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司令部舊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司令部舊址篇

紅1軍團司令部舊址
  紅1軍團司令部舊址位于建寧縣溪口鎮枧頭村枧頭新街。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60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當時,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執行“左”傾錯誤路線,采取“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戰術,打陣地戰、堡壘戰,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節節失利,敵人步步逼向建寧。1934年1月至5月,紅軍在建寧的北線和東線相繼開展了邱家隘、將軍殿、駐馬寨、雪山崠、武鎮嶺五大阻擊戰,以保衛中央蘇區、保衛赤色建寧。期間,聶榮臻、林彪奉命率紅1軍團兩次進入建寧參加建寧保衛戰,并直接指揮了駐馬寨阻擊戰,軍團司令部設于溪口鎮枧頭村。建寧保衛戰失敗后,紅1軍團逐漸西撤。紅1軍團司令部舊址(枧頭下新屋)…[詳細]
恩平解放軍司令部舊址
  恩平市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舊址位于恩平市朗底鎮勵英學校內,該校建于1929年,整座建筑以泥土、沙石為材料,磚木結構,面積384平方米,樓高5.4米,分兩層,開中門,兩邊開小窗,門額寫著“勵英學校”四字。朗底鎮距恩城24公里,北鄰新興;西接陽春,群峰疊嶂,是兵家安營扎寨的好地方。抗戰勝利后,1945年9月,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從鶴山宅梧遷移到勵英學校。屬下備團隊到朗底集中整訓。10月上旬,0中區特委和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舉行聯席會議(后稱朗底會議)。此間,--當局糾集3000多兵力分六路包圍朗底,妄圖一舉消滅中區人民武裝力量。抗日解放軍司令部在極端困難、險惡的形勢下,正確指揮各團隊進行阻擊。…[詳細]
廣州市區抗日游擊第二支隊司令部舊址
  廣州市區抗日游擊第二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番禺沙灣鎮涌邊村陳氏祖祠。坐北向南,寬11.24米、深27.3米,兩進,麻石墻基,青磚墻,硬山頂,石庫門,大門門額陰刻“陳氏祖祠”四字,下款署“白沙子”。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后,國民黨成立了以吳勤為司令的廣州市區抗日游擊第二支隊(簡稱廣游二支隊),司令部設在這里。吳勤于大革命時參加過共產黨,革命失敗后遭國民黨追捕,逃亡南洋?谷諔馉幈l后,他重返祖國,在廣州組織抗日武裝。中國共產黨派了一批干部到他的部隊工作。1939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廣游二支隊里建立了不公開的黨支部,對二支隊進行整訓。此后,二支隊迅速擴大。1940年9月,成立了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的廣游…[詳細]
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位于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端的南腰界鄉余家桶子。余家桶子系原清末秀才余蘭城的私宅,為“U”字形瓦木結構大宅院,為木石結構的吊腳樓建筑,有明五暗七共12間房,占地599平方米。院內石板平整,廂房吊樓南北相對,兩側為青磚風火墻。紅三軍進駐余宅后,在房屋四周用條石、火磚砌成高2.8米、長278米的圍墻,院壩中有兩棵賀龍手栽的花紅樹。1934年6月,賀龍等領導的紅三軍(原紅二軍團)來到酉陽南腰界,以南腰界為中心開辟了川黔邊革命根據地。同年10月,蕭克、王震、任弼時率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會師于此。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會議室,以及賀龍、夏曦、關向應的辦公室和宿舍也位于舊址內。中國…[詳細]
閩浙贛省軍區司令部舊址
  閩浙贛省軍區司令部舊址位于橫峰縣葛源鎮楓林村,占地500平方米。房前有座簡易朝門,分前后兩幢,中間設天井,共12間。有司令室、政委室、軍長室、參謀長室。閩浙贛省軍區還有一項了不起的創造——閩浙贛蘇區的-戰。閩浙贛省革命根據地舊址群位于橫峰縣葛源鎮,這里是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方志敏等革命先驅在這里創建了紅色政權,開創了“兩條半-鬧革命”的歷史,被毛澤東同志譽為“我們光榮的模范蘇區”。這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閩浙贛省委機關、省蘇維埃舊址、省軍區司令部舊址、紅軍五分校舊址、紅色列寧公園等一大批經過維修的革命舊址。還有紅軍廣場、司令臺、四部一會舊址、少共省委舊址。紅色…[詳細]
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古氏宗祠)
  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位于中山市五桂山鎮檳榔村。原為古氏宗祠,由鄉紳古騰芳兄弟于清道光年間為紀念開村先祖古琪勝而捐資興建,光緒九年(1883年)重修。祠為硬山頂,三間兩進布局,面積1602平方米。頭進為磚木結構,兩邊有偏殿,天井兩邊有廊,后進為抬梁式木構架。1943年7月,南(海)、番(禺)、中(山)、順(德)游擊區指揮部從禺南遷來此地。1944年10月1日,中共廣東省委和省軍政委員會在這里召開了有珠江地區指揮部、粵中、西江、珠江二個特委領導參加的干部會議,籌備成立珠江縱隊。1945年1月15日,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公開宣布成立,并以此作為司令部的辦公地點及舉行各種會議的會址。解放戰爭期間,…[詳細]
紅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紅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位于漢中市洋縣華陽鎮紅石窯村。1935年3月8日,以程子華為軍長,徐海東為副軍長,吳煥光為政委,鄭位三為政治部主任的紅二十五軍由鄂豫皖根據地北上抗日,途徑洋縣,駐軍華陽。軍司令部設在距洋縣華陽鎮5公里的紅石窯村余家大院內,軍-住在司令部內,二十五軍在華陽駐軍期間,這里成為華陽蘇區軍事政治中心。其時,余家大院共有兩大院落65間房屋,規模宏大,紅二十五軍離開華陽后,游擊隊又遭失敗,余家大院遭國民黨“圍剿”部隊拆毀損壞。解放后,黨和政府對遺跡積極進行了保護。現存有房屋兩大院11間,古柏44棵。為近現代重要革命歷史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有當年紅軍施用過的刀…[詳細]
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博物館
  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博物館位于大連市旅順口區,建于1903年,是一座保存完好的近代俄式建筑,建筑主題為二層半磚石木框結構,建筑面積近3000平方米。這座老建筑歷經百年滄桑,數易其主。1906年該樓為關東都督府陸軍部,1919年4月12日,改為關東軍司令部,至1931年9月18日先后有九任關東軍司令官在此辦公。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等諸多重大事件都是在這里密謀策劃的。博物館內共分3個展廳、4個復原室和1個音像室。主題展覽《罪孽之師——關東軍》通過300余幅具有史料價值的珍貴圖片及大量的實物,見證了關東軍從建立直至滅亡的歷史進程,使人們在重溫近代史的過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與啟迪。2013年5月,國務…[詳細]
民國陸軍司令部舊址
  民國陸軍司令部舊址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連云街道辦事處中山東路12號。由上海中興公司興建,原為建港初期辦公場所,后為國民黨連云港陸軍司令部。該建筑立于臨海半山坡上,坐北朝南,居高臨下,實木結構。主體建筑兩層,面寬五開間,左右對稱。東、西兩山墻建一層帶門廊坡屋,每間寬3米,門廊分別朝東北、西北向,整個建筑跨度為12.9米,東西長24.2米,建筑面積560平方米。建筑石墻為整毛石砌筑,水泥砂漿勾凸縫。該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現為駐軍使用。1976年7月25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粟裕大將來連云港視察時曾在此居住。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四周至界墻。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詳細]
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位于新縣箭廠河鄉方灣村閔家山。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力西撤后,鄂豫皖省委于11月底在檀樹崗重建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政委王平章,副軍長徐海東,全軍約5000人。他們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堅持根據地斗爭。1933年7月,紅二十五軍軍部設在這里。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房屋墻壁上至今仍保存有時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的鄭位三親筆書寫的“為保障秋收秋耕,堅決擴大紅二十五軍,打破敵人的新進攻”和“十月革命開辟了中國工農群眾的一條出路”等標語。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將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列為省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原為閔氏宗祠,前后兩排,占地378平方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无遮挡 | 天堂v亚洲国产v第一次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五月天在线精品老司机 | 永久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