   亞歷山大燈塔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270年,地點在埃及亞歷山大港附近的法洛斯島上。   當亞歷山大燈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的高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設計者是希臘的建筑師索斯查圖斯。  燈塔以白色大理石建成,共分為三層。燈塔內部是螺旋狀階梯,燃油經階梯送往塔頂,塔頂的一座房間內,工人便依靠燃燒石油產生的火光,再利用后方的鏡收集光線,然后反射出去,以照亮夜間的大海,白天則依靠反射陽光。據說燈光能照射到56公里外的海道,并具…[詳細]
礬山礬礦遺址
  蒼南縣礬山,因礬得名,已探明的明礬儲量約2.4億噸,約占全國的80%、世界的60%,素有“世界礬都”之稱。礬山的采煉明礬開創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640余年歷史,目前,礬山仍保留著明礬始祖宮、登山石步道、古礬窯、礦工石頭屋、礦主老宅院、工人大禮堂、蘇式辦公樓等一大批人文歷史景觀,經初步勘察共有5大類、100多處礦業遺址。礬礦至今仍保留沿用了半機械、半體力的采煉技術,其煉礬遺址是浙江省“文保”單位中唯一仍在生產的工業“活遺址”。明礬主礦山——雞籠山有10個采空中段、內有天井、斜井、盲斜井等一系列設施,構成完整的生產、運輸和安全系統,采空區面積達353萬立方米,數不清的地下礦洞環環相套、層層相疊。硐…[詳細]
曲龍遺址
  曲龍遺址位于朗欽藏布北岸、札達縣達巴鄉曲龍村,在吐蕃統一時期的7世紀中葉修建,為吐蕃六茹之一的象雄東岱的政治中心。遺址名稱意為“大鵬棲息的地方”,指此山像一只展翅欲飛的大鵬鳥形狀。山頂(鳥頭)與兩邊山坡(兩翼)建有城堡,山頂為地方神宮殿(藏語稱頗章),兩邊為王宮,是國王及其家眷居住之地。古格王江絳曲沃時期,在山坡中央(即大鵬心臟)還修建了新密派寺廟。13世紀后半葉的元初時期,第八代王澤巴贊之子拜臥贊在此建立了相對獨立的小王國,其后作為達瓦法王的夏季居住地。16世紀的清代改為格魯派寺廟,后整體搬遷至曲龍村西南側小丘陵。…[詳細]
開平閘遺址
  瞿嶼陡門,俗稱“下陡門”,遺址位于溫州市鹿城區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下陡門自然村,楊府山東麓。據村民介紹,瞿嶼陡門在20世紀80年代被村民填埋于地下,修造曬谷場。直到2010年6月底,在山下河貫通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現場被發現。2010年8月,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配合市水利局“山下河貫通工程”建設,對楊府山東麓的瞿嶼陡門進行清理。陡門平面呈東西方向,建于瞿嶼(即楊府山)山麓基巖上,故名。陡門總長約16.75米,閘5孔,每孔寬約2.8米,孔高約1.8米,閘墩長約2.3米,寬約0.5米,墩兩端立方形花崗巖石柱,石柱間以條石砌筑,北首并排兩立柱上開閘槽兩排,閘墩北側有斜撐條石,閘墩柱頭開有卯孔與閘墩條石和撐石…[詳細]
中共仙游山坪洋支部遺址
  中共仙游山坪洋支部遺址位于莆田市仙游縣游洋鎮霞峰村山坪洋自然村。仙游山坪洋是閩中工農游擊隊活動的基本地區,這里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1935年12月,中共閩中特委為了加強對莆仙邊游擊根據地的領導,在廣(業)常(太)興(太)根據地成立了邊區工委,陳建新任工委書記,邱子國、陳文通、鄭金照、方子明等任委員,邊區工委下設黨支部。仙游興太根據地在古邑(游洋)山坪洋設立黨支部,支部委員有邱途、陳光龍等人,從而加強對該地區游擊武裝斗爭的領導。1936年1月23日,國民黨駐軍第49團夏德貴部調集2個營和莆、仙兩縣的保安隊,進攻常太漈川、外坑、金竹坑和游洋山坪洋等革命基點村。面對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游擊隊退入山中…[詳細]
健跳所城遺址
  健跳所城距三門縣城20公里,東臨三門灣海域。三門健跳所城地處海防要塞,歷來受外國侵略者的垂涎和掠搶。名將俞大猷、戚繼光、譚綸等先后在三門灣駐守抗倭,屢與倭寇鏖戰于三門灣畔,威震海疆,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湯和循朱元璋“高筑墻、廣積糧”的旨意,在江浙沿海筑衛所城幾十處,健跳所便是其中之一。明代朝鮮人崔溥(1454-1504年)在《縹海錄》中曾詳細記述了健跳所城:“門皆重城,鼓角、銃沖聲震海岳……”。所城依山而筑,居高臨下,雄峙江畔,三面阻山,東面距海,既易守難攻,又便于望遠。“非兵船預伏探哨,賊卒很難靠岸。”城南有健跳港,港闊四百余丈,接海直通三門灣貓頭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欧美巨大中文字幕在线 | 一区二区粉嫩高清AV | 五月婷婷视频精品 | 色综合日本久久综合网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