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

悟道庵石刻群
  悟道庵石刻群位于連云區宿城鄉悟道庵舊址。有民初題刻4處,明清碑刻2通,悟道庵天然石門處有“念佛成佛”、“別有洞天”、“德云常在”振亞、許鴻賓的題刻3處,字徑40-50厘米,楷書;另有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立《了空碑》一通,碑高2.4、寬0.97米、額及邊飾卷云紋,字徑4厘米。山門內東壁嵌清順治重刊《東海悟道庵碑》一通,碑文為《東海悟道庵碑記》字徑2厘米,楷書,為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海州知州楊鳳等立,黃宣泰撰文。庵后井泉上西巖壁題“禮泉”二字,字徑40厘米,東巖壁款署“民國八年許鴻賓”,楷書。此對研究云臺山地區佛教活動、社會狀況以及開發旅游資源均有重要價值,對書法藝術也有一定參考價值。…[詳細]
大嵩徑摩崖石刻
  大嵩徑摩崖石刻位于連平縣油溪鄉九潭村大嵩徑、野鴨潭兩地。為兩題有關鑿山開道的摩崖石刻。分別刻于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二十二年。大嵩徑石刻,鐫于大嵩徑河邊石壁豎刻“大嵩徑”3字,刻面長兩米,寬1.2米,每字徑0.6米,深0.01米,行書陰刻。上款“萬歷癸巳參政邑人李燾書”。下款“河源縣忠信巡檢鄭德應修”。野鴨潭石刻鐫于道旁石壁,標題為《大嵩徑記》,全文約348字,有4字漫漶不清,其余仍可辨認。邑人參政李燾記,忠信里父老鄉民賴崇學、翟仁聰等人立石。刻文記載明正德、嘉靖年間當地農民反抗統治者的斗爭史實及明萬歷年間,河源縣忠信司巡檢鄭德應帶頭捐俸募工開辟大嵩徑鄉道,溝通九連至油溪的交通。198…[詳細]
阿什哈達摩崖
  阿什哈達摩崖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東南15公里阿什哈達屯松花江北岸山上,為明代兩摩崖文字碑。第一碑刻于斷崖絕壁上,坐北朝南,其下臨江,距水面高約10米。此碑通高135厘米,寬70厘米,刻字3行。第二碑位于第一碑西30米處,坐東向西。摩崖文字周圍有一上圓下方碑形刻線,中高122厘米,兩側高108厘米,上寬61厘米,下寬62厘米,正書豎刻文字7行。碑文記述了明遼東部指揮使劉濟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年)三次率軍至此。第一次時修建龍王廟,第三次兼任造船總兵官又重修龍王廟。《明實錄》卷90載:“比進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兒干等處,令都指揮劉清領軍松花江造船運糧。今…[詳細]
靜江府城地圖摩崖石刻
  刻于城北鸚鵡山南山腰的《靜江府城池圖》是全國現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圖,反映了當時桂林城池建設的科學和險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眾多的摩崖石刻,為我國南方城市所僅見。南宋末年,蒙古統治者興兵進攻廣西,素有“用兵遣將之樞機”的桂林,從南宋寶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歷時14年時間,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圖。圖高3.21米,寬2.98米。圖上繪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勝,但以軍營衙署和橋梁渡津為主,并且標有南定寨、戍軍寨、戍將衙、望火樓、都作營、小教場、桂林驛、馬軍寨、右軍寨、守兵寨等名稱,展現一幅大軍屯戍的軍事重鎮的圖景。圖額有記,詳細記載了修城經過、城池尺寸和用工費料。該…[詳細]
羅浮山摩崖石刻
  羅浮山摩崖石刻位于博羅縣羅浮山。羅浮山原有九觀十八寺,石刻多分布在這些寺觀的周圍。-物普查核實,共有宋代以來題刻130多題。分布在五龍潭、白鶴觀、寶積寺、黃龍洞、華首臺、朝元洞、酥醪觀、朱明洞和石洞等處。內容多為有關古建筑的建置沿革、名人題刻、鄉規民約、官衙文告、山林管理等。字體有篆、隸、行、楷、草。“羅浮”摩崖石刻為羅浮山年代較早,且有一定書法藝術價值的一題石刻,位于白鶴觀后五龍潭邊石崖上,陰刻篆體,字大1.50×1.20米。右邊刻有“淳熙己亥良月望日”八字,左邊刻有“郡守睢陽吳裒男有書”。這是一題南宋石刻。在其旁有一題北宋石刻,為“長壽澗”三字,下刻“圣宋皇祐二年潤十月二十七日,提點諸州刑…[詳細]
五龍巖摩崖石刻
  五龍巖摩崖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距縣城西約4公里,位于琴江鎮西外村,西華山南麓。長150米,最寬處約3米。巖中石刻多處。宋陳孝榮題刻:行書陰刻“清勝五龍巖”五字,繁體。“清勝”二字在上,長120厘米,寬57厘米。“五龍巖”三字在下,長180厘米,寬57厘米。左下陰刻豎行楷書“嘉定己卯結夏日邑人陳孝榮書”數繁體字。陳孝榮系陳敏第七子,官武經大夫,殿前司催鋒軍統制。宋趙東之七律《停騎》詩刻;詩后有文曰:“嘉熙戊戌上已,邑令三山趙東之來訪靈跡,偶得句,因筆于石。”元李克家詩刻:詩共兩首,即五言詩《昔人題詩》,七律《一枝綠竹》。詩前有引言曰:“天歷二年己巳冬十月,朝觀五龍巖。昔賢留題,追和二首,豐城李…[詳細]
丹城石屋及摩崖石刻
  丹城石屋及附近摩崖石刻,明、清,在縣城西北0.5公里處蓬萊山山腰處,背山而面向東南。周圍竹木蔥郁。石屋實為幾塊巨石形成的石穴加以修整而成。其上覆巨石為頂,洞內右側巨石作壁,左側巖石上填充少量塊石成壁。后壁隆起向外傾斜延伸。據道光《象山縣志》載:“石屋巖面開敞如屋,其邃可容數百人。” 石屋附近原有八景,現尚存摩崖石刻多處:東側30米小徑刻“游春徑”,東50米刻“飛霞洞”、“眠云塢”、“蓬萊勝景”等;坡上雨香庵西側小池邊刻“洗心池”,旁有“移情臺”石刻,雨香庵北側的小澗邊,刻有“流華澗”。池上一直立崖刻有乾隆年間著名書法家錢泳隸書題記。其西南崖上有石刻“招鶴峰”。據歷史文獻記載,歷朝文人墨士多登山…[詳細]
熊文燦故里石刻
  熊文燦故里石刻,開鑿在西北—東南走向的巖壁上,坐東北向西南,鐫刻于清道光五年(1825)。石刻長5.1米,寬1.3米,上款刻“萬歷丁未題名碑省志俱作永寧衛籍瀘州人”;正文陰刻楷書“熊文燦故里”五字,字徑0.6米;下款刻“丙子科舉人后裔熊鐘璜題,道光乙酉歲九月谷日”。石刻表面生長有地衣和苔蘚,且風化嚴重,字跡局部剝落。熊文燦,為今日瀘縣云錦鎮人,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進士,歷任福建巡撫、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等職,總理南京、河南、山西、陜西、湖廣、四川軍務。崇禎十二年(1639),由于招撫張獻忠失敗而被捕入獄,次年被斬。此石刻具有較高歷史、藝術價值。1989年12月,瀘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詳細]
趙八洞石刻造像
  趙八洞石刻造像為章丘最大的石窟造像,位于章丘區閻家峪鄉趙八洞村南800米處,位于西山峰下,東、南、西三面是山崖峻嶺,從趙八洞村內有崎嶇小路可達洞口。趙八洞為一自然石洞,洞口朝北偏東,寬有8米,深約50余米,高約5-20米。西南角有石床、石桌,再往西南有一深洞,洞口狹窄,僅可容身。進洞5米處南北兩壁有宋、元、明代雕鑿的浮雕造像85尊。距洞口1.5米處南壁有一石匾,上 書-“通天透地”4個行書大字,落款是“明嘉靖己酉歲四月雪蓑子蘇洲為中麓山人龍洞題”。其筆勢狂而不亂,神韻俱佳,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精品。洞里鐘乳嶙峋,地上水洼清洌,清涼沁骨,是一處絕好的避暑勝地。趙八洞石刻造像,于1979年9月被濟南市…[詳細]
石山摩崖石刻
  石山摩崖石刻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恩平市大田鎮石山村委會石山東北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刻,坐西南向東,呈正方形,石刻周邊刻有云紋,高1.65米,寬1.55米,總面積2.56平方米。全文共762字,豎刻48行,每行16個字,楷書。內容主要記述通判吳元良(今恩平市沙湖鎮上凱崗村人)“平定瑤亂”的情況。1983年6月恩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由廣東省文化廳撥款在磨崖石刻上建造占地總面積58平方米保護亭,摩崖石刻對研究恩平少數民族史有重要參考價值。注:1983年6月15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17日公布為省級…[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欧美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 亚洲新福利92 | 欧美高清一区三区在线专区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