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

大圣寺石塔
  大圣寺石塔位于夏邑縣城北約十三公里李集鎮張莊村東,大圣寺之南側。2001年元月,當地群眾在此取土時發現。大圣寺石塔塔體較小,現有高度240cm,全部以青石雕鑿砌迭而成,為單層石結構塔,整個塔座在一塊不規則的石板之上,塔基為雙層頃彌座,束腰為八角形,雕有蓮花等各種圖案,座上有三層石雕仰蓮承托塔身,塔身為鼓形,上有六角飛檐塔頂。塔上錐刻“歸德府夏邑縣長仁鄉紀村大圣院”“宏教大師僧判之塔”以及立塔人,大圣院位持明監大師等十多個僧人名字,立塔時間“大德元年十月初一日立”“石匠張林,石寬”等銘文計68字,此外,又在塔之南側34cm處有一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殘碑一塊為重修大圣院捐資碑。大圣寺石塔現為…[詳細]
紅石頭
  紅石頭紅石頭位于伊吾縣縣城西部70公里處,距白石頭風景區僅25公里的前山鄉,前山鄉是伊吾縣惟一的一個哈薩克民族鄉北面是數十萬畝天然草場,南面緊靠林區,水草豐茂,氣候涼爽,時逢盛夏,哈密還是炎炎烈日,這里卻涼風拂面,是休閑避暑的好去處。尤其是進入夏季,乃楞格爾大草原上一碧萬頃的牧草襯托著盛開的百花,到處呈現出“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優美草原風光,著名的“東山”馬就出在該地。紅石頭景點距前山鄉西北角約17公里處的群山中,此處分布著數十座形狀怪異的紅石頭群,有的形似駱駝,有的形似烏龜、銀兔,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奇山怪石與腳底下的潺潺溪水、茵茵綠草相映成趣。在這里您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神奇的大自然…[詳細]
雍陌石板路
  雍陌石板路位于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鄭觀應故居后。該石板路建于清代。由鄭觀應父親鄭啟華捐資建成。現尚存長約800米,寬約3米,一條條石板路依著地勢緩緩延伸,串起條條街道、戶戶人家。俯身細看腳下的路,路面似乎承載不動太多逝去的舊事已有些凹陷,質地堅硬的石料經過長期的風雨侵蝕,慢慢磨去了當年的平整。斑駁的石板寫滿了古老的故事,它們或橫排、或豎排、或橫豎穿插,把路鋪得蜿蜿蜒蜒。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豎排著的石板。在四五條石板橫鋪下去后,為防止土層受擠壓造成路面凹陷,精明的筑路工們便在路兩邊將石板豎砌,“夾”住中間平鋪的石板,這樣就可以大大增強石板路的受壓能力;加上當時修路所用的花崗石又經過精挑細選,…[詳細]
中央坑摩崖石刻
  中央坑摩崖石刻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春秋戰國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中央坑摩崖石刻位于仙居縣廣度鄉中央坑村五份頭自然村和里廠自然村,刻于村邊古道旁的石壁上,目前發現的有三處:1號石刻在五份頭村西“菜園門口”左側的石壁上,有石刻文字4個,其保存相當完好;2 號石刻在五份頭村西“后門山”左側的石壁上,有石刻文字6個,因風化嚴重,字跡模糊,但仍依稀可辯;3 號石刻在里廠自然村東古道右側的石壁上,有石刻文字2個,字跡因風化而稍顯模糊。 經專家鑒定為古越族的象形文字,該摩崖石刻的發現是越文字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是中國古文字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對研究古越族的歷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詳細]
巨型玉石造像
  坐落于玉佛閣內的“釋迦牟迡-渡海觀音”玉佛,由1960年發現于玉鄉——岫巖的玉石王琢成,重260.76噸,七色一體、色彩斑斕、雕琢細膩、光澤瑰麗,當之無愧為世界第一玉佛。玉在中國之珍貴猶如金之于西方,是神奇和極具象征的自然之寶,將沉睡32年的玉石請出深山,并由120名玉雕師歷時18個月精雕細琢成舉世仰目的玉佛,其本身就是一項壯舉。玉石王的發現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而玉佛的雕琢則是人們以非凡的智慧賦予自然之體以靈性和氣質的過程,其間充滿了傳奇色彩。保護范圍:以玉佛為基點,四周15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45米以內為一類建設控制地帶,一類建設控制地帶外20米以內為二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繁峙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繁峙縣杏園鄉崗里村南約2公里的蓮花山南坡上。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6米,占地面積36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碑記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清雍正二年(1724)及同治、道光年間屢有重修,現存為清代建筑。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建有戲臺、正殿。東北隅為山門、鐘樓、鼓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五檁無廊式構架,前檐明次間均施以格扇門。寺內存明、清碑15通、清同治四年(1865)石碣6方、佛龕1座、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石獅2尊、石構件2件,清雍正二年(1724)鐵鐘1口。1985年4月,繁峙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石花山摩崖石刻
  石花山摩崖石刻位于臺山市臺城東北郊的石花山。計有15題,有史料記載的3題。以“石花山”三字為最早,每字0.75×0.75米,楷書陰刻,是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兵備王大用鎮壓農民起義后游此而刻。最晚的是“仙人椅”三字,刻于民國。其中以清道光三年(1823年)新寧知縣謝崇俊書刻的“含輝四照”最著名,每字0.76×0.76米,楷書陰刻。同年,還有縣尉汪瑚攜子游覽此地的紀游題名:“縣尉錢塘汪瑚攜子立常來游,蕭山王綱、嘉應廖紀、德清沈師讓、平陽儀克中同至。道光癸未七月廿二日。”字為正楷陰刻,分四行豎排。此外還有以形似意深的“一帆風順”、“仙人洞”、“仙人床”等石刻。1989年臺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詳細]
顧渚山唐宋摩崖石刻
  【顧渚山唐宋摩崖石刻】中唐大歷年間,顧渚山產的紫筍茶、金沙泉列為貢品,皇帝對紫筍茶有特別的愛好,詔命湖州、常州刺史每年春季貢茶時到產區修貢,并建造貢茶院。自此連續作貢達80余年,引來了文人墨客,作詩、題字。故在顧渚山至今保留有摩崖石刻三組九處:湖州刺史楊漢公題于唐開成四年(839),南宋龍圖閣直學士、湖州知府汪藻和知府韓允寅等三處。金山村白羊山一組,由湖州刺史袁高、于頔、杜牧題名石刻,分別題于唐興元元年(784)、貞元八年(792)、大中五年(851)。題于斫射岕老鴉塢一組:湖州刺史裴汶、張文規等題于唐德宗興元年(784)、唐癸亥年(843)。石刻已列為縣、省級文保單位,保護良好。(《長興縣志…[詳細]
玉山寺石窟
  玉山寺石窟位于鎮原縣彭陽鄉劉大夫村南200米。共有5個洞窟,保存石造像82身。1號和5號窟僅存殘龕,2至4號窟保存較好。2號窟平面呈長方形,寬4.1、深5.8、高2.95米,主佛像已毀,兩壁各有二排5個圓拱淺龕,上排龕內均雕半浮雕佛像1尊,下排龕內均雕文仕造像1尊。3號窟平面呈長方形,寬4.5、深6、高3.6米,兩壁均鑿有三排圓拱淺龕,上兩排每龕有1坐佛,下排有武士像。4號窟為長方形,寬4.1、深5.8、高2.9米,主像已毀,兩壁各有兩排圓拱淺龕,上排龕內均有半浮雕佛像1尊,下排龕均有造像1尊。其造像風格豐滿秀麗,細膩逼真,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保存較好,對研究宋代石窟特征和佛教…[詳細]
蒙古文天文圖石刻
  位于金剛座舍利寶塔后面的影壁上。為漢白玉石淺浮雕和線雕。直徑144.5厘米,天球圓面以天北極為圓心,畫出二十八宿赤經位置的經線,還有5個同心圓。由里向外為天北極圈、夏至因、天赤道圈、冬至因、天南極圈。與天赤道相交的另一個雙線圈,表示黃道。全圖刻恒星約270座,星數1570余顆。天球外面有4層注字的同心圓;最外層刻十二宮和十二生肖名稱;第二層刻二十四節氣名稱;第三層外側為黃道周天度數,內側為赤道周天度數;最里層刻二十八宿名稱。圖下側偏左有一長方形署名欄,刻星等圖例,并注明“欽天監繪制天文圖”字樣。這是我國現存唯一用蒙古文標注的天文圖石刻,反映了清代初年的天文學的水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 亚洲视频中文在线 |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 九九热日本在线视频 | 天天综合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伦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