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書院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書院篇

虎溪書院
  明正德六年(1511)王陽明自龍場謫歸,道過辰州,喜人士樸茂,寓龍興講寺彌月,與武陵蔣信字道林者往來講論,題詠山水。進士唐愈賢從游,得聞致良知之學,士人興起。嘉靖二十三年(1544),陽明門人辰州郡丞徐珊與邑憲副王世隆建虎溪精舍。祠內石刻文成公像,橫額書公絕句。隆慶中郡守徐延綬增置學舍。崇禎初,守道樊良樞拓舍宇,更名陽明書院。明末兵燹廢。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郡守遲瑞構數楹故址。雍正四年(1726)郡丞黃澍復修。十一年,沅陵知縣趙念增在其中設義塾,改為虎溪書院。后屢經修葺拓新為教學之所。民國時期,常年駐兵,房舍逐年頹毀。新中國建立后,1956年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因長久失修而撤銷…[詳細]
安陵書院
  “北有岳麓、南有安陵”。安陵書院就在千年古樟的斜對面,坐船只需要五分鐘。江中觀書院,就好像一座孤獨而又高傲的小島,讓人靜靜品味它的獨韻。下舟上岸,穿過一座小橋,橋下是清澈見底的湖,徑直走到書院門口。院內最常見的是亭、臺、樓、閣、軒、廳堂等建筑。一個個拱門接著幾條通道,走來走去,就好像在走迷宮一樣。安陵書院是集觀賞、游憩、居住,樹木花草池水為一體的建筑院落。園中百花盛開,爭鮮奪艷。安陵書院位于便江風景區內一個獨體島上,占地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千平方米,書院始建于宋代,因永興古縣安陵而得名。清雍正九年(1731),知縣劉凌生擴建,書院鼎盛時期,成為湘南第一書院,譽有“北有岳麓、南有安陵”之稱,獨…[詳細]
宛南書院
  宛南書院前身是一座建于晉代的寺院(彌陀寺),清乾隆十六年,南陽知府莊有信改寺為宛南書院,其規模與馳名的嵩山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不分伯仲,可容門生300余人,規模之大,為河南書院之最。1903年光緒帝“詔改書院為學堂”,取名“宛南中學堂”。歷經府立宛南第一中學堂(1912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15年)、河南省立第五中學(1920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1933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54年)、河南省立南陽第一高級中學校(1959年)、南陽拖拉機配件廠“五七”學校(1968年)、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校(1971年至今)幾個發展階段。1959年被確立為省重點高中,1978年再次被認定…[詳細]
仁山書院
  仁山書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總體布局為前院、三進、兩廂房,呈方形,占地96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T”形,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前院東西兩側各設一門。一進,面闊三間,進深為七檁,明間梁架五架梁前后單步,為直梁,角柱為訛角青石方柱。天井兩側為過廊。二進,面闊、梁架、梁形及角柱均與一進樣同,后額枋上一木匾,上 書-“仁山書院”,落款為“中翰林慈溪王斯來書”。二進后檐明間與三進前檐明間設過廊。三進,面闊五間,進深為五檁,明間梁架三架梁前后單步,兩側各設三間廂房,自成小院落。仁山書院,據《光緒蘭溪縣志·仁山書院》條載:“仁山書院,宋金履祥筑,北山何基為題…[詳細]
金溪仰山書院
  書院位于金溪縣城王家巷,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該院為南宋朱熹與陸九淵曾經講學過的崇正書院遺址。書院右側“先儒祠”是清代生員祭祀鄉賢象山先生之所,現書院建筑面積1078平方米,構架保存完整,是江西省省級保護文物、縣文博所辦公之處。陸象山,名九淵,字子靜,南宋金溪青田人,是與朱嘉雙峰并峙的理學大師、中國“心學”的創始人。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現-化行政部門批準,仰山書院成立了“陸九淵紀念館”,長期展出陸九淵生平圖片,收藏了各種版本的《象山全集》和各地吟詠象山的詩、詞、楹聯等。江西撫州市…[詳細]
七賢書院
  七賢書院在今織篢鎮太平村內。最早建于明代。為紀念抗倭犧牲將士,明總兵張元勛于太平平城內筑忠勇祠重修,地方耆紳建議在忠勇祠前面建七賢書院,與忠勇祠合成一處。建七賢書是為了紀念放逐海南的唐宋七位路過陽西的賢臣,也為當地學子提供進修的課堂,對地文化建設直了促進作用。七賢書院紀念的唐宋賢臣分別是李德裕,寇準、蘇軾、蘇轍、秦觀、趙鼎、胡詮、相傳他們流放海南都路過陽西。七賢書院內還有古梅兩枝,據傳是龔自珍手植。于今,古梅每年近春節都開花,許多人慕名前來觀賞。院內曾有翁方綱題的《記七賢書院后堂壁》碑記,今碑已佚,只余拓本。2008年11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于公布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通知》…[詳細]
超山書院
  超山書院位于平遙文廟中軸線上的第四進院落,走過明倫堂便是平遙城內最大的書院,現辟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科舉博物館。超山書院在創建之時,平遙的社會經濟已不同于康熙年間,但晉商卻突飛猛進的發展,票號銀行業也逐漸興起,使得晉商能夠慷慨解囊資助書院,讓超山這個書院如虎添翼,日益興旺。書院是一個縣同國家科舉考試接軌的教學場所,孩童的啟蒙教育基層教育都得在這里進行,但在平遙,當地受“學而優則商”思想的影響,書院除了教授學生必讀的四書五經,更多的時間還要用于學習書法、珠算、社交等知識,這也是后人所說的晉商成功的經商三0寶。商賈樂于助學,學生熱衷經商,使平遙商業和教育的發展形成互動關系,形成了清代平遙超山書院的儒學…[詳細]
朗山書院
  朗山書院位于吉水縣。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書院是棟磚木結構的建筑,青磚磨縫,硬山頂,朝天式防火墻,一門兩進,三開間,穿斗式木構架。進深34.5米,面寬15米,面積517.5平方米。正面為廡廊式結構,門楣正上橫墨楷書“朗山書院”四字。前廳頂上方有一彩繪覆斗式藻井,飾花鳥蟲草,人物山水等圖案,繪畫工藝精湛,人物栩栩如生。兩側有騎樓,上下兩層,且用木板隔成若干間書房。中間設天井,將頭進與二進用隔扇隔開;后進廳堂正上方也有一覆斗式藻井,飾描金鳳穿牡丹、蝙蝠、竹梅圖案,四角鑲刻花飾,工藝精湛;寶壁后為階梯式神龕,為栗頭村曾氏家族存放祖宗牌位所用。整座建筑規模宏大,結構復雜,…[詳細]
乳源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位于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新書房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占地約1500平方米(一說1000平方米)。四進四合院布局,青磚木結構。一進拱秀門(門樓筑成風火墻式,門上方用磚砌成菱形和方形墻欞,鐫“拱秀門”3字,拱秀門后面是“紫微門”)二進觀瀾門,三進明德堂,四進資深堂;有三個院墀,其中之一為蕓香院。因當年書院坐落在大橋河畔,正門前方一覽滔滔奔流、波瀾起伏的大橋河水,故取名“觀瀾”。大橋村先后建成“石溪”、“步蟾”、“觀瀾”三間書院,每間書院約有三十名學生同時就讀。觀瀾書院是其中面積最大,也是至今仍保留完好者。觀瀾書院于2005年8月公布為乳源縣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012…[詳細]
羅西書院
  羅西書院 位于羅定市泗綸鎮。始建于清嘉慶七年(1802年),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書院三進,院落式布局,面積980平方米。建筑均為硬山頂。第一進為山門,左右各有一廂房;進門為天井,兩側連接走廊通側門。第二進為中廳,中廳四面是天井,兩邊側門面向中廳。第三進為后廳,左右亦各有一廂房。整座院落,天井較多,內外相通,有利通風采光。除中央采用可開可關的敞口廳,廂房亦靈活布置成敞口廳,形成“四廳相向”的巧妙布局。廳房用墻柱承重,并根據地形特點采用前低后高,逐進升高地基,更有利排水和采光。書院建于半山上,風景優雅,是典型的鄉村書院,保存較好。1985年羅定縣人民政府公布…[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欧洲乱码视频在线专区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99 | 天天视频2021国产 | 亚洲欧美综合专区精品 | 日本久久午夜不卡免费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