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

劉志洲山石刻苑囿圖
  劉志洲山石刻苑囿圖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錦屏鎮崗嘴村劉志洲山東南坡。石刻苑囿圖刻在劉志洲山東南坡一塊20米長的天然石壁上,現殘存畫面南北長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約8平方米。畫面由亭閣和禽獸等圖案組成,兩座亭閣式建筑位于畫面中心偏右處。該亭閣為干欄式建筑,共兩層,直坡屋蓋。第一層屋頂中部刻有穿璧紋飾,其兩側上下刻有多條直線紋,建筑主體部分刻有穿璧紋飾,兩處樓閣皆有立柱立于水中。左側亭閣上部和右側亭閣之間橫刻“-”三字、豎刻“元三”兩字,疑為“文革”時所刻。在兩處建筑周圍刻有鹿、鴨、水鳥等禽獸,姿態各異。畫面采用陰線刻手法,線條粗獷,風格古樸,具有明顯的漢畫像石韻味。1995年…[詳細]
南陽橋摩崖石刻
  株洲縣南陽橋鄉竹園沖村的摩崖石刻墓碑為第九批省級保護文物,長期埋沒于深山翠林之中,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發現。“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這是摩崖石刻比較權威的定義。通俗而言,一般就是指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走到名山大川,興致來了,詩情勃發,賦詩一首,作文一篇,將其刻入石頭,就是摩崖。因此在名勝景區常見。比如著名的黃山摩崖石刻,可謂是名人薈萃,精彩紛呈,連康熙皇帝都沒忍住手癢,御筆一揮,命人將其才藝刻入石頭,供天下人瞻仰。當然,摩崖石刻倒并不一定都是銘詩刻文,也有造像具圖的,從內容到形式,可以千姿百態,皆因人因事而異。株洲縣南陽橋鄉出現的摩崖石刻作品,竟然是將天然石壁作為刻字的墓碑,顯然是一個…[詳細]
磨山石刻
  磨山石刻位于連云港市東海縣石梁河鎮西南8.5公里處,磨山南緩坡中部一獨立巨石上。巨石呈長方體,片麻狀花崗巖質,高300厘米、寬250厘米、厚170厘米。巨石東壁較平坦,文字陰刻,刻面寬170厘米、高223厘米、字徑11×14厘米,右起豎行,共71字。通過內容分析,磨山摩崖石刻記錄了曾因石匠隨意開打山石導致風水遭破壞及以后再行開打山石對實施者的處理辦法。落款為大清光緒二十年三月上浣公立。此石刻對研究連云港市古代環境保護意識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現以磨山主峰和次峰中間平臺為中心,向四周呈橢圓狀外擴(東西長164米、南北長253米)。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七星巖摩崖石刻
  七星巖摩崖石刻位于肇慶市七星巖風景區內,共531題,其中唐代4題、宋代80題、元代13題、明代146題、清代117題、民國10題、當代117題、年代不詳44題,分布在石室巖、閬風巖、玉屏巖、阿坡巖、石峒等諸巖壁上,其中石室洞的數量最多,占唐至清360題石刻中的290題。肇慶市地處西江中下游,扼兩廣水道咽喉,歷來是縣、郡、州、府治所。風景秀麗的七星巖又是歷代文人墨客駐足詠嘆之地。唐開元十五年(727年),文學家兼書法家李邕在石室洞口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此后唐代李紳、王化清,宋代包拯、周敦頤、黃公度、郭祥正,元代楊庭璧,明代吳桂芳、俞大猷、吳國倫、陳璘,清代黎簡、馮敏昌、屈大均、陳恭尹,以…[詳細]
翠云峰摩崖石刻
  翠云峰摩崖石刻 [南京市老山林場西山分場翠云峰路旁�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地方志記載:“福字石,世宗(注:明嘉靖皇帝)御書,在翠云山下路旁”。現在,南京市老山林場西山分場翠云山路旁邊、獨峰寺下,有“佛”字摩崖石刻。如此,我們可以認為翠云山下摩崖明嘉靖年間就已存在,至于縣志記載為“福”字,可能是縣志記載筆誤,也有可能是后人將明代“福”改刻為“佛”字。該“佛”字摩崖現為南京江北規模較大的佛教摩崖,而且管理保護的較好。西山地區翠云山宋代就有佛教活動場所羅漢寺,它位于翠云山陰;在山的陽面,還有名氣不弱的獨峰寺。“佛”字摩崖出在翠云山,不僅見證了昔日西山地區寺廟的繁盛,同時…[詳細]
玄天洞石刻
  玄天洞石刻分布于玄天洞口頂部巖上,高約3米,寬約15米,多為民國及以前各代名人所題,刻字或古樸端莊,或龍騰鳳舞,筆力功底深厚,字體楷書居多,行、草、篆書均有,整個布局頗有層次。刻字共9組,均為陰刻,字大小不等。從左至右為:右橫刻“玄洞口云”4字,左豎刻“陳振聲題,古播張維遠刻”,楷書;右橫刻“峭壁深幽”4字,左豎刻“里人王佐題”,楷書;右橫刻“探玄索奧”4字,左豎刻“大坪徐篤光題”,楷書;右橫刻“仙源”2字,左豎刻“徐映輝題”,楷書;右橫刻“口口口口,4字,左刻“口口口題”,草書,字跡已不清;中橫刻“玄門洞天”4字,左豎刻“口口貧后仁題”,右豎刻“民國廿一年五月”,行書;橫刻“樊中圣賢”4字,…[詳細]
三洲巖摩崖石刻
  北宋—明德慶三洲巖摩崖石刻位于德慶縣九市鎮三洲巖洞內。石刻始于宋,盛于宋、明,清后少見。在原有174人次題刻中,宋明石刻占106題,其中名人石刻有60多題,大部分題刻見載于清光緒《德慶州志·金石》,因風雨侵蝕剝落及其它原因,現僅存86題。最早的為宋慶歷三年(1043年)轉運使馬尋與皇祐二年(1050年)祖無擇題刻。重要的有皇祐五年(1053年)元絳記載壯族首領儂智高攻打康州,熙寧元年(1068年)南琴的武后更造字、周敦頤題名,元符三年(1100年)蘇東坡題名等石刻,現僅存南琴的題字。所存石刻以明代居多,宋代僅存6題,較有代表性的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龔輝所題的“瑤華洞天”,明成化九年(…[詳細]
普陀山潮音洞摩崖石刻
  普陀山潮音洞摩崖石刻位于舟山市普陀區普陀山鎮,年代為明、清。潮音洞在普陀山紫竹林景區內、龍灣之麓,距停車場僅200米。“潮音洞”這個名稱其實是一語雙關,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聲若雷音;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洞口日夜浪濤不絕,聲如觀音講經說法,又如千僧誦經,妙響洗塵,故名。潮音洞為山石裂隙所成,從崖至腳高數十米,半浸于海中。洞有二門,通明如天窗,潮水奔馳入洞,浪石相激,聲如轟雷。漲潮時倚巖俯視,仿若蛟騰足下,險怪百出,聲若雷鳴;晴天時洞內七彩霓虹閃現,蔚為奇觀。是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明萬歷年間,抗倭將領在此樹立“禁止舍身燃指”碑。洞內石壁留有明代將軍徐景星、清代康熙帝…[詳細]
《新寨題名記》石刻
  時代為北宋。位于湖南省沅陵縣明溪口鄉明溪口村。題名記對研究本省少數民族史有重要價值。 題名記刻于宋政和三年(1056),位于酉水、沅水會合處的崖石上。碑文記述了雷簡夫與彭仕羲作戰的情況,楷書,字徑7厘米,32行,共412字。由雷簡夫撰文,密甄升書丹,并載各路指揮官官職和姓名。因后人將字涂為紅色,故俗稱“紅字碑”。 雷簡夫知雅州,因土家族領袖彭仕羲起兵,三司副使李參等安撫不能定,會雷簡夫往,至則督諸將進兵,筑明溪上下兩砦,據其險要,拓取五百余里,仕羲內附,簡夫以功擢三司監鐵判官。 此記對研究本省少數民族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又更正了舊府縣志記載的內容,使失實300年之久的史事,得以澄清。 …[詳細]
湖光巖摩崖石刻
  湖光巖摩崖石刻位于湛江市郊區湖光鎮湖光巖風景區內楞嚴寺正殿頂部巨石上,“湖光巖”三字系南宋丞相李綱題。湖光巖之湖,本為火山口湖,舊名陷湖、凈湖、鏡湖。道光《遂溪縣志》載:建炎三年(1129年)“丞相李綱謫雷,愛其景致,題湖光巖三字與琮師,勒于石。”陷湖自此得名湖光巖,漸成粵西名勝。“湖光巖”三字,楷書,字高約0.9米,上款“建炎三年”,下款“李綱題”,是李綱在粵罕見手跡。原字本為陰刻,1976年,管理人員擅自以紙筋灰按筆劃填充使似陽文,又在字四周加框邊似匾,有失原風格。1986年與楞嚴寺同被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伊香蕉久在播放线视频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到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免费成人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 五月天综合缴情好婷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