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

葫蘆山摩崖石刻
  北宋—現代潮州葫蘆山摩崖石刻位于潮州市葫蘆山。葫蘆山舊稱艮山,因山下有西湖,故又稱湖山或西湖山,葫蘆山既是風景秀麗的旅游勝地,又是摩崖石刻薈萃之所。山多巉巖怪石,或拔地而起,或崢嶸突兀,或懸崖削壁,或傍水臨波,為墨客騷人留題勒石的好去處。可謂逢巖必刻,無石不銘。自宋以來,歷朝累積,蔚為大觀,雖歷經劫難,至今仍保存138題,其中宋刻16題,元刻1題,明刻24題,清刻28題,近現代18題,年代不詳48題。這些石刻的內容,有贊美湖山的、有抒-懷的、有記述游蹤的,還有重要記事、科舉題名以及官衙文告等。字體則包括真、草、隸、篆、行。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宋刻“放生”、“倒景”、“俞獻卿葬妻文”、“重辟西湖…[詳細]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態旅游廣場,位于瑜伽小徑旁,北靠紅珠頂,瑜伽河緩緩流過,倍添一份靜謐和雅趣。面對摩崖石刻,折服于峨眉山久遠的歷史,震憾了峨眉山“天下第一”的氣勢。崖石上“神洲第一山”和“山之領袖”九個朱紅色大字,標明了峨眉山在中國名山中的顯赫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而分列在四周的名人名言,代表了魏晉、元、明、清不同朝代,不同的人物對峨眉山“第一山”的評價。有“三峨,高出五岳,秀甲九州,此震旦國第一山也。”(魏晉?寶掌千歲和尚);“峨眉山自趾徂頂為七十里,過于岱宗三十里,孤絕高寒,已逼西方佛界,震旦第一山也。”(元?郭翼《雪履齋筆記》);“神州有三大道場,為震旦佛國…[詳細]
耶靈墓地、古北歐石刻和教堂
  耶靈墓地、古北歐石刻和教堂位于丹麥的日德蘭半島東部,耶靈是丹麥王國的誕生地。這里保存著教堂、墳墓和刻有如尼字母的石碑等歷史遺跡。教堂建于1100年左右,坐落在兩座巨型的墳墓之間;簡樸的石造教堂里,有公元12世紀初的繪畫;正殿下面寬敞的祭室曾出土過中年男性骨骸的一部分和國王服裝的碎片。據推測,這可能是哥爾姆老王的墳墓。兩座圓錐形的巨型墳墓是國王墓,北面一座建于公元958年左右,里面的大寶藏室藏有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國王和王妃的遺體在移往教堂之前,曾經安放在這里,如尼字母的石碑聳立在教堂的前面,是丹麥文字藝術最古老的作品。其中,哥爾姆石碑高1.4米,寬約1米,厚0.5米;哈拉德石碑高2.4米,寬2.…[詳細]
南山石刻
  南山,古名“鏵刃山”,又名“廣華山”,距大足縣城南2公里。南山自古就被列為大足十景之一。山頂至今尚存古玉皇觀遺址,山中古木參天,蓊郁蔭翳,修篁夾道,曲徑通幽,向來就有“南山翠屏”之美稱,是歷代文人墨客納涼品茗,吟詩作賦的最佳去處。清大足縣令張澍贊曰:“夾路松聲涌翠濤,叢皇秀色上霜袍,偷閑來問空王法,仰首呼通帝座高。”南山石窟,因位于南山得名,是我國石窟藝術中罕見的,神仙體系完備的純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書卷氣最濃的一處石窟。造像起源于南宋,明清有增補,作品通編15號。有真武大帝,后土三圣母,三清洞,龍洞,宋碑5通,題記7則,清碑15通,清、民國楹聯各1幅。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鼎湖山摩崖石刻
  唐—民國肇慶鼎湖山摩崖石刻位于肇慶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風景區上慶云寺路邊石壁、往飛水潭路邊及潭的四周石壁和云溪風景區內石壁,共76題,分述于下:云溪風景區內石刻31題。其中唐代1題,位于老龍潭側涅槃臺石壁,題字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字。年代較古,價值較大,為唐刻之珍品。清代1題,建國后16題,年代不詳13題。往飛水潭路邊及潭的四周石刻31題。包括清代14題,民國9題,建國后3題,年代不詳5題。其中民國5年(1916年)李開侁題名較有名,題名云:“民國五年七月二十七日,黃岡李開侁、新興李耀漢、丹徒呂鴻元同游到此留題”。石刻高0.47米、寬0.72米,楷書。題名中的李耀漢,新興人,民國初年曾…[詳細]
郁林觀石刻群
  郁林觀石刻群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花果山街道飛泉村“獅子巖”下,共有16處石刻分布于附近山崖上。其中著名石刻計有8處。其一為唐開元七年(719年)鐫于“飛泉”前一塊巨石上的“東海縣郁林觀東巖壁紀”,為海州司馬崔惟怦之子崔逸撰文,未著書刻者名款。文24行,行17字,字徑10厘米,八分書。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描述云臺山風光名勝的游記;書法風格頗似“石門頌”,但結體更為方整,被收錄于《金石錄》,向為歷代金石家所重視。其二,為祖無擇三言詩刻,篆書,鐫于北宋慶歷甲申年(1041年)。祖無擇作詩,蘇唐卿書丹,王君章鐫刻。其余為譚亨甫詩刻、宋四士題名、劉居實題名、王邦美題刻等。另外,還有明王同和清黃道傳的題刻。該石…[詳細]
《新修白水路記》摩崖石刻
  《新修白水路記》摩崖石刻位于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城南28公里大河店鎮大石碑村白公路左側的懸崖上,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六日鐫刻,雷簡夫撰文并書。青泥嶺是古蜀道中最為艱難險阻的一段。這里峭壁千仞,高聳入云,江水滔滔,吼聲震天,道路崎嶇,九曲八灣。公元1056年,利州路轉運使李虞卿因青泥嶺道路過于艱險難行,倡議改道新修白水路。李虞卿與知興安軍劉拱、權知長舉縣事良友、順政縣令商應祥、河池縣令王令圖發動數縣軍民,費盡周折,歷時4月,修成自河池驛至興州長舉驛新路50里,沿途作棧道閣道2309間,郵亭、營屋、綱院382間,縮短舊路里程33里,廢掉青泥驛,減省郵兵驛馬156人騎,每年減省驛廩鋪糧500…[詳細]
龍龕道場銘并序摩崖石刻
  唐 羅定 龍龕道場銘并序摩崖石刻位于羅定市蘋塘鎮譚禮村龍龕巖石室內,刻于距地面高2.5米凹凸不平的巖壁上,寬1.13米至1.15米,高0.76米至0.8米,面積約0.9平方米。共刻1238字,分41行,每行字數20多至30多字不等,正楷,字方寸大小,鐫刻精湛嫻熟。武則天圣歷二年(699年)刻,冠軍大將軍行左豹韜衛將軍陳集原撰文。除二、三字外,余皆清晰可辨,內有武則天創制新字10多個,六朝碑版別字百多個,以六朝駢體文寫序。《龍龕道場銘并序》是廣東現存最古的摩崖石刻,也是嶺南現存最早的唐刻,歷代金石家對龍龕巖石刻給予極高評價。由于石刻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學史、民族、民俗和地方史志、書法等多方面,…[詳細]
大石門摩崖石刻
  大石門摩崖石刻位于雙溪鄉大石門村門前自然村公路旁,其南靠上猶至雙溪以公路,北臨雙溪河,高于河床1.5米。文字面約一平方米大小,刻有十四句四字詩一首,文字從上至下、從右至左,石邊石壁較窄,字略顯小,有一指大,左邊字形漸大,有的達三指寬。字體屬正楷,工整絹秀;雕法為陰刻,剛健、有力度。文字內容是:青山翠色,磊落蔥蘢;石瀨淺淺,飛龍翩翩;壁立中柱,波濤洶洶;形曰靈龜,羲文是宗;顯千萬世,申錫天窮;蔚起人文,有虞歌風;猗與勝地,於焉托蹤。建興二年虞去虎書。以上字面分析,這是一首贊美山河、抒發文人情感的詩篇,可能出自當時不得志文人士大夫之手。作者鑒于當時國事混亂、戰爭頻繁,文人難以施展才華,流露發泄心頭…[詳細]
赤壁摩崖石刻
  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有石刻“赤壁”二字各長150厘米、寬104厘米,相傳是周瑜破曹后,一時興起,揮劍在石上刻下,但據字體考證,當是--所書。北宋文人謝迭山曾路過此地,在他的“赤壁詩”序中說:“予從江夏溯洞庭,舟過蒲圻,見石上有‘赤壁’二字,其北岸曰烏林,至今土人耕地,得箭簇長余尺,或得斷槍折戟,其為周瑜破曹操兵處無疑。”明朝王奉偶過赤壁,題絕句兩首于石上云:“赤壁橫崖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公勢,可嘆0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實啖吳,皇天未肯遂其圖,水軍八十萬東下,赤壁山前一火無。”洪武已丑年(1385年),曹君亭坐船到赤壁,發現宋明石刻,也留下了墨跡:“此乃周瑜破孟德之赤壁也,子瞻與后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二页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