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

蘇仙嶺摩崖石刻群
  蘇仙嶺摩崖石刻群由位于蘇仙嶺白鹿洞東上側的“三絕碑”、山頂沉香石摩崖石刻、白鹿洞摩崖石刻、景星觀摩崖石刻組成,共有石刻20余方。“三絕碑”,位于白鹿洞東北40米天然石壁上,高52厘米,寬46厘米,行書直列陰刻,計11行,81字。“三絕碑”碑文周圍有許多古代石刻,因風化剝蝕難辨。“三絕碑”旁有陶鑄《踏莎行》石刻,1981年重刻,漢白玉,扇形,高72厘米、寬1.7厘米,陶鑄詞并序,周達書,序9行,108字,詞7行,58字,行草直行陰刻。詞為原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1965年3月至郴州檢查農業生產工作時游蘇仙嶺所作,系步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詞韻,描寫郴州山川新貌并表現作者喜悅之情。沉香石摩崖…[詳細]
達蓬山摩崖石刻
  在南凌云路南段,露巖峭壁有摩崖石刻。內容為梵文音譯嘛呢叭咪哞,為佛教密宗語,即-教六字真言。計長6米,高1.2米,年代無考。新筑平臺,置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達蓬山摩崖石刻由佛跡洞摩崖題刻和秦渡庵畫像石刻組成。佛跡洞位于達蓬山磨坊崗南部,洞口朝西南。洞深10米,寬5米,洞南壁下部留有一只碩大的天然左足跡,此足跡與普陀山“觀音跳”的右足跡有異曲同工之妙。相傳唐天寶元年,僧達慧在洞中結廬修行時發現此足跡,以為佛跡,遂稱之為“佛跡洞”。佛跡洞東壁刊摩崖題刻三則:第一則題刻文:“巍巍達蓬,跨海之東,古留佛跡,今逢慧公。自來十載,苦志潛蹤,達摩面壁,仿佛宇風。乃辟石洞,乃肇大雄,梵音振起,海音聿通。指…[詳細]
鼓山摩崖石刻
  •鼓山名勝之一,各種石刻,更有朱熹手跡。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境內,也是鼓山名勝之一。據記載,鼓山摩崖題刻共有180處,估計全山石刻不下300多處,其中著名的有喝水巖下石壁上刻的“壽”字,字徑為4米,為南宋著名大書法家朱熹所書。縱觀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后延續近千年,內容豐富,字體篆、隸、行草、楷俱全,堪稱福州碑林,對研究中國古代書法藝術有重要參考價值。自宋以來,名人筆跡薈萃于此,共有石刻549段。其中宋刻89段,元刻11段,明刻31段,清刻168段,民國刻96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刻2段,另有疑刻152段。主要分布在靈源洞、石門、達摩十八景、絕頂峰、白云洞等處。靈…[詳細]
陵口陵墓石刻
  陵口陵墓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陵口陵墓石刻南朝丹陽縣陵口1988年作為“丹陽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口石刻  丹陽陵口鎮東有一對高大的石麒麟,此處就是南朝齊,梁兩代陵區的總門戶,稱為齊梁陵口。陵口現在僅存一對殘損的石麒麟,東為雙角天祿,西為獨角麒麟。兩只石獸相距約百米,中間隔著一條小河。陵口石刻為現存體積最大的南朝陵墓石獸,長、高度均達到4米,寬約2米,總重量約為30噸。兩座石獸腿部均已殘損,現在用石塊支撐著。頭部也有不同程度殘損,天祿的頭部曾經用石料補修過。從陵口石刻的雕刻風格來看,與齊明帝蕭鸞興安陵石刻的風格很象,高大飽滿,頸…[詳細]
敖氏和羅氏墓群石刻
  敖家古墓石刻敖家古墓石刻位于石場鄉鹿樓村,由南北兩組墓群組成。南墓群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北墓群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兩墓群間隔30余米,依山而建,逐級升高,墓圍占地1200余平方米,該墓群系葬敖正科祖孫三代七人,據北墓群碑文記載:正科祖輩,家境貧困,到其父敖治國時,家境漸富,治國死后,正科繼承家業,成為一方巨紳,清光緒二十二年(1894),正科獨子年輕早喪,又二年正科亦忘,只剩下兩代居孀,歷經兩年,敖氏遺孀建成北墓群。事過不滿十載,敖氏遺孀先后全歿,正科一門絕,族中人憫之,罄其遺產,修建南墓群安葬,名“敖氏節墓”,南墓群平面形狀如鐘,分為四層臺,底層是一石墁壩,由此登上十…[詳細]
金沙石場熬家墳石刻
  敖家墳石刻位于貴州省金沙縣石場鄉鹿樓村,由南北兩組墓群組成。南墓群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北墓群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兩墓群間隔30余米,依山而建,逐級升高,墓圍占地1200余平方米。該墓群系葬敖正科祖孫三代七人,據北墓群碑文記載:正科祖輩,家境貧困,到其父敖治國時,家境漸富,治國死后,正科繼承家業,成為一方巨紳,清光緒二十二年(1894),正科獨子年輕早喪,又二年正科亦忘,只剩下兩代居孀,歷經兩年,敖氏遺孀建成北墓群。事過不滿十載,敖氏遺孀先后全歿,正科一門絕,族中人憫之,罄其遺產,修建南墓群安葬,名“敖氏節墓”,南墓群平面形狀如鐘,分為四層臺,底層是一石墁壩,由此登上十五…[詳細]
齊明帝蕭鸞興安陵石刻
  齊明帝蕭鸞興安陵,位于丹陽市荊林鄉三城巷東北約0.5公里處。蕭鸞,是齊景帝蕭道生之子,繼廢帝海陵王為帝,于永泰元年(498)卒,謚明帝,廟號高宗,葬興安陵。陵東向,已平。陵前尚存石獸一對,南為麒瞵,北獸肢體已殘,僅存其后部湮沒土中。麒麟身長3.02米,殘高2.7米,頸高1.35米,體圍2.78米,四足已失,造型仰首垂尾,短頸,獨角,已殘,頷下垂長須。翼的形狀別致,由四小翼組成,與胸前長毛渾然一體,秀美多姿,極富裝飾性,獸脊隆起,由頭至尾雕飾成連珠,琢工細膩華麗。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齊明帝蕭鸞興安陵石刻南朝(498年)丹陽縣荊林三城巷北1988年作為“丹陽南朝陵…[詳細]
丹山摩崖石刻群
  “丹山摩崖石刻”位于辰溪縣城對岸著名旅游景點丹山寺以鐘鼓洞為核心的沅水石壁上。丹山因儼若巨龜,古時又稱為龜山,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知縣朱兆梓,在懸崖盡頭因勢新建丹山寺,由于上倚絕壁,下臨深潭,重檐飛閣,鬼斧神工,丹山寺自古便以“崖寺晚鐘”之稱成為辰溪縣古八景之一。搭梯爬上寺后丹山洞下的鐘鼓洞,只見洞中有二石,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相互照應,渾然天成。形狀似一鐘一鼓置于天然洞內,叩之,聲聲入耳,婉轉動聽。相傳,每當夜深人靜時,便從沅水南岸傳來優雅動聽的鐘鼓聲。在鐘鼓洞內外石壁上,17幅摩崖石刻詩文赫然入目,部分字跡依稀可見,每幅石刻大小不一,字體不同。石刻詩文內容有描摹古辰陽奇山異水的,…[詳細]
京西最大的摩崖石刻
  溫泉村邊的顯龍山最高處上,有一塊巨大的黑灰色石壁,上面刻寫著“水流云在”四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京西最大的摩崖石刻。“水流云在”每個字有4 平方米大, 巍巍壯觀,氣勢磅礴。下面有題注為:“英斂之偕內子淑仲小兒,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時宣統退位之次年正月也”。題注字每個字也有0.3平方米有余,總面積約30平方米,此石為大青石,石質堅硬抗風化,歷經九十多年風風雨雨,刻字仍清晰可見。   這處被譽為北京地區最大的摩崖石刻由英斂之手書。英斂之,名華,號安蹇,晚號萬松野人,北京正紅旗籍。英斂之是我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也是一位誠實愛國的天主教領袖。1902年在天津創辦《大公報》,1912…[詳細]
伏龍山摩崖石刻
  伏龍山在杭州灣南緣,慈溪市龍山鎮境內。據民國《鎮海縣志》記載:“伏龍山一名箬山,其山跨東海西海之門,宛若龍頭龍尾之形,又若龍赴海之狀,因名伏龍山,內有刺史門、石壇、乳井,有千丈巖、海眼井、自滿倉、玉蓮巖。其麓即龍山鎮,上有伏龍禪院。”早在唐宋之際,伏龍山已是東南形勝,備受青睞,王安石、蘇東坡、黃震、戚繼光、李叔同等大批歷代達官顯貴、名人雅士,在此登高望海,歌賦題詠,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2003年12月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石刻位于伏龍山北側半山腰。從仙人橋西行數十米,崖壁間“漸入”二字首先映入眼簾,望文思義,已漸入懸崖險境,或意曰“佛門勝境”。第二則凌空絕壁之處橫刻的“莫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老鸭窝一区二区 | 综合久久亚洲经典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四区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手机版 | 综合久久九色91色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