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各地窯址資料介紹旅游

全國各地窯址資料介紹

黃龍山北坡窯址
  黃龍山北坡窯址,位于丁蜀鎮潘南社區(原臺西村)。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黃龍山北坡窯址共有二座,位于黃龍山紫砂泥料礦西坡,依山就勢而建,其中一座窯保存完整,窯體為南北走向,中部有一處塌陷,深達三米,從塌陷處可見窯床墻壁及部分裝燒的產品殘留在窯中,有大缸等器物。該窯址堆積面積約有1000余平方米,主燒缸等大件器物。該窯址向西100米,有一南北走向的窯,寬度約為2.5米,堆積厚約3米,產品主要為陶罐、茶壺等。窯址緊靠黃龍山紫砂泥料場,北臨山前路,西面因挖紫砂泥形成水潭。由于黃龍山開挖紫砂泥料,窯址已被挖斷。…[詳細]
兩弓塘窯址群
  兩弓塘窯址群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宋、元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衢州市衢江區全旺鎮官塘村兩弓塘山。面積約1萬平方米。1988年局部發掘。清理龍窯一座,殘斜長47.6米,窯床寬2米左右,傾斜度約15度。堆積厚1米左右,可分三個文化層。出土單色釉瓷和彩繪瓷兩大類產品。前者見于所有文化層,主要器形有壺、瓶、碗、盆、罐等,包括青、褐、黑等各種釉色瓷器和類似紫砂器的汗釉瓷。后者見于一二兩層,主要器形有盆、罐、瓶、缽、壺、盤、器蓋,腰鼓等,包括施化妝土的青釉彩繪瓷和不施化妝土的銀灰色釉彩繪瓷。窯具有支座等。…[詳細]
大溪灘窯址群
  大溪灘窯址群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宋、元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壺鎮大溪灘村南500米。1982年冬發現。面積約2平方公里,包括大墳山、窯山頭、四叉門前、饅頭山、面前山等地點共19處窯址。采集瓷器有碗、盞、盤、洗、瓶、罐、壺、碾缽、鬲爐、油燈盞等。胎灰白。釉色有青黃、蟮黃、青綠、青灰、褐黑、等多種。裝飾有云紋、水草、蓮瓣、菊、魚、蝶等多種刻劃、印花圖案。碗底印有“清涼河濱”、“河濱遺范”、“兒男遺范”、“金玉滿堂”等字款,還有八思巴文。窯具有墊餅、墊圈、匣缽、喇叭形與圓筒形支座等。屬龍泉窯系。…[詳細]
交城瓦窯遺址
  瓦窯遺址瓦窯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交城縣西北2公里城關鎮瓦窯村遺址分布于瓦窯河口兩岸的臺地黃土層中,河東區北至卦山西頂,東至文昌宮,南至馱煤道,西至瓦窯河。河西區北至碌碡坪,西至神頭凹,南至瓦窯村,總面積約70萬平方米。屬于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范疇。文化遺存豐富,遺址內含有陶窯、墓葬、居室、灰坑以及地表散落的大量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彩陶、灰陶、黑陶等,彩陶有典型的尖底瓶口沿等殘片;黑陶有鬲、盂、鬶、甗、罐等殘片;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錛、石鑿、紡輪等。同時還有小型玉壁骨器的發現。…[詳細]
馬步龍窯址
  馬步龍窯址位于馬步龍山南麓,西北可遙見牟山湖,東西兩邊是馬步龍山主峰,正面250米范圍內有一塊三角環山的茶葉地。據山勢觀察窯床自南到北沿山坡延伸50米。瓷窯枕山面湖,既有制瓷所需的原料、燃料和水源。又為產品的銷售提供了便利的水路運輸,因此這里制窯的自然條件非常優越。從采集的標本分析,產品有缽、洗、碗、盅四種。從產品紋飾和窯具特征分析,應屬三國至兩晉時期的青瓷窯。盡管馬步龍窯無文獻記載,但它以潤澤的色釉為我國陶瓷史添寫了重重的一筆。1981年6月,馬步龍窯址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玉堂窯址
  時代:唐、北宋玉堂窯址,是一處唐至北宋時期的瓷窯群遺址,位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鳴村、岐山村以及中興鎮橫山村,面積約2.5平方公里。玉堂窯是四川邛窯系的重要成員,其胎質與釉色跟邛崍十方堂窯十分相似。玉堂窯胎色有灰白、灰、深灰、褐、紅等。釉色有青、灰、綠、黃、月白、醬、褐、白、黑、白釉黑花、彩繪等。窯址堆積物中還可以看到一些碗、盞等殘片,有的內有6-7個支釘痕,餅足外側明顯下凹,壁厚,飾青灰釉或黃釉。以上這些表明玉堂窯的創燒年代不晚于隋末至唐初。2013年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玉堂窯址1號-14號、17號窯包以現有各窯包邊緣外延80米為界;15號、1…[詳細]
義窯窯址
  義窯窯址位于閩清縣東橋鎮西南。窯址范圍自義窯村至安仁村一帶,綿延十幾個山頭,占地面積53300平方米。是福建省宋、元時期燒制青白瓷的大窯址。1958年發現,1983年、1987年復查,已發現數十處燒制瓷器的窯爐為依山而建的龍窯,長度達70米,寬2.5米,呈35度坡,用窯磚和廢匣缽砌成。采集到的標本有匣缽、支柱、墊餅等窯具,以及不同形制的印花、或劃花的青白釉瓷碗、洗碟、盅、盆和蓋、罐、爐、壺等器皿。也有少量黑釉瓷器。此外,還有少量捏制的黑釉或青白釉的小獅、小狗、豬頭等器物。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允山玉井古窯址
  允山玉井古窯址時代為宋。位于湖南省江永縣允山鎮玉井村,此為湘南一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宋代大型窯址。窯址方圓超過一平方公里,有大型陶窯10余座,中小型陶窯30余座。每一大型陶窯由4至6個單窯成龍形排列,亦稱“龍窯”或“連窯”,單6窯從頭到尾約2~5米,整列窯群長達20余米。數座窯-均有一口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的水塘,此為當時制作陶坯挖土取水所形成。文化堆積層厚約1.5~3米。從陶器殘片上看,有上千個品種,以碗、碟、杯、盤、釜、壇、罐等為多。每個品種又可分出許多類。大部分上彩釉,有紅、黃、綠、藍、青、赭、紫、橙,油光可鑒,玲瓏剔透,并飾各種圖案、文字及花、鳥、蟲、魚等。其做工之精細,燒制技術之高超…[詳細]
祝甸窯址
  昆山市·錦溪鎮·祝甸窯址,位于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昆山市錦溪鎮祝家甸村。是江南地區傳統的磚窯窯業遺存。祝甸窯產生于明末,現有遺存始建于清代,民國時期又作擴建,至今集中留存有十余座傳統磚窯。“田園建筑優秀實例”,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起的鄉村傳統建筑評選活動,旨在更好地鼓勵和引導優秀設計師、藝術家等專業人員參與鄉村建設,提高鄉村建筑建設水平,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祝甸磚窯改造被評為“最佳廢舊建筑再利用實例”。2006年6月5日,祝甸窯址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川瓷窯遺址
  小川瓷窯遺址位于白銀市平川區寶積鎮小川村北的瓷窯溝內,西距城區15公里。遺址沿瓷窯溝北岸自東向西分布,由依山而建的直煙窯向平地而建的饅頭窯過渡,規模漸次宏大,分布面積達60萬平方米。窯址主要由黑石峴遺存、大水溝遺存、老瓷窯遺存和靖遠陶瓷廠舊址4部分組成,堆積層厚度達6—10米。小川瓷窯創燒于北宋,其剔刻花瓷器燒制或早于其他西夏窯址,對研究西夏窯的起源和興衰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燒窯史歷經宋、西夏、元、明、清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直沒有中斷,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積層,對研究北宋以來北方民窯體系具有重要價值。2019年,小川瓷窯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保護標志碑為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久久_区二区 | 中文字幕永久乱码专区 | 亚洲人AV在线免费观看 | 三级网站在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小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