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

石橋寺
  石橋寺位于樂安縣鰲溪鎮西南潭港至長山、白竹道旁。始建于唐天寶三年(744)。此處一座天然大石從丘陵地聳起,象條蒼龍騰空飛躍。構成這座石橋。傳說千百年前,這座古寺爐煙飄香沖上穹蒼,驚動了仙人下凡觀光,一夜之間造起這座石橋,故又名“仙人橋”。石橋通高20米,橋面寬15米。橋上一條山徑小道,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距仙人橋前50步許,是石橋寺。當年寺宇宏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念經堂、鐘鼓房及僧舍客寮等;還有樓閣三層,梵塔一座,寺宇雄偉壯觀。相傳南宋淳年間,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讀書。爾后舊地重游,見寺廟年久失修,遂獻資修繕。其磚塊上銘刻有“文天祥”三字。后經歷代維修。石橋附近古跡亦多。寺旁有五色巖,傳說巖…[詳細]
盤江奇石園
  盤江奇石園興義盤江奇石園:建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占地89.5畝,總投資1300萬元,現已修建完工的有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奇石館、貴州龍館、礦物品簇館、大型石景、玉帶湖等景觀,盤江奇石園已成為集賞石、科普、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園林,與國家級風景區馬嶺河峽谷自然風光相輝映,相得益彰。盤江奇石:盤江水石瑰偉奇絕,奇絕之一:激流賦予的自然美。南北盤江水系覆蓋區域遼闊,水位落差大,兩岸峭壁入云,江水湍急,河床狹窄,滾滾江流把上游峽谷、沿途各支流中各種巖石裹入江水,九曲百折,浩浩東來,數十萬年間激流將各種巖石遠距離搬運,劇烈不停地沖刷,石塊間相互撞擊和泥沙的磨礪,在較慢的河床上形成一個個巨大的石灘…[詳細]
謝家莊石窟
  謝家莊石窟,原位于孟津縣煤窯鄉謝家莊自然村東南百余米處,石窟屬于低山丘陵區,依山而建,坐南向西,開鑿于砂巖石質的峭壁下,一條南北向山澗溪流經石窟前流過,整座石窟處在群山環抱之中。因該石窟位于小浪底水庫淹沒區內,為搶救保護該石窟,1999年11月,省文物局撥款90余萬元,由龍門石窟考古研究所將謝家莊石窟搬遷復原至孟津縣城黃河公園內。2000年8月1日,孟津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謝家莊石窟是孟津縣唯一的一座北魏小型摩崖造像石窟,石窟搬遷后坐北朝南,平而略成梯形,后壁寬3.80米,高1.66米,前壁寬4.60米,兩壁長1.70米,總高約3.00米。石壁上方原有建筑遺跡(椽孔),即木構前…[詳細]
贛州通天巖石窟
  通天巖石窟位于贛州市西北約10公里處。通天巖石窟是贛州市郊的著名風景區,也是中國南方石窟造像比較集中的一處。通天巖風景區主要由忘歸巖、同心巖、通天巖、翠微巖組成,巖洞深邃,山徑蜿蜒,溪水潺潺,景色秀麗,讓人流連忘返。忘歸巖,因為巖石橫空而出,形狀好似一頭巨獅,故而又稱為“獅巖”。山巖間有一個天然的石洞,每當盛夏酷暑,清風徐來,沁人心脾,令人留連忘返,故而稱“忘歸巖”。在巖壁之間有石龕造像和摩巖石刻。同心巖在忘歸巖的東邊,巖壁間有明朝劉昭文書刻的“同心巖”三個字,還刻有龍虎造型。此處地勢平坦開闊,摩巖石刻和石龕造像依次刻于游路一側的巖壁間,恰如露天的博物館一般,游人可以便走邊賞。同心巖向前,就是…[詳細]
龍門石窟東山石窟
  東山石窟在龍門石窟景區內,伊河東岸,看完西山石窟過漫水橋便是。據說在古時,東山石窟的規模比西山石窟還要大,曾有“西山一山,不如東山一灣”的說法。如今的東山石窟早已沒有當年的盛景,在這里爬好長一段路,也難得見到一座成形的雕像。東山石窟比較有名的洞窟有:擂鼓臺三洞、看經寺、四雁洞、二蓮花洞等。擂鼓臺北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較早,規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擂鼓臺中洞,又名大萬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禪宗窟。看經寺是東山石窟最有名的景點,也是東山最大的石窟,為武則天時期所雕刻。看經寺雙室結構,前室崖壁有數十個小龕造像;主室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傳法羅漢二十九祖。四雁洞是一個盛唐時期的中型洞窟。該洞…[詳細]
遼代洞山石窟廟
  遼代洞山石窟廟:洞山廟位于內蒙古喀喇沁旗牛營子鎮西北五公里,赤承公路24公里遮蓋山山腰。洞山廟又稱靈峰寺、遮蓋山石窟,以在遮蓋山腰有依山鑿就的山洞式寺院而得名,金代又名“靈峰院佛洞”。據碑文所注,此廟建于遼代乾統二年(1102),于遼乾統三年(1103),金皇統三年(1143)、明萬歷、清道光、清光緒年多次重修。洞山廟建于距山頂60米的石崖上,“背山而響溪,有道場”。是由西山院天臺法師鑿山穿石,前以成殿,后以環洞,鑿成石窟古寺,由七個石洞組成:和尚洞、長工洞、娘娘洞、碾子洞、主洞、環洞、老爺洞。各洞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其中以主洞和環洞為主。主洞與環洞洞口用石條砌成圓拱門。主洞門頂嵌有“靈峰寺”…[詳細]
浚縣大石佛
  大佛樓是天寧寺東西軸線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因樓內依崖雕鑿跏趺式彌勒大像一軀,兩腳地面以下丈余,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樓”之說,為浚縣一大奇觀。  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開鑿于十六國后趙時期,距今1600余年,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據明代《浚縣志》記載,后趙皇帝石勒“以佛圖澄之言饞崖石為佛像,高尋丈,以鎮黃河”。大石佛又俗稱“鎮河將軍”。  天寧寺:座落于大丕山東麓,東瞰黃河故道,西倚大丕懸崖,背山面水,形勢壯觀。由前、中、后、北四個院落組成。前院東為正門,內塑“哼哈”二將。南為地藏殿,北方天王殿。院內原存后周《準敕不停廢記》碑和金大定1180年鑄造之鐵鐸等貴重物品。中院正中為藏…[詳細]
洞山寺
  洞山寺位于慈溪市掌起鎮任佳溪村,地處靈緒湖南緣的崇山峻嶺間,據《鎮海縣志》記載,該寺始建于五代后梁開平初,北宋祥符中請額曰“幽棲洞山”,清乾隆八年僧覺性重修。另據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洞山寺田山碑》記載:“寺創建于三國赤烏年間。”洞山寺石塔位于寺北的崗阜上,為樓閣式六邊形仿木結構。塔原有基座,共七級,今殘存五級,殘高4米。塔身用石塊雕鑿層層砌疊,逐級收縮,每面刻淺龕,內雕菩薩或佛像,或袒胸和悅,或怒目威武,或手執法器,或腳踏蓮花,或跏趺蓮臺,神態不一,顯示出深厚的佛教文化內涵。塔身每層壓腰檐石,腰檐的板瓦翼角雕工清楚,坡度平緩。全塔結構簡潔,輪廓清秀,出檐比例得當,充分展現出宋代石塔典型…[詳細]
黑石礁
  距離大連市中心最近的地質景點,形成于約10億年前,是一處著名的巖溶景觀,遍布岬灣之中。大連自然博物館建于黑石礁海濱內,與星海公園毗鄰,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是我國建筑規模最大、展示手段最先進的自然博物館,也是我國少數幾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注冊的博物館之一。其中展出的標本很多是在國內獨一無二的,如黑露脊鯨、抹香鯨等。這里有青翠的草地、蔚藍的大海、漆黑的礁石,他們與優美的博物館建筑融為一體,使人更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主題。餐飲/住宿/購物此地是大連與旅順的換乘處,游客經常在此用餐。推薦你兩家飯館:亞惠快餐黑石礁店,就在汽車站西側,它的隔壁是肯德基。附近的李記紅燜羊肉館也非常不錯。交通202有軌電車、…[詳細]
醉心石
  醉心石學名稱“輝綠玢巖渦柱構造”,是許多呈東西向,大小不一橫臥在谷底的圓柱體。這些圓柱體的橫剖面中心有石核,圍著石核向外圈張裂。這種奇特的巖石形態,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與興趣,漢代學者枚乘稱它為“泰山之溜穿石”,俗稱黑石埠,為環狀節理輝綠玢巖,國內外罕見。更有人在一石柱斷截面上刻下了“醉心”二字,這正是古人對泰山奇石鬼斧神工令人心醉而發的感慨。醉心石的成因至今尚無明確定論,每年都引著眾多的游人與學者前來觀覽與考察。此處一壑曲繞,清溪碧潭,山林澗草,森森蔓蔓,別有洞天。北出紅門宮門洞后,山色為之豁然,山路右側中溪內水聲叮咚,泰山“小洞天”就隱在溪谷中。由盤道右轉,沿小徑去東北方向不遠即是小洞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女同在线播放 | 亚洲囯产一区二区 |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 |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