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

魯山文殊寺
  文殊寺位于魯山縣西南部的四棵樹鄉平溝村,由于該寺建在海拔1112米高的俺窟沱山,又名“俺窟沱寺”。據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文殊庵俺窟沱寺》碑記所載:“魯邑西南偏山坳之間,舊有文殊庵俺窟沱寺,白云為藩,青嶂為屏,綠竹映階,銀杏封宇,即古之丹邱殊林無以過之!睋䝼鳎莆渥跁辏垂841年,日本高僧慧萼帶著他在五臺山敬請的一尊觀世音菩薩像,乘船回國,當船行至浙江普陀山東南新羅礁時,被水面上突然出現的數百朵鐵蓮花圍著,慧萼領悟,是觀世音菩薩不肯離開中國到日本,立即祈禱應允:建“不肯去觀音院”,鐵蓮花迎面退去。慧萼帶觀音菩薩像,途經石人山,曾在文殊寺小憩。后人為紀念不肯去觀音,建庵普陀寺即今日文殊…[詳細]
巴城崇寧古寺
  在昆山市陽澄湖東岸、巴城鎮北,有一座風格古樸、歷史悠遠的千年古剎靜靜的矗立在這一方靈秀之地上,任是時光荏苒、情境變遷卻總也改變不了它那綿綿長長的古風雅韻!崇寧寺于梁天監八年(公元509年)由梁武帝敕建,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歷史。元末(公元1368年)時,又有鄉人丁道堅舍宅擴建古寺。至明英宗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戒行精嚴,勤于禪學,以仁善化人,以道德律己”的蘇杭名僧釋存鼎為古寺住持時更是擴地增建。據歷史記載,天王殿中有石彌勒佛,后隔園地雄峙正殿,旁置巨鐘;兩廡廊廂座羅漢五百尊,整個寺剎高大恢宏。此寺原本為庵,存鼎請命于朝,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賜以今日之名,后香火日漸鼎盛…[詳細]
涿鹿清涼寺
  清涼寺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黃陽山,始建於唐朝。創建者為聚璽和尚,法系屬凈士宗。這座古寺在歷史上多次修葺,但至1949年前已日見衰頹,唯有寺中生長的千年松柏如今依然枝繁葉茂,有的如巨龍橫臥,有的如鳳凰展翅,有的如寶剎屋檐,它們述說著古剎的莊嚴和滄桑。寺中塔院現保存有歷代僧人墓塔六十多座,其中以開山祖師聚璽和尚的衣銖壽塔最為著名。此外保存建寺碑、重建寺碑和功德碑五十馀塊。該寺收藏多部佛經,其中珍貴版本《大藏經》現由張家口文化局保存。古剎廟宇樓塔,在海拔1500米處,四周群峰環抱,古松翠拍成雙成對,密集參天,花木花草連片,四季常青。每年五至十月各種山花爭奇斗艷,野山果掛滿枝頭。這里冬暖夏涼,天空…[詳細]
契真寺
  契真寺,坐落于贛縣田村圩鎮中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漢朝古寺。契真寺初名“棄假寺”,后名“契假寺”,復改“契真寺”。現契真寺羅漢殿佛座中有五言詩云“漢代棄假寺,唐代易契真”的記述;寺內藏古聯“漢朝契假寺,秦代天叢山”亦可知寺名的沿革。棄假寺初建于田村村北的天叢山。建寺初期非常簡陋,香火不旺。漢代有十八儒生投宿于寺,遺下十八真經,即現存的十八部《佛名經》,香火始轉旺盛。至唐,遷建寺于田村街市中心的銅鑼窩(即今址),始改名為“契真寺”。寺自唐而來,幾經滄桑,經歷代修復、擴建,至民國初年有大小殿宇18座,占地9.85畝。傳說漢代有十八儒生投宿契假寺,及曙,寺物如故,而亡其人,唯遺佛經十八卷。以人數與經數…[詳細]
長安百塔寺
  百塔寺位于終南山北麓長安區王莊鄉天子峪口,地勢高敞,視野遼闊。東眺五臺翠華,群峰聳立;西覽草堂煙霧,灃水碧濤;南依巍巍秦嶺,林木蔥郁;北視關中平原,沃野千里。正所謂龍脈龜背,風景絕佳,隋唐時期即為佛教僧侶修行之道場。百塔寺始建于西晉太康二年(281),原名淳化寺。隋開皇十四年(594)復建,稱至相道場。因三階教創始人信行禪師圓寂后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禪師塔院。是隋、唐佛教三階教的祖庭。唐大歷六年771)改名為百塔寺。百塔寺在隋、唐時期盛極一時,規模巨大,殿宇宏偉,寺僧眾多,占地千畝,有“騎馬關山門”之美譽。宋時百塔寺之規模猶存。之后寺院不斷衰敗,到了明代時期百塔就所剩無幾了。清同治元年(1…[詳細]
武漢龍華寺
  龍華寺,明成化二年始建,佛殿五座觀音殿,給人感覺非常舒服、清靜的一個小寺院,景點就在首義公園的邊上。武漢龍華寺是華中地區的佛教名剎,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當時,明朝太監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開出一方凈土,御賜匾額龍華寺。《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八回《丫姑爺乘龍充快婿知客僧拉馬認干娘》中這樣描述龍華寺:且說這武昌省城有名是一座龍華寺。這龍華寺坐落在賓陽門內,乃是個極大叢林,聽說亦有千幾百年的香火了。如今,龍華寺依然挺立在武昌蛇山之顛,是一座尼姑廟,不少的佛教女信眾在這里潛心-。同時,龍華寺也是武漢著名的景點之一。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朝太監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開出一方凈…[詳細]
寶光寺
  介紹寶光寺在成都市新都區寶光街,占地10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是我國歷史攸久、規模宏大、結構完整、文物眾多的佛教禪宗叢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漢傳佛教重點開放寺院。寶光寺相傳建于東漢,唐代開元年間(713-741年)己享有盛名。廣明元年十二月(880年1月)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唐僖宗李儇南逃入蜀,曾在寶光寺后修建行宮駐蹕,并迎請高僧知玄(悟達國師)住此,重修寶光寺、塔。宋大觀三年(1109年),中國佛教禪宗臨濟宗第十一代祖師佛果克勤(國悟國師)在此“修持說法,接眾數千”。元代寺院殘破。明代經內閣首輔大學士楊廷和、狀元楊升庵父子捐修,殿宇宏麗。明末清初,寶光寺毀于兵燹。清康熙…[詳細]
香港定慧寺
  定慧寺,又稱定慧禪寺,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區馬窩村,建立于1923年,是大埔區內最早建立的佛寺。定慧寺初名為“蘭若園”,由增秀老和尚所籌建。增秀老和尚俗姓黃,廣東開平人,22歲于肇慶七星巖大覺寺剃度出家,其后北上求法。38歲到新界觀音山凌云寺凈修,期間結識香港紳商名人廣結善緣,由于凌云寺往來交通不便,各善信有另辟道場之議,增秀老和尚在凌云寺住特妙參法師的皈依弟子指引下,開始在大埔沿桃源洞一帶覓地建寺,于馬窩山得現址,集資向政府購置屋地萬呎,再獲批農地10余萬呎。新院建成取靜寂之意命名“蘭若園”,而農地則種植果木,供養十方。歷史增公遂在大埔沿桃源洞一帶探尋吉地,果於馬窩山得今日定慧寺之現址。乃集資數…[詳細]
西津寺
  “西津寺”古稱“寶峰寺”,座落在神木縣馬鎮鎮南沿黃河之濱七里處的石山上、占地五畝,始建年代不詳,據府谷縣志和碑記載,曾于元代中統三年(公元1263年)、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多次擴建維修。清末此寺廟達到鼎盛時期,有數位僧人主持佛事,鐘聲悠揚,香煙繚繞,與佳縣“白云山”遙相呼應,成為完整的佛教寺院。本世紀三十年代該寺廟遭兵火焚燒,甚為嚴重,使一座依山傍水,有占地150畝約十三萬多株古柏環繞中的古剎毀于一旦。僅留寺廟殘痕、古柏林帶和雕刻精制、造形美觀、栩栩如生的石獅一對。還有(公元1496年)重修該寺時立龍頭龜座碑石一塊,碑陰、碑陽兩…[詳細]
同安報恩寺
  報恩寺坐落在廈門同安區西北約七公里,汀溪鎮褒美村西南方的南洋寨山下,報恩寺是座千年古剎“南洋院”的延續,因寺內供奉三世佛,又稱佛祖崙,寺院座西北朝東南,兩邊群山伸延,前方有水庫倒映,整個山脈就像一把大交椅,大殿就坐落在交椅之上,景象十分獨特、優美、善男信女無不贊不絕口。寺院始建于唐朝,報恩寺原名“南洋院”是同安三間半院之一,康熙年間修繕過一次。民國末期尚有臺灣同胞過海到南洋院請香火朝拜的記載。明朝期間有位書生姓葉名成章在南洋院讀書,在此許愿若能金榜題名重修廟宇。葉成章如愿科舉的中,捐資重修,并將“南洋院”改名南洋報恩寺。報恩寺全盛之時,寶剎梵宇,峻集云表,實惟爽塏棲心之所,弘化一方,教化千百,…[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性视频日韩性视频 | 免费视频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男人的天堂 | 飘花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 亚洲AV网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