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書院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書院篇

大程書院
  大程書院位于城內書院街,南北長73.65米,東西寬39.9米,總面積2938.6平方米,大門3間,古槐1棵,龍門3間,古松2株,立雪講堂3間,東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間,共52間。是遺留的縣城時間較久、規模較大和較完整的古建筑群,居全國第三位。大程書院始建于宋代,為程顥所建。程顥,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奠基人。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至元豐三年(1080年)在扶溝任知縣,尚寬厚,重教化、關心民疾,興建學校。他親自“聚邑之優秀子弟而教之”,親書“書院”二字匾額懸于大門之上。并倡導“鄉必有校”,請來有名望的學者到扶溝傳道授業,使扶溝縣域文風一時丕振,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書院規模雄偉,巍巍壯觀,…[詳細]
達德書院
  位于貴陽市商業中心大十字南邊就是達德書院,向南即是大南門、甲秀樓的所在。許多人都來到這所經歷百年風云變幻,越過百年歲月崢嶸,走過百年漫漫征途,換來百年碩果累累的名校,試圖找尋達德那輝煌的過去。 達德書院坐落在貴陽鬧市區,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霽云廟,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為忠烈宮。院子里,地上落滿了紫色梧桐花,讓人都浸透在淡淡的芳香之中。現在的書院是一個集戲院、書店和茶館為一體的消閑地,穿過忠烈宮后的操場,就是達德學校舊址的主體部分,一所典型的明清風格的四合院,設在禮堂內的達德校史展覽,向游人展示這個開始只有二十幾個小學生的私立小學,是如何發展成擁有1600多名學生的門類齊全的學校的。…[詳細]
吉安陽明書院
  陽明書院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風景區內,其前身為九邑會館、青原會館,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陽明任廬陵知縣時,在青原山講學,奠定了江右王學的發展基礎,并使廬陵成為“理學之邦”,有“東南鄒魯,西江杏壇”之譽。為紀念王陽明,廬陵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青原山建陽明書院,后幾度興廢。2012年,吉安市按廬陵古建特色在原址上原貌復建陽明書院,書院中軸線由門廳、傳心堂和五賢祠三部分構成,古色古香,美輪美奐。明正德五年(1510),時任廬陵知縣的王守仁偕同鄒守益(安福人,明代科舉探花)在青原山講“良知之學”,其后會講者眾,并置學田。王陽明去世后,每年春秋兩季,青原山都要…[詳細]
恭城書院
  恭城書院原名“羅蒙書院”,位于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羅蒙山下,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積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燒毀。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將“羅蒙書院”在原址重建,更名為“恭城書院”,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書院。這座經歷了210年風雨歷程的古書院,由門樓、齋舍、講堂、通廊4個部分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兩層木樓建筑以一條中軸線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聯,四周青磚護墻,院外有桂花樹兩株。。飛檐翹首的門樓雄偉壯觀,布滿青苔的石階散發著古樸的氣息,拾級而上,進入書院就是長長的走廊,兩邊對稱地分布著6棟齋舍,上下兩層,每棟齋舍有4間講堂和1間宿舍。恭城書院在中國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詳細]
桂陽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位于湖南桂陽(今屬汝城)西郊1里處的山坡地上。宋嘉定十五年(1222),知縣周思誠以是縣為理學大師周敦頤“過化”之地,建書院于桂枝嶺,以奉祀并名“濂溪”。置學田40余畝,收租谷180余石,招“三十余生,課試于中”。宋、元之際廢。明正德間,邑人御史范輅、巡按毛伯溫捐資請知縣陳德本重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知縣余兆先增建講堂、學舍,并由羅洪先作記,以倡其學。清順治八年(1651)毀。康熙六年(1667)知縣黃應庚重建,以僧守之,遂供佛像。十年(1671),知縣盛民譽(一作盛名譽)筑庵于旁,遷去佛像,擴建講堂、齋舍,可容生徒百余人。吳三桂作亂時,院田為僧眾侵占,五十八年(1719)知縣董…[詳細]
竹山書院
  雄村的桃花壩、桂花廳、八角亭和竹山書院,彼此映襯,蔚為壯觀,自清乾隆以來,為古歙一大勝景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歷史背景這些建筑是乾隆二十年(1756年)前后建成的,為戶部尚書曹文植伯父干屏、生父青兄弟所建。清初,曹氏為鹽商,至曹堇飴時,已成豪富。曹堇飴臨終二子干屏、青于竹溪建文閣,創書院,修社祠,筑園庭。兒遵父命,于乾隆初著手籌建,歷十余年乃成。風景描述竹山書院兩旁的石鼓和大門上方斗大的“竹山書院”的題額十分醒目,入門處豎立了一個木屏,兩廊皆方形石柱,正廳宏大寬敞。正壁懸蘭底金字板聯一付,上聯是“竹解心虛,學然后知不足”,下聯是“山由簣進,為則必要其成”。聯為曹文埴所撰寫。桂花廳在桃花壩東首和竹…[詳細]
云根書院
  云根書院云根書院位于政和縣城南青龍山上,臨近烈士陵園,每日都有眾多政和及外地游客登臨書院。新建的云根書院,遠遠望去,規模恢宏,蔚為壯觀;書院建筑群是仿宋建筑風格,體現理學文化,格調高雅,風貌獨特,古色古香。沿著石階往上走,首先見到的是高高矗立的牌坊,書院內建筑群的主體有朱子閣、先賢祠、天光云影樓、碑廊以及朱熹雕像等部分,院內亭閣游廊、小橋流水和院外青山綠水相互映襯,書院更顯得氣宇軒昂。站在最高處的朱子閣上,臨風憑欄,山川河流、阡陌田疇、橋梁樓宇……熊城美景盡收眼底。書院總建筑面積1460平方米,工程于2004年8月動工,歷時3年,2006年10月竣工,包括公路等附屬工程建設,總投資達400余萬…[詳細]
雙峰書院
  雙峰書院,位于湖南湘鄉(今屬婁底雙峰)永豐鎮。清乾隆十年(1745),知縣張天如設立義學。二十五年(1760),知縣張董達和少尹沈苔溪各捐助俸銀,倡議新建學舍,中里人士紛紛響應,共集銀千余兩,購買永豐用家碼頭園土作地基。因學舍對面有雙峰屏立,遂名雙峰書院。且臨近二水(湄水、四安河)合流,環境幽靜,宜于教學,邑士朱堯階曾撰聯云:“兩派交流好向此間尋活水,雙峰對峙更從何處仰高山。”道光五年(1825),知縣胡鈞、舉人黃庭等在書院增建講堂和齋舍。同治二年(1853),增建文塔于書院對岸,從學者日眾。同治八年(1869),地紳曾國潢、程以敬、程經內等又在書院增建齋舍16間、廳堂3間和門前石路,規模益宏…[詳細]
資興辰岡書院
  辰岡位于湖南郴州興寧(今屬資興),又名辰岡書堂。宋咸淳九年(1273),鄉紳袁文敷創建于石山,“以館其旗人之俊者”,設義莊以供費用。教學“大抵詳于進取”,“以激勵其族焉”,本“問辨乎義利之眼界,體認乎剛柔之善惡,克己去私,以復本然之天理”之旨,成就甚眾,與曹氏所建“觀瀾”、焦氏所建“文峰”同稱程水三書院。元至元三十年(1293)重建,設堂長掌教學、設掌莊管理經費。明洪武三十年(1397),族人給事袁克俊遷建于辰岡山陰,“棟宇崢嶸,規模宏大。凡材質等費,計錢三百緡有奇,皆族人竭力鳩集”,各家又隨“家力之厚薄,量其所出所得,捐錢四百緡有奇”,增置田產,“以為教養修葺之資”。清康熙九年(1670)重…[詳細]
鰲峰書院
  福州鰲峰書院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巡撫張伯行建,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鰲峰坊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福州格致中學旁邊。書院廣置書籍,校刊55種儒家著作,添建120間書舍,后增為140間。書院內有花園和一口大荷池,周圍還有假山、石洞、樓、亭、池、榭,一路夾植松、杉、竹、柳,環境幽美。康熙五十年(1711年),御賜“三山養秀”匾。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賜帑金1000兩。乾隆三年(1738年),御賜帑金1000兩,贈御書“瀾清學海”匾;乾隆十一年(1746年)御賜《律書淵源》一部。乾隆十五年(1750年),巡撫潘思榘修講堂;乾隆十七年,巡撫陳宏謀修學舍。嘉慶二年(1797年),浦城縣…[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有码亚洲视频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一页在线 |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