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

朝天寺
  朝天寺江南第一朝天寺位于石獅市寶蓋山脊,姑嫂塔畔。朝天寺,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宇,始建于1980年,建寺歷史雖短,但規模宏大氣勢恢弘,寺院占地60余畝,是石獅境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廟宇。四周山脈環抱,東側有山敦水庫,西側有龍水庫,兩水庫的陽光下皚皚發光,猶如鶴翅;中間廟宇座山脊之背,好像佩翁騎鶴升天,因些取名朝天寺。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仙公閣、大雄寶殿、關圣帝宮、圓通殿、玄天上帝宮、玉皇殿等。朝天寺崇樓峻閣,綿延山脊,琳宇成片,氣勢恢宏。在石永公路西徧村段,就能見到屹立于路邊的朝天寺山門。由水泥路沿山麓而上,展現在眼前的朝天寺建筑群依次為土地廟、山門、天王殿、中殿、后殿、關帝廟、三圣殿、真武殿…[詳細]
天恒山臥龍寺
  天恒山臥龍寺臥龍寺坐落于天恒山風景區西南端,規劃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主要供奉三大如來之一的藥師佛和日光、月光菩薩及十二位藥差神將。根據臥龍寺的定位,又稱東方凈琉璃世界。2010年全部建成后的臥龍寺將成為我國最大的藥師佛寺廟和藥師佛道場。景區內主要景點有:寺廟區景點:寺廟建筑按照中國古建傳統排列方式——以中軸線為主,兩邊呈對稱格局,主要殿宇包括山門殿、天王殿、鐘鼓樓、藥師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側還建有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地藏王殿、禪堂、懺堂、念佛堂、云水堂、僧寮室等。寺廟建筑屬清代風格,盡顯金碧輝煌、氣勢恢弘之風貌。其佛法理念是:為世人消災避禍,祛病延壽,保佑平安,保佑…[詳細]
寧都永寧寺
  永寧寺位于江西省寧都縣城南面的水口塔旁。寧都自三國吳嘉禾五年建縣以來,因交通便利,經濟繁榮,而成為江西省東南部的重鎮,元、清時期曾設過直隸州,1949年前后也設過專區,據說,寧都的這些發展都是得益水口塔和永寧寺。 寧都城東面,梅江河蜿蜒而過,流至城南一公里處,形成一深潭,傳說是孽龍巢穴。孽龍作怪,引起洪水泛濫,淹沒城池。邑人受高道指點,擬在潭中建塔,以鎮孽龍,遂投以大量石塊,但因孽龍用妖術將石塊化得無影無蹤,無法立椿奠基。這時,農夫葉柏捐出自家的聚寶盆裝以石塊投入潭中,始得堆石成山,在山上建起了水口塔,鎮住孽龍。故水口塔又叫“鎮妖塔”。被水口塔鎮住的孽龍,雖不敢輕舉妄動,但一直耿耿于懷,總想伺…[詳細]
峨眉山伏虎寺
  伏虎寺是全國重點寺院,距報國寺2華里,位于瑜伽河與虎溪匯流處,海拔630米,為峨眉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看點“密林藏伏虎”:清代可聞大師的徒弟寂玩上人在寺周廣種杉樹、楨楠、柏樹,按《法華經》一字一株,稱“布金林”。布金林與大峨寺的旃檀林、白龍洞的古德林并稱為峨眉山的三大園林。布金林古木參天,濃蔭蔽日,伏虎寺整座寺院均掩映在密林之中,因而有“密林藏伏虎”之稱。然而,寺院的屋頂上卻終年無敗葉堆積。于是,清康熙皇帝于康熙41年(1702年)賜伏虎寺“離垢園”三字,為佛教圣地遠離塵垢之意。介紹伏虎寺原為一小廟,舊名藥師殿,行僧心庵開建。南宋紹興年間,行僧心庵再建。伏虎寺得名,一說寺院附近山中有虎傷人,僧…[詳細]
安寧曹溪寺
  曹溪寺位于安寧溫泉西側1千米,地處龍山東麓。寺南有珍珠泉,北接“三潮圣水”,坐西向東,俯瞰螳螂川,與“天下第一湯”遙遙相望。曹溪寺建于宋代大理國時期,寺內建筑現存大雄寶殿、后殿、鐘鼓樓等。曹溪寺乃具有宋代建筑風格的古寺,這是上世紀40年代初,建筑學家梁思成游寺的觀感。該寺大殿正面“西方三圣”(阿彌陀佛中坐,觀音、大勢至兩菩薩左右脅侍),壁后“華嚴三圣”(釋迦中坐,文殊、普賢脅侍)木雕像,1956年經全國佛協副會長周叔伽鑒定,乃宋代遺物。據此可以認定,寺始建于宋代大理國時期。曹溪寺早期情況,文獻中未見提及。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葉禪師道成重修寺宇后,請留居寺內的楊慎寫了《重修曹溪寺記》(…[詳細]
玉臺寺
  玉臺寺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北郊圭峰山南半山腰,縣志載:“圭峰山頂挺拔玉立,其頂四方,故稱玉臺。”明萬歷《新會縣志》載:“玉臺寺,在圭峰,唐建和間宋宗遂建,元末廢。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重建。”明末毀於寇。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老僧棲林結茅數載,種松千株。康熙八年(1669年)律僧弘峰自鼎湖來此,復造禪院。光緒十年(1884年),知縣彭君谷重修,有大雄寶殿、漢白玉石,七級浮屠塔、藏經書的圭峰閣、千手堂、玉虛閣、文昌宮、真人庵、玉虛宮、天帝廟、諸天廟、水月宮、石筍廟、瓊華洞、漱玉池、觀山亭等建筑,是廣東著名叢林之一。每年八月二十四日,鄰縣僧尼都來這里受戒。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四月,會…[詳細]
石城寶福寺
  寶福寺,位于江西省石城縣城東南琴江河畔,為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建,大觀庚寅(1110年)僧應可修。崇寧年間(1102-1106)由僧應可、道符及合院僧眾募資于寺后增建七級六面寶福塔。該寺幾經毀興。元朝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遭寇所毀。明洪武三年(1370)僧人明海法師重建。清順治十二年乙未(1655)知縣郭堯京重建。乾隆六年(1751)知縣馬尹奇禱雨于此獲驗,因此與典史柴文元、邑紳熊承統等籌款重修。民國初年于寺左增建玉皇壇,至此,成為佛寺,佛塔,神壇三位一體的建筑群。民國二十年(1931)冬,縣當局以修城墻為名,拆毀佛寺。數年后由比丘尼證芳法師發心募化重建。民國二十九年(1…[詳細]
石空寺
  石空寺石窟始開鑿于唐代,據史書《隴右金石錄》、《甘肅新通志》記載: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創于唐時,就山行鑿石窟、窟內造像皆唐制”,是唐代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文化宗教基地,1961年被自治區人民0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石窟寺共有石窟13個,自西向東分別為:焰光洞、萬佛洞、百子觀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無量洞、九問無梁洞、財神洞、藥王洞、娘娘洞、龍王洞、睡佛洞。其中的九間無梁洞規模最為宏大,是該石窟寺的中心,洞高25米,深15米,寬13米,內塑88佛,加上菩薩、羅漢、供養人等共有360尊之多。正面有三個大佛龕,正中為一鋪五身群像,當中的大坐佛高達五米,為石胎泥塑而成,螺鬢、圓臉、長眉、大眼、…[詳細]
朗真寺
  朗真寺 朗真寺,在山南地區曲松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西的下江鄉朗真村,海拔4000米。寺廟建在村內東南面的河流高臺地上,其東、南皆臨崖壁,南側為江扎普久河。朗真寺,在噶舉派時期是雅隆地區的一座重要寺院,始建于13世紀后半葉至14世紀初。噶瑪噶舉派第四世-乳必多杰(1340~1383)曾任過該寺住持。17世紀第五世0(阿旺·羅桑嘉)時期,改宗格魯派。由吉·尊丹益西任寺院堪布,當時有僧侶60~70人,與拉薩三大寺(指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屬極盛時期。吉·尊丹益西死后,該寺日漸衰落。約在19世紀后期,該寺住持由來自康·密亞地方(今昌都地區)的格桑達吉擔任,其后有格桑群培、阿旺羅桑卻…[詳細]
天穆清真北寺
  天穆清真北寺位于天穆村北,傳述為唐元帝六年建,但無考。有記載為建于明永樂二年,在津門歷史最古。歷史上曾多次重修,又于1948年11月25日,被國民黨潰散的軍隊焚燒,夷為廢墟。1949年重建,由村民集資修建前殿,1951年修后殿。“文革”期間又遭破壞,大殿被作為生產車間。八十年代初,市、區政府籌資、村民捐款修葺大殿,并在殿西北建望月樓。后村民集資重建南北講堂及對廳,1986年建沐浴房。因大殿曾受地震損害,1992年重新修建,并將原藏經室平房改建成樓房(二層),1995年竣工。總投資700余萬元,其中政府投資200萬元,社會各界及回族群眾捐款捐物合人民幣500余萬元。4月15日,天津市長-、副市長…[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与邻居少妇性刺激 | 亚洲AV永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欧美自拍清纯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欧美A级片在线观免费观看 色妞亚洲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