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溫州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溫州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6月12日,為了切實保護好我市歷史文化遺產,根據國家“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經溫州市人民政府同意,決定將下龍山遺址等17處文物遺址(墓葬、建筑)列為溫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調整更名,現予公布。
下龍山遺址
  龍山遺址位于溫州市鹿城區臨江鎮下灣村下龍山山頂,海拔約44米,分布面積約3000平方米。下龍山東到橫山村,南接330國道,西為下灣村,北臨甌江。山頂相對平坦,現為當地村民的農田,其間散落有較多的石器和陶片。石器主要有石錛、石鏃、石刀等。陶片主要有泥質灰陶、硬陶、印紋硬陶;裝飾紋飾主要為繩紋和條紋;印紋硬陶主要為拍印條紋的著黑陶。器型能分辨出的有罐等。在遺址南側一田埂斷壁上發現一段距地表約0.7米,長約2.6米,厚約1-8厘米不等的紅燒土層。根據采集的遺物分析,多與溫州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老鼠山遺址相似,兩處遺址直線距離約8公里。由此可推斷此遺址亦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分布在甌江流域的崗丘型…[詳細]
王沛墓
  王沛墓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上戍鄉楓林岙村西北部山的西側山腰。由于地勢地基下陷,現墓室位置不詳。根據放生池及石像生的位置,大致能判斷墓室坐東朝西。西側有放生池一口,略呈圓形。放生池兩側約16米,南北相距8米,現各有石將軍一尊,倒地,身側手臂斷缺,缺口整齊。放生池西側31米有倒地石獸一只,前肢斷缺,肩部缺損。據村民介紹,此地原另有石像,后六十年代生產隊期間被埋于地表下。另一說法為此墓為張璁墓。王沛墓曾被甌?h列為文保單位,現已撤銷。王沛(1485-1558),字子大,號仁山。今龍灣區永中街道新城人。明嘉靖年間,大批倭寇登陸東南沿海,王沛組織抗倭義兵進行抵抗,為著名的抗倭英雄。年代:明公布時間:2…[詳細]
二十八宿井
  二十八宿井位于五馬街道、蓮池街道,年代為元—清。(二十八宿井包含橫井、松臺山仙人井、松臺山八角井、三牌坊古井、煉丹井、縣前頭古井、白鹿庵井、永寧坊井,共8處古井)溫州古井歷史悠久的當屬晉代時郭璞建永嘉郡城時所鑿的“以象列宿”的二十八宿井。據《溫州府志》(明弘治版)載,東晉郭璞為永嘉郡城選址時,登上西北的小山峰(即今郭公山)察看地形,發現九座峰像北斗星錯立。郭璞認為城墻繞山巔而筑,賊寇不能入斗,便于防守,可保安逸。于是繞山筑城,并鑿了二十八口井,以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岸怂蘧北磉_了“取象于天”、天長地久、水源不斷的寓意。此“二十八宿井”分別為:八角井、白鹿庵井、橫井(天宿井)、積…[詳細]
杭州登云橋
  登云橋登云橋位于二圣廟前東端,橫跨中河,東出長寧街,址二圣廟前。始建于宋,重建于明!墩憬ㄖ尽、《嘉靖仁和縣志》:登云橋新建,舊名西橋,宋時有平糴倉!度屎涂h志》:貢院在此,每棘闈榜發,獲雋者由貢院赴布政司飲宴,鼓吹導行,必登此橋,取登青云之義故名。此橋系多級臺階單孔拱形石橋,使用縱聯分節并列砌置法,始建于明,清康熙重修。北面橋洞頂石刻“登云橋”三字。兩側橋欄均用大青條石組成,正中一塊長225公分,高46公分,厚19公分。其余青石橋欄長短不一,計19塊。橋洞兩側各有52×37×15公分的石雕龍頭二只,形象柔和,線條流暢,毛發隨風飄張,頸上紋式為葉紋,鼻為蒜鼻。此橋于1972年紅衛機械廠為通行…[詳細]
永寧殿
  鹿城永寧殿位于鹿城區永寧巷82號,坐北朝南,為合院式建筑。儀門為三開間三山式懸山頂建筑,院內庭院中央為一放生池,清理后,水質尚清澈。院東西兩側廂廊各四間,為硬山頂建筑,天花上為草架五架梁。院北為鹿城永寧殿正殿,三級臺階高出內院地面約0.3米,殿為五間硬山頂建筑,明間進深五柱十一檁,梁架為抬梁穿斗混合式。屋頂有脊,脊檁上有彩畫,明間四金柱下均有覆盤式柱頂石。鹿城永寧殿原為永寧社區所用,解放后為房管所出租于數廠,2007年永寧社區群眾租回進行整理修繕。據群眾回憶,鹿城永寧殿原為兩進建筑,正殿后另有一建筑,儀門前另有一戲臺,現均已不復存在。鹿城永寧殿為神殿,歷史悠久,巷以殿名,現其主體梁架結構仍為清…[詳細]
翠微山魁星閣
  翠微山魁星閣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翠微山東側山巔。坐北朝南,為八角重檐攢尖頂樓閣。樓基筑于塊石疊砌的平臺之上。平面八邊形,分四根金柱和八根檐柱,柱下均用鼓形青石柱礎,金柱與檐柱間用雙步梁,下有隨梁枋一道。柱頭出一跳承挑檐檁,角梁用老角梁仔角梁。廊間頂部置平板吊頂,繪戲文及花鳥彩繪。重檐騎廊柱八根,與金柱排列成八邊形,頂部用平板吊頂,上為草架,吊頂繪“八仙過!辈世L。北側重檐二層部位做有神龕,供奉文曲星。二層重檐外做有木質欄桿。屋面鋪青筒瓦,磚脊八根攢尖處置葫蘆頂。此閣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年,現立體結構為清代重建,造型古樸,同環境結合較融洽,是溫州市現存的0-式建筑中保存較好的一處。保護級別:縣(市、區)…[詳細]
華蓋山大觀亭
  華蓋山大觀亭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五馬街道華蓋山山頂,原名江山一覽亭,劉宋永嘉太守謝靈運曾在此建亭并賦《郡東山望溟海》詩。嘉靖(1522-1566)年間重建,改名吸江亭。萬歷十六年(1588)巡道蔡廷臣重建,改名大觀亭。康熙十三年(1674)六月初一,溫州總兵祖宏勛歸附耿精忠叛清,在大觀亭內殺溫處道陳丹赤和永嘉縣令馬琾。清雍正(1723-1735)間巡道芮復傳重建,后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毀于颶風。同治六年(1867)知府戴槃重建,保存至今。華蓋山大觀亭系溫州市區規模最大的古亭,為傳統的六邊攢尖頂式亭,木石混合結構。平面呈六邊形,石砌臺基,亭內地面夯三合土,臺基南北設踏步。亭設六檐柱和六金…[詳細]
花馬營巷周宅
  花馬營巷周氏民居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五馬街道安平坊社區花馬營巷3弄10號后,據稱此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間,面闊三間,坐東朝西,硬山頂木構建筑,進深五柱十檁。正堂設屏門,屏門前梁架為抬梁穿斗式,中柱落地前后雙步梁帶單步梁,屏門后為草架屋頂,用五架梁。原為青方磚鋪地。此民居后,即明間東側為一池塘,池塘上搭建有一亭,六柱圓柱,穿梁斗拱,板瓦,脊隨柱,類歇山頂,亭地面為片石鋪成,周圍花崗巖條石,亭周圍美人靠欄桿坐凳,亭底以假山巖做基礎頂。池塘上部立鏤花墻,為原樣式。池塘壁為假山巖堆成,下部面積較大。池塘北側,正屋東側,現為一木構廊,四柱單坡檐,池塘南側原有一月洞門,現已塌,拆除。正屋東側院落以東,為一抗…[詳細]
木業公所舊址
  玉環殿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教場頭路以北,西城路小學東側。坐北朝南,由門樓、戲臺、廂樓、大殿組成,現僅存門樓。門樓面闊七間二層歇山頂磚木混合建筑。明間二層內設藻井天花,斗出兩跳,梁架呈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北立面二層掛落上刻回形紋,下排為花草紋。南立面下為青石須彌座,束腰部分用減地平金及法雕刻如意花草紋。臺基之上用清水磚砌至二層,以仿木構的斗拱、出檐結束。明間墻體內收,形成八字式,門框為青石質,立頰上置卷草紋雀替承門楣,兩邊門為拱形,上用三條弧形青石做半圓拱。次、梢、盡間線腳之上,立瓜弧、坐斗承三踩斗拱,屋面由望磚出檐,承磚制方形飛椽。明間在線腳之上仿木構三山式結構,罩三層瓜柱、駝峰、坐斗承二層…[詳細]
永川輪船局舊址
  永川輪船局舊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永川路9號。由門廊、耳房(含樓梯間)、正樓、院墻圍成庭院式建筑。坐北朝南,門廊位于街巷轉角處,平面為折邊弧形。單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二層為露臺,有預制砼寶瓶式欄桿。正樓面闊四間二層,南北側均設外廊,各間廊柱為方壁柱,柱間用連續券,由愛奧尼克柱式承托,柱表面以石英砂漿抹面,構成帕拉帝奧主題。券上均有券心飾。腰檐及屋面檐口均有多層磚線腳,屋檐有齒狀飾,屋面有高出檐口的女兒墻,做漏空磚裝飾。二層廊外為寶瓶式欄桿。室內為木結構,鋪木樓板,屋面由斜梁式梁架承托,上有方木椽木。門窗外另有百頁式門窗。屋面為雙坡硬山頂。樓梯間設于東側,有單跑木樓梯。樓梯間外另有單披耳房。永川局,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播放AV片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日本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首页 | 久久中文字幕永久第一页 | 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