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

南塔寺
  南塔寺位于羅江城南的天臺山,古時候這里有墨香泉、上天梯、釣鰲臺、文筆峰、南塔等古跡,這里曾是明代羅江八景之一的“天臺秀色”,盧雍有詩贊曰:“城南繡嶺橫,嵐翠入江清。晴旭霞光爛,依稀是赤城”。清乾隆五年,羅江縣令王會嘉因感慨羅江已間隔80年無一人登賢書,乃補修天臺山之文筆峰,翌年秋李化楠中舉;乾隆十七年,羅江知縣孫法祖建南塔、文昌宮以培文風,并親自撰聯(lián):“百代蒙麻綿甲第,六村賜福眺和平”,塔、廟建成,李調元、李鼎元、李驥元陸續(xù)中進士步入翰林,錢林虎、柴邦直、李本元等先后中舉,于是羅江人文蔚起,士林光彩。南塔寺景區(qū)占地40余畝,建筑面積1401平方米。站在這里可以俯瞰整個羅江縣城,請看:羅江縣城四…[詳細]
上華嚴寺
  上華嚴寺上華嚴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上華嚴寺占地面積二、三十畝,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另有山門、前殿及鐘鼓亭、祖師堂、禪堂、云水堂及兩廂廊廡,布局嚴整,高低錯落,井然有序。大雄寶殿是具有獨特風格和高度藝術水平的遼金建筑,遼寧義縣奉國寺大殿并稱為中國現存最大的兩座木結構建筑的佛殿。大雄寶殿矗立在4米多高的月臺上。月臺前正面置石級,周圍裝勾欄,四周巨相蒼松,枝葉繁茂。大雄寶殿東向,面闊九間,53.75米;進深五間,29米,總面積為1559平方米,巍峨壯觀,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佛殿之一。 其結構為單檐五脊頂,出檐3.6米,檐高9.5米,殿頂正脊高1.5米,兩端…[詳細]
五磊寺
  五磊寺位于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五磊山象王峰南麓,據光緒《慈溪縣志》等有關史料記載,五磊寺的雛形嶄露于公元3世紀。相傳三國赤烏年間,吳主孫權之母吳國太坐船途經五磊山,深夜發(fā)現山上有隱隱火光,探知印度梵僧在此結廬靜修,念其傳道虔誠,下令建造了一座寺院,五磊寺的開山祖師印度高僧那羅延從此結束了風餐露宿、枕石漱流的生活。唐文德年間,僧令頵建五磊寺,名“靈山禪院”。宋大中祥符敕賜寺額“五磊普濟院”,天圣九年僧岑繼募資修葺。清順治、康熙間臨濟宗高僧道忞、達變、拙巖抵寺講經-,一時間,五磊寺香客如云,僧尼聚集,佛事興旺,擁有殿堂樓寮140余間,成了浙東善男信女向往的名剎。宣統(tǒng)三年,天臺宗四十三世法師諦閑蒞寺主持,…[詳細]
香港妙法寺
  妙法寺位于屯門北藍地青山公路邊,以建筑奇特見稱,因地制宜,寺高四層,舍棄一般佛寺的進第結構,改把佛殿分為三層:底層為彌勒殿及四天王殿,第二層為法堂;頂層為萬佛主殿,千手觀音殿及韋馱殿和藏經合。巨大的紅柱和琉璃頂,莊嚴典麗,金身大佛肅穆軒昂。全殿除了參照傳統(tǒng)寺院規(guī)格外,一切塑像、浮雕、裝飾,皆刻意弘揚佛教義理,并保留中國佛教傳統(tǒng)建筑之藝術風格。建寺育材妙法寺的開山住持是洗塵法師和金山法師。洗塵法師是遼寧復縣人氏,十一歲于潮海寺依照同長老出家,廿三歲詣長春般若寺定西長老座下求三壇大戒,旋赴青島湛山寺親近倓虛長老,結識金山法師,傾蓋如故,引為知己。金山法師乃山西五臺縣人氏,八歲投五臺山尊勝寺依靈禎長…[詳細]
增城正果寺
  正果寺又名佛爺寺,在荔城鎮(zhèn)東北部十三公里,正果鎮(zhèn)北緣瑞山之右,與正果一中吡鄰相隔。寺為供奉賓公生佛(又名牛仔佛)而建。賓道者金牛都(今正果番峰村)人。生秉異質,早悟禪宗,自少出家削發(fā)于明山寺。南宋皇祐元年(一0四九年)坐化于瑞士石藤籮之中,真人肉身圓寂,僧徒遂以肉身裝塑建寺祀之。傳說:“焚香禮拜,煙從今之正果寺冒出,究其緣由,煙從龍口入,順其道而由尾出,謂之瑞龍降佛地,遂于宋慶元三年徒寺于瑞山之右,取名”正果寺“。成佛巖的正因寺是龍之首,今之正果寺為龍尾,次乃前因后果之征兆。賓公生佛生平濟世扶危,御災捍患,慧觀緣起,志修行,功德0,修成正果?芍^先有其人,后成其佛,先有賓公生佛,后建正果寺。寺…[詳細]
泰州南山寺
  南山寺大雄寶殿,泰州千古名剎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明代重檐廡殿建筑,為最高等級的建筑形式,是明朝設立的僧人管理機構駐地,橫梁有明代墨書紀年,有明代彩繪遺存。今年已完成整體復建恢復原有規(guī)模。南山寺位于泰州古城東南的南城河畔,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鐵心堅禪師所建,朝廷賜額“護國寺”。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為禪寺,更名為“資福禪院”。宋徽宗崇奉道教,將寺院改為道觀,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資福禪院改為了道觀,名“神霄玉清萬壽宮”。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復佛寺,升院為寺,名“資福禪寺”。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寺毀。紹熙年間(公元1190年-公元1194年…[詳細]
木勒雍仲林寺
  康區(qū)新龍縣下部相底斯郎神山旁吉祥木勒雍仲林寺,首先由科波·洛珠吐美的后裔阿夏洛珠從曲格修咒寺親臨木勒十八壩時因諸多緣起建造。 從建寺以來一直傳承雍仲本教佛法,現在在原寺遺跡下方還能朝見佛塔、泥像堂等,有塊供奉地叫做阿夏地。 科波·洛珠降措之子得道者瓊格的后裔科波·格日之子燈巴降澤做了木勒雍仲林寺的寺主并對緣起禳解術有很高的造詣,他從薩迦達欽法臺仁波切處承受密宗道果方面的灌頂,并做了占堆(古新龍)土司的上師。 本寺由阿夏洛珠的后裔和弟子傳承法座。科波·燈巴降澤有三子并分為三家及格亞、約金巴、木勒。木勒學繞仁青把原寺廟搬到原址下方叫做仁冬的地方,做了密宗凈地儀式修建了四根長柱的新寺廟,他徹底的學習…[詳細]
心安禪寺
  心安寺初名文殊茅蓬,又名“心安禪寺”,俗稱“六畝田”,位于佛教名山九華山東麓,是安徽省52座重點保護寺廟之一。它南鄰黃山太平湖,東望銅陵長江大橋,北接318國道,距青陽縣城不足20公里路程。所處海拔800—1000米,高山環(huán)抱,俊峰筍立,竹林如海,古楓參天,環(huán)境靜謐,氣候宜人。不因其周圍三、四平方公里范圍內還有可供觀賞的景觀景點10余處,且景點形成的傳說大都與“仙”有關,有“仙山瓊閣”的美稱。明初始建文殊茅蓬。清光緒二十八年翠峰寺僧直妙到此,見茅蓬已倒毀,遂“以八元銀幣購地六畝”,重建庵堂,故有“六畝田”之俗稱。后擴充殿宇,易名“心安禪寺”。繼之住持僧傳本。一九三三住持僧海明。一九三六年住持僧…[詳細]
永安寶應寺
  寶應寺坐落于吉山村口,東靠北陵山,面臨文川溪。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幾經戰(zhàn)亂焚毀,爾后多次重建。 1984年3月,由釋寂理法師與劉明如居士募緣在舊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寶應精舍。1985年初又籌款陸續(xù)擴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伽藍殿、祖師殿、千手觀音殿、海會塔等。現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是年改為寶應寺。1987年12月24日,寶應寺經三明市委明委(1988)2號文件批準開放。 該寺院在創(chuàng)建文明寺中成績顯著,1990年至1992年連續(xù)2年被永安市佛教協(xié)會授予文明寺院稱號;1994年又被三明市宗…[詳細]
金花山及匯善寺
  出凌源城東15公里,沿306國道向東便是坡陡山高、草木蔥蘢、風景優(yōu)美的金花山風景區(qū)。金花山,古稱金黃山,由十座山峰繞一主峰組成,婉若眾星捧月,是凌源烏蘭白至喀左縣的界山。最高峰海拔919米。山峰聳立,其尖如削,怪石林立,虎臥龍盤。主峰側有一石洞,兩百年前就有觀音殿。洞下有一泉非常奇特,冬夏常流。主峰西側有一寺。清圣祖敕賜“匯善寺”。說起金花山及寺廟的歷史,有據可查的是清乾隆37年(公元1772年),塔子溝廳理事通判哈達清格考察此地時曾有記述:“金黃山,塔子溝東南35里至金黃山。遠觀山色如金黃,因以名之。圍圓計七十里。山上有石洞一處,寬八尺,進深一丈,-羅卜僧于乾隆十年間,即山洞建觀音殿一間,洞…[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 |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 免费va在线观看 | 永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1区2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