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

西關口石刻
  西關口石刻位于興文縣九絲鎮九絲山左側的半山腰石壁,石刻呈正方形,高2米,寬2.5米。陽文行書豎列,字徑0.09米,字距0.03米,行距0.05米,全文共110字。內容為萬歷元年(1573)冬,四川布政使馮成能、副使李江等在明朝兵馬克九絲城后,登九絲山的紀功勒石。馮成能所撰的書法剛勁、飄逸,具有較高的書法價值,同時是研究人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1981年8月,原宜賓地區行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徐向前住址和紅軍石刻標語
  徐向前住址和紅軍石刻標語(黑水縣)1.徐向前住址保護范圍:建筑占地范圍向東、南、西外延10米,向北外延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西外延20米,向南外延10米,向北外延8米。2.瓦缽鄉約合多標語群保護范圍:小道兩側標語分布范圍向東、西、北外延10米,向南外延5米。3.瓦缽鄉二里標語群保護范圍:以標語為中心,向東、西、北外延10米,向南外延3米。…[詳細]
紅巖摩崖石刻
  紅巖摩崖石刻位于耀州區小丘鎮紅巖村,年代為西漢。2017年4月24日,銅川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西至清峪河谷底,北至前咀子水庫管理站,南至巖石裸露處南界,東至山坡頂部。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詳細]
廉溪摩崖石刻
  廉溪摩崖石刻位于福安市溪潭鎮雙峰村,年代為清道光壬辰(1832),類別為石刻類。位于溪潭鎮雙峰村西北向1.2公里溪邊山下,刻于時代不詳。分布在溪邊面朝西南的巖壁,皆楷書,有“壽”、“福”、“鳶飛魚躍”等字。“壽”字,字幅1米×2米;款識“道光壬辰扆南九十七叟馮宗池黑圭”。“福”字,字幅1米×1米。壽、福兩字之間刻“鳶飛魚躍”四字,字徑0.5米。后兩刻有款識“瀾川臨”。該摩崖石刻為研究我市人文提供一個實物資料。2004年由福安市文化體育局公布為福安市首批文物點。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墻體外延伸10米。…[詳細]
菩薩田石刻造象
  菩薩田石刻造象1993年出土于興文縣晏陽鎮熱潮村中村壩的“菩薩田攠(村民俗稱),該地為明代古戎州城遺址,興文縣在造象出土地成立了“古戎州城歷史文物陳列館攠,加以保護。造象共計26尊,高度在0.61-1.49米不等,多數在0.80米左右,肩寬0.21-0.55米不等。內容除1尊彌勒佛和1尊弟子造象外,皆為頭戴冠冤、身著朝服、面容嚴肅、捧持朝笏的文官俑;有的有紀年,如:“嘉靖十六年(1537)攠。菩薩田明代石刻造象比例勻稱、形象生動,有明確紀年,歷史、藝術價值較高。2000年7月興文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觀音巖石刻
  觀音巖石刻總占地面積33000平方米,是由清朝乾隆三十二年羅江縣令-冕倡議修建,李調元曾對其進行修復,然而經過0時期的破壞,直到1992年當地政府才再次投入新的開發重建工作。峭壁上千手觀音、白衣觀音、送子觀音、救七難、觀世音普門示現圖、彌勒佛等摩崖石刻造像法相慈悲,韋駝雕塑威嚴,二十四孝、十三忤逆報應浮雕果報怵然。堪稱世界之最的百米蓮臥觀音已初具規模,氣勢恢宏的觀音巖石刻藝術與自然景觀和新建的景點相映成輝。石刻區內風光怡人,自然景觀賞心悅目。一年三個會期(農歷二月、六月、九月)意示著觀世音生平中三個功果圓滿的成功轉折點,形成了觀音巖今天的三個盛會,其中又以農歷二月最熱鬧,前往祈福膜拜的香客游人…[詳細]
圣水庵石刻
  圣水庵石刻位于萊蕪區鵬泉街道東龍崮村,年代為明,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15年5月4日,圣水庵石刻被公布為濟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門漏月摩巖石刻
  石門漏月摩巖石刻位于福安市城陽鎮石門院村,年代為清同治十一年(1872),類別為石刻類。位于城陽鎮石門院村西向400米處。刻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兩塊碩大自然巖石相倚成門,故稱“石門”,澗水從其門中流淌而過,分布面積約130平方米。北邊巖石篆書“漏月”兩字與楷書小字“同治十有一年歲在壬申秋八月圣日/黃錦章同陳春霖郭輔連菇李均郭沛堂來游屬李堅之書”,南邊巖石中間刻篆書“石門”兩字,均為0.6×0.56米。是我市歷史上韓陽十景中保存最好的一景,現由石門院村委會管理,對研究我市歷史景觀和歷史人文均具有一定價值。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詳細]
徂徠山摩崖石刻
  徂徠山摩崖石刻(含映佛山石刻)位于泰安市、新泰市徂徠山,年代為北齊、唐。1992年6月12日,徂徠山摩崖石刻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九十九盤石刻
  九十九盤石刻在廬山圓佛殿西、登山小道旁。路旁絕壁間,宋、元、明、清以來題刻甚多,約有九十九盤,筆力剛勁,引人入勝,如:“白云天際”、“清虛靈臺”、“煙霞深處”、“天半”、“南無佛”、“土地”等,字體不一,筆鋒各異,對研究古代書法有重要歷史、藝術價值。廬山錦繡谷底有一溪流,名錦澗。溪上橫跨一石橋,名錦澗橋。過橋有一路直達天池山頂。小道蜿蜒盤旋,號稱九十九盤,系明代主要登山道,故稱九十九盤古道。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御碑亭中的御碑,便是經此道運往山上。沿途道旁的峭壁上,石刻遍布。其中,要數歐陽修撰、王守仁書的《廬山高》題刻,名聲最大。無論是詩意,還是書法,均堪稱一絕。…[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福利精品在线 | 亚洲乱理片在线观看中字 | 伊人一道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做天天吃中文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