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揚州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旅游

揚州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08年1月8日,揚州市政府第56次常務會議審議并批準市揚州文物局提出的揚州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63處),同意對揚州市第一至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進行調整,現予公布。
馬監巷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馬監巷東側,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古元秉所建。整座建筑設有門廳、牌坊、禮拜殿、照廳、水房、廂房、宿舍等數十間建筑。牌坊上有“整容門”匾。院內有銀杏樹、“懷清井”。懷清井,民間稱為“七奶奶井”,傳為七烈女避難入清真寺殉節處,井旁墻上嵌砌有記載七烈女事跡的石碑一塊。民國初年,寺內曾附設回民喪葬所、《北平震宗報》揚州二分社、伊斯蘭報室。1933年,寺內辦回民文化傳習所。1947年秋至1949年夏,回民青年會在寺內開辦生生小學。1958年以后,地方上先后在禮拜寺辦起了標牌廠、麻袋廠、制刷廠,廠房改造過程中,建筑遭到嚴重破壞。…[詳細]
地藏庵
  地藏庵位于宛虹坊34號,始建于唐代,清代重建。地藏庵藏經院位于宛虹橋,庵門朝南,門前一堵照壁。山門殿三間,內供彌勒佛、護法韋馱、四大天王。第二進三間為大殿,殿內主供地藏菩薩。第三進是上下各三間的樓房,樓內供地藏娘娘,有娘娘房,山門殿至大殿的東側有走廊。大殿到后樓的東側建有方丈室、客堂、齋堂、僧舍等。另外還有暗室。…[詳細]
藏經院
  藏經院位于宛虹坊53號,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代重新,院門朝南,山門殿三間,內供彌勒佛、護法韋馱及哼哈二將。第二進三間,為大殿,內供千手觀音菩薩。第三進是藏經樓,樓上下各三間。另在三樓殿西有僧廚、齋堂、客堂、方丈室、寮房、暗室等建筑。解放后,為宛虹橋小學所用。經不斷改造,現在僅存藏經樓一座。…[詳細]
浸會醫院舊址
  浸會醫院舊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美國西差會派美籍伊文思醫師來揚行醫布道,創立浸會醫院。民國2年伊文思回國,由安德生醫師來揚主持醫院工作,次年安德生回國,邰大醫師來揚接管醫院工作。民國10年,在今南通西路興工建筑新醫院,建有門診樓及病房樓一幢以及西教士(醫師)宿舍樓、護士樓、職工宿舍樓。民國11年在院內創辦高級護士職業學校。北伐戰爭時期,被迫停辦。民國25年,西差會派遣穆夏醫師來揚恢復工作。抗日戰爭期間,醫院曾臨時辟為難民收容所。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接管了揚州浸會醫院。抗日戰爭勝利后,西差會派遣施坦士牧師會同揚州卸甲橋浸會堂王家慶牧師代表教會收回醫院。民國35年夏,恢復醫院工作。195…[詳細]
鹽務稽核所
  鹽務稽核所位于淮海路33號,清末民國初期設立,解放后曾作為政府招待所(大汪邊招待所),曾接待過原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外交部長陳毅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現存西式洋樓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現由揚州市規劃局使用管理。…[詳細]
沙鍋井
  沙鍋井位于東圈門砂鍋井巷,清同治二年(1863)《揚州府治圖》即有記載。黃麻石井欄,呈圓弧狀,卷邊,形似砂鍋,故名。井壁磚砌,現為居民日常生活使用。…[詳細]
蜀井
  蜀井位于揚州東北郊上方寺遺址,今邗溝中學內。上方寺即唐禪智寺,一名竹西寺,唐張祜詩句:“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即指此,井在寺后,亦名“第一泉”,原有“第一泉”石碑立于井邊,今碑已不存。原井欄不存,今為后建。方形青石井臺,井壁磚砌。…[詳細]
如意井
  如意井清代水井,位于如意巷西首。白礬石井欄,上刻高浮雕龍鳳、花卉圖案。井壁青磚砌筑,井臺已改動。《揚州園林》曾經著錄。現仍為附近居民生活用井。…[詳細]
玉井
  玉井清代水井,位于玉井巷內。青石井欄,上刻“玉井”、“丙寅”字樣。井壁青磚砌筑,井臺已改動。今仍為附近居民生活用井。…[詳細]
滾龍井
  滾龍井清代水井,位于丁家灣龍井巷口。《揚州畫舫錄》中所載:“……路西為井廳,通廚子庵,中有泉清洌”,此即為今滾龍井原址。井上原架木棚,裝滾筒,井繩兩頭系桶,交替汲水,今木棚架已拆除。井壁青磚砌筑,青石井欄,保存完好,現為居民生活用井。…[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AV不卡每天更新 |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合免费观看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国产在线 | 尤物萝控精品福利视频的 | 中文字幕乱老女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