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

梁簡文帝蕭綱莊陵石刻
  梁簡文帝蕭綱莊陵,位于丹陽市荊林鄉三城鄉劉家莊附近,其南60米處為梁武帝蕭衍修陵。蕭綱系粱武帝之子,太清三年(549)五月梁武帝卒,蕭綱即位,于大寶二年為侯景所害。次年,元帝蕭繹尊為簡文帝,廟號太宗,葬于莊陵。陵向東,已平。陵前有蕭港,可通陵口鎮運河。陵前神道存石獸天祿一,北向,僅存前軀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張,足之下連接石板殘部,厚0.26米,有雙翼,伸頸昂首,翼膊上方有兩片羽翅向前翹起。有別于其他齊粱石獸。口角邊有茸毛,垂胸長須及翼部紋飾與齊明帝蕭鸞興安陵前石獸相似,頗富裝飾意味。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梁簡文帝蕭綱莊陵石刻南朝(551年)丹陽…[詳細]
石泓寺石窟
  石泓寺石窟又稱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縣城西65公里直羅鎮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業年間(605年~617年),唐、宋、元、明歷代斷斷續續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石如刀切,分布于東西長約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個洞窟。主洞前有木結構三開間二層樓房。樓前接寺院,院門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額。1號窟,窟平面呈長方形,近窟后壁及左右兩壁處辟有壇基,去基正面為釋迦、老子、孔子造像,窟壁有明嘉靖年間(1796年~1820年)題記,記載此窟為“三教洞”。2號窟,窟平面為長方形,壇基上為一佛二弟子像,窟東壁開龕,內雕一佛二菩薩,龕旁有題記,“宋開寶二年,李庭寶造釋迦牟尼佛、菩薩共三尊”。西壁有宋開寶二年的…[詳細]
馬蹄寺石窟
  馬蹄寺石窟位于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區的馬蹄山中,這里山巒起伏,流水潺潺,松柏蒼翠,綠草如茵,花草飄香,遠在西漢初年,就是匈奴阿育單于的避署勝地。馬蹄寺石窟是一規模宏大的石窟群體。它包括七個小石窟群,迤邐近三十公里,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了這里的一塊巖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七個小石窟群。每個小窟群,多的有三十余窟,少的有兩窟,總共有七十多窟。這些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晉代,是敦煌人郭某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的隱居講學處,后人增塑像佛,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改名普光寺,寺內原存的金鞍、…[詳細]
百壽巖石刻
  百壽巖石刻又名夫子巖,位于廣西桂林市永福縣百壽鎮,距桂林市70千米,與永寧州古城隔河相望,桂柳高速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可達。此地人杰地靈,老人百歲者甚多。百壽巖以其“百壽圖”聞名于世。宋紹定己丑年,古田知縣史渭在他壽慶之日,特書寫隸書大“壽”字,并請百名長壽者各書獻一個小壽字,由名匠刻于巖壁兩側組成“百壽圖”。獨具匠心的是大“壽”字筆劃中嵌入100個小“壽”字,一字一體,無一雷同,筆力遒勁,雕刻精工,集中國漢字演變、書法、雕刻于一身。“百壽圖”刻于百壽鎮夫子巖石壁上,隸書大“壽”字長175厘米,寬148厘米,其拓印件已被故宮博物館珍藏。“百壽圖”中的100個小壽字更是各有千秋、字體各異、無一雷同…[詳細]
華蓋寺石窟
  從甘谷縣城沿316國道向西行,華蓋寺石窟位于甘谷縣城西10里,渭河南岸的二十鋪村東頭。因山頂綠草如茵,恰似一頂紅教僧帽,戴在狀如圓柱的紅色懸崖之上,故當地人叫它-帽頂。又因山勢奇特,一峰突起,似刀削斧劈,直入云端,如一把紅縵綠頂的華蓋依山亭立,山崖以上“之”字形排列的洞窟參差錯落,狀如蜂房故稱華蓋洞。山下原有一處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主殿屋面上有三行鐵瓦,人稱鐵瓦寺。該寺于20世紀60年代開通定(西)天(水)公路(316國道)時被拆除,故而華蓋洞又稱為華蓋寺。華蓋寺,西接朱山,紅斷晚霞;北臨渭水,綠波縈回;南依秦嶺,空凌險絕。山下定天公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自古及桑梓勝境,是為佛家習禪,道家演…[詳細]
青石關村
  青石關村乃齊魯之要塞也,此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素有“齊魯第一關”之盛名,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村子東北部就是齊長城規模最大的關隘——青石關。該關形似城堡,長寬各百米,有南、北、西三座城門樓。西門通往今博山區的樵嶺前村;南門上方曾經鑲嵌著“青石關”石匾,現保存在關門東側的民屋墻上;北門頂原建有重檐的玄帝閣,現僅存閣基,閣基下就是北門洞,門洞外是整塊巖石構成的斜坡。這種在當地被稱為“青石”的巖石,硬度很大。然而,就是在這堅硬的巖石上,南來北往的車輛軋出了三道深深的車轍。“身在甕盎中,仰看飛鳥渡。南山北山云,千株萬株樹。但見山中人,不見山中路”。這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描寫青石關的詩句。青石關地勢…[詳細]
博什瓦黑石刻巖畫
  博什瓦黑石刻巖畫,位于昭覺碗廠鄉團結村博什瓦黑的南坡上,與普格縣紅毛依達鄉毗領。西距西昌約50公里,東距昭覺縣城56公里。1982年4月初,州委、州政府領導同志委托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劉堯漢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宋兆麟等專家前往鑒定,證明石刻巖畫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是南詔大理時期的佛教遺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后來由涼山州文化局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劉堯漢、中國歷史博物館宋兆麟、杜耀西、黎家芳、錫長僖、張延平等有關人員組成石刻巖畫調查組,作了為期23天的清理、考古、測繪、拍攝和捶拓等工作。博什瓦黑石刻巖畫于1991年4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縣政府根據《中華人民…[詳細]
即墨市鰲角石村
  鰲角石村位于鰲山衛鎮天柱山北麓,全村共有546戶,1990人,耕地面積1320畝。村莊先后被授予山東省村鎮建設明星村、青島市先進黨支部、青島市文明單位標兵、青島市小康示范村、青島市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等榮譽稱號。近年來,鰲角石村圍繞茶葉做文章,走出了一條富有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1998年以來,村莊先后投資460萬元,興建了鰲福茶場。經過多年的發展,鰲角石600畝茶園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茶葉種植基地。為把茶葉產業做大做強,在黨工委、辦事處的指導、支持下,村莊先后成立了青島鰲福高效農業合作社和青島金天柱山綠茶專業合作社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青島鰲福茶廠、青島新鰲茶葉有限公司和青島鰲海灣茶葉有限公司3…[詳細]
鳳翔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鳳翔縣城東北糜桿橋鎮,距縣城約13公里處。它雄踞于馬頭坡之上,青峰山之巔,俯視雍川大地。寺廟座北向南,占地四十多畝,布局得當,結構合理,氣勢雄渾,造形美觀。這里背山朝陽,環境清靜,氣侯宜人,風景優美。立身寺院大門口,放眼向南,眺望鳥瞰,秦嶺群峰綿延不斷,雍州城貌盡收眼底。寶靈公路就從寺院大門口經過,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交通便利,車水馬龍。石佛寺原名千佛寺,始建于北魏386年—534年間,因供奉有1000余尊大小石佛像而得名。據考證千佛寺屬千年古剎,歷史悠久,昔日的寺院殿宇林立,香火鼎盛,彌陰蔽日,奇花異草,爭奇斗艷,環境優雅,景色宜人,聞名遐邇,在關中一帶享有盛名,山勢居高臨下,形如…[詳細]
潮陽蓮花峰摩崖石刻
  南宋潮陽蓮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陽市海門鎮西南海陲的蓮花峰,史稱“蓮峰海色”,為潮陽八景之一。石刻范圍包括蓮花峰、尖山、疊石等3處,從宋代至現代共93題。《光緒潮陽縣志》記載:“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題‘蓮花峰’三字書其上,”自此之后,歷代宦仕到此憑吊忠賢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內容豐富,書體多樣的題刻,是研究潮陽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產。其中較具代表性的題刻有:宋代文天祥題刻“蓮花峰”,行書,刻石為6×1.5米,“終南”,楷書,刻石為0.68×0.28米。潮陽知縣臧憲祖題詩:“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蓮花;思扶弱主回天顧,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氣一腔吞巨浪,丹心萬古照寒沙;成仁取義酬君父,讀史誰能不嘆嗟。…[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老妇在线观看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99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 日本免费高清AⅤ乱码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AV中文字幕 | 色五五月影音先锋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