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臺篇

鳳凰臺
  鳳凰臺位于儀鳳西街北口,原為咸陽北城樓,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臺高6.1米,占地800平方米,臺上有大殿4座,傳說秦穆公的幼女弄玉和簫史吹簫引鳳至此;另一說是其建筑形制頗似鳳凰,故名鳳凰臺 。鳳凰臺是市區內惟一保存較完好的高臺古建筑群,同時又是革命舊址,被譽為“咸陽古城明珠”,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鳳凰臺環境優越,周圍有安國寺、文廟、北極宮等建筑環繞,曲徑通幽。登臺眺望,渭水縈繞,南有終南屏障,北有五陵青冢。臺上東、西殿各為三間,中間兩座殿前后縱排,前殿略高,臺墩兩側有磴道,北面有南海洞,整體建筑形似鳳凰。臺前有石碑坊及32級磴道,磴道兩旁有石欄桿、石墁道,以磴道中間兩側有鐵鑄八棱…[詳細]
黃臺車站德式建筑群
  濟南黃臺車站在山大路最北頭,位于黃臺南路15號。穿過一個有些破舊的大門,進入一個小廣場,廣場北側有一排粉紅色的德式小樓,上面寫著“黃臺車站”四個大字,它是濟南及膠濟鐵路全線唯一保存下來的原有車站,有著重要的歷史和文物價值。許多反映上個世紀初歷史事件的電影就是以黃臺車站作為外景地的。黃臺火車站位于膠濟鐵路378公里+612米處,自1904年正式建站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車站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德式建筑。與車站東南的洪家樓教堂建筑群遙相互映, 是濟南市為數不多的西式建筑之一。站房包括兩層的辦公樓和單層的售票、候車廳,均為三開間的長方形,使用碎石墻基和水泥拉毛墻面。站房頂部還有小尖塔,一高兩低,呈山尖…[詳細]
萬壽戲臺
  高淳最古老的戲臺為元朝萬壽戲臺;源于元末明初的《高淳陽腔目連戲》,在全國各類古劇種占有一席之地。高淳最古老的戲臺叫萬壽臺。它位于固城鎮南約五里的劉家隴村,始建元朝延佑元年,即公元1314年。因歷史悠久,又稱萬年戲臺。高淳的戲曲藝術,起源于宋朝。開始只有南曲,即以南方語言用韻,音樂為五聲音階,用蕭笛伴奏,聲調柔和和婉轉。后來,隨著北方大批移民南渡避亂,又帶來了北曲。北曲和南曲相對應,聲調奠勁樸實,音樂為七聲音階。元朝是我國戲曲藝術的鼎盛期,著名的《竇娥冤》、《西廂記》就產生在那時。高淳一帶的戲曲,則相應地由南曲、北曲,演變為音樂、歌舞動作、念白溶于一爐的元雜劇。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 元朝…[詳細]
北橋古戲臺
  古戲臺坐落在北橋街道南橋西側城隍廟內。這是相城區內碩果僅存的古戲臺,始建年代無考。宋《東京夢華錄》說,城隍廟里建戲臺,是為娛神。據此推測,這戲臺當與廟殿建于同時。那么,這座城隍廟又是什么時候造的?同樣無考。查有關資料,“城隍之神……至宋始為通祀,窮鄉下邑有城有隍者,罔不立廟肖像,奔走嚴事”(明《吳縣城隍廟記》),就是說,城隍廟的普遍設立,是宋代的事。一些鄉鎮凡有土城(如望亭)或有濠(如黃埭)的地方,莫不立廟祭祀。北橋無土城,但有人工開鑿的冶長涇,可算城濠,故也有建城隍廟的資格。據民國《吳縣志》卷三十三記載,蘇州府、縣、鄉的城隍廟建立比較晚,要到明代萬歷間才陸續造起來。估計北橋城隍廟也建于其時。…[詳細]
天臺山溶洞
  天臺山溶洞天臺山溶洞,離扎西32公里,位于林鳳鄉老鷹巖上,被譽稱為“西南第一洞”。其特點是洞中有山,洞中有泉,洞中有林,洞中有天。主洞長1264.1米,支洞長874.1米,最高80余米,最寬35米,為天然彩色石洞。洞內有石筍、石柱、石芽、石花造型各異,晶瑩透明。令人驚嘆的是,洞內有一酷似偉人毛澤東的鐘乳石傲然屹立,四周圍有十大元帥立像,栩栩如生,神秘莫測,實為天下一絕。開成于距今2.3--2.8億年前,雎有宏、美、寬、多等特點。此洞分上、中、下三層,總高差88.4米,為天然彩色石洞,上層為淡紅色,下層為淡綠色,中層為淡黃色,洞內詭奇多端,神秘莫測,先要半臥半蹲才能進洞,走上一段路后,豁然開朗,…[詳細]
杠子寮炮臺
  杠子寮炮臺列屬三級古跡的杠子寮炮臺,位于基隆市東北方的杠子寮山區,與二沙灣、獅球嶺、白米甕等炮臺形成犄角之勢,護衛著基隆港;炮臺歷經中法戰爭、乙未割臺戰役等洗禮,是一處已逾百年的古戰場。杠子寮炮臺占地寬廣,全區共分三區。第一區規模較小,有三處房舍遺跡及兩座碉堡,房舍僅存殘破磚墻,概為一般營舍,碉堡則由石材疊砌而成,頂以拱形混凝土覆蓋,因而保存完整。第二區基地為扇形石垣所包圍,兩側各有一房舍地基,后方土丘下則隱蔽著作為指揮所的大型碉堡,堡身全部由石材建造,墻身及堡頂均厚達1.5公尺,為炮臺區之外最堅固之工事;碉堡對面有兩座相連的隧道,隧道另一頭視界開闊,八斗子一帶風光盡覽無遺,然洞內黑暗濕滑,且…[詳細]
四馬臺村
  四馬臺村位于房山區霞云嶺鄉,北京霞云嶺國家森林公園內,距北京市區約103公里。地處海拔2161米“清涼世界天然氧吧”之美稱的白草畔山腰,平均海拔900米。10多年來,在全國勞模張進來書記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條兼顧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一黑養綠”。煤炭產業曾是村內的最大產業,村里面簡直就是臟、亂、差的代名詞。但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凈土,村里依托煤炭資源基礎,每年從煤礦產業中拿出40至50萬元投入農業,再造土地和林果的資源優勢。也逐漸完成了從煤炭產業轉為生態農業、民俗旅游等支柱產業的蛻變,今年杏樹進入盛果期。目前,全村林木覆蓋率已達到87%。有著“天山”美譽的京城第二高峰百草畔就坐落…[詳細]
威遠炮臺舊址
  威遠炮臺舊址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南面社區南山,地處珠江海口東岸,在南山炮臺基礎上擴建而成。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增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光緒四年(1878)、光緒十一年(1885)曾重修,總占地面積約5080平方米。南山炮臺系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臺周五十二丈五尺,臺上炮位十二個,安放大小生鐵炮十二門。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鄧廷楨、關天培奏準于原臺前海灘上加筑三合土月臺一座,面寬六十丈,炮位增至四十個,為威遠月臺(威遠炮臺)。威遠炮臺于1841年2月26日英軍進攻虎門時受到破壞,1843年修復,1856年又被英軍破壞,1878…[詳細]
北斗臺
  泰山孔子廟北有北斗臺,明萬歷時筑。臺四面皆門而中通,上復為臺,臺上有兩根頂著柱頭的石柱,名禮斗,俗呼“輔弼星”,取“泰山北斗”之意。民國年間臺毀,1984年重建。臺頂設泰山花崗巖石欄,上刻牛郎、織女、天鵝、北斗等圖案;臺中設石制圓形日晷,刻十二時辰。廟西有崇崗,傳呂洞賓常登此,故名登仙臺。據說此臺是古人觀測天象的地方,可見在中國古代天文科學就十分發達。孔子廟的東南面便是斗仙巖,巖上有明代人題書的“振衣崗”三個大字。這三個大字是提醒進香的善男信女,這里是進入神仙區域的門戶,在此要整理一下行裝,以示對神靈的敬重。這一帶有很多宋元人的題名題刻。在振山崗的北面便是魯班洞,上面有一個小巧玲瓏的神龕,供奉…[詳細]
中衛老君臺
  老君臺位于中衛常樂鎮境內的興隆山上,三面環山,一-立,巒曠臺幽,是朔方最大的道教勝地。老君臺古稱“興隆山老君臺全真觀”,20世紀90年代初恢復重建時,因將臨近的“太清山宏佛寺”一并納入老君臺寺廟范圍內,按原址原貌重修,故將老君臺、宏佛寺合名為“太清山老君臺全真觀”。老君臺自創建以來,屢遭兵焚火焚地震風侵之災,殿宇毀壞,文物損失。“文革”期間,廟宇建筑連同觀外古塔更是毀于一旦,盡成荒墟。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經縣宗教部門批準,當地群眾自發募資捐物,修補臺址,復建觀院,至90年代初,主體建筑拔起于山巔平臺,再現道觀昔日之輝煌。老君臺主體建筑以南天門、太白殿、中樓、三清殿(正殿)為中軸線,兩相對稱…[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香蕉亚洲欧洲在线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三区 | 在线免费观看二区三区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视频 | 色妞在线视频网址免费观看国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