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橋梁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橋梁篇

萬善石橋
  解放前,扶余縣有大小橋梁14座,其中石橋1座,木橋13座,另有涵洞6處。這些橋梁、涵洞除萬善石橋外,其余都已年久失修,不能使用。 萬善石橋位于長春嶺鎮西9公里石橋鄉的石橋村東頭,是連接扶三北線的交通要道,橫跨夾津溝子。夾津溝子北通松花江,南達集廠、南天門等地。每遇雨水增多,溝水上漲,水流湍急,雖有木橋,但往往坍塌,不能經久,故行者苦之。當地民眾紛紛上疏,促使縣衙提倡“募集善資,修筑石橋”。建橋始于民國元年,由長春嶺慈善會吳老常、石老洪等,鼓勵當地一批僧人四出化緣,化緣遠至魯、晉、冀、豫四省,他們的口詞是:修橋行善,不修今日修來世。他們的行動感到了各地的官商富戶乃至窮人,多則捐資幾千吊,少則幾吊…[詳細]
八里橋
  目的地介紹八里橋又名永通橋。建于明正統十一年(一四四六年),南北走向,長三十米,寬十六米,橋兩側有三十三塊護欄雕飾、三十三對石獅,刻工精美,是北京三大古橋之一。八里橋在建國路旁通惠河上,扼京東咽喉要道。咸豐十年七日(一八六零年八月),英法侵略軍自天津北犯京師,在此受到三萬清軍阻擊。經過一場石破天驚的血戰,三萬將士全部殉國,用熱血譜寫了一曲彪炳清史的壯歌。打開一部血淚斑斑的《中國近代史》,你會驚奇地發現,《南京條約》、《黃埔條約》的墨跡未干,英法侵略者便以修約為名,又肆意挑起侵華戰爭。咸豐七年(1857年)11月,他們派兵攻占廣州城,俘兩廣總督葉名琛囚于印度加爾各答。次年春天又派兵北上,攻占了天…[詳細]
新沂河大橋
  新沂河橫穿沭陽縣中部,由顏集入境,流經灌云、灌南兩縣,東注人海。為改變沂沭洪水漫流局面,于1949年l0月開始導沂整沭工程,至1950年4月竣工。之后沿河各地又開始了規模宏大的興建閘群、筑路建橋工程。新沂河大橋是在新沂河上建橋最早,當時在我國最長的一座雙曲拱公路橋。新沂河大橋建成之前,只有沂河床上的泥結砂礓簡易路面接連淮陰與新沂交通,但歷年汛期沂河漲水期間,國道淮沭新公路南北交通受到季節性斷阻,車輛繞道行駛,整個新沂河段只能依靠船渡連通兩岸。為了更好地發揮公路為國民經濟和鞏固國防服務的重要作用,確保國道淮沭新公路暢通無阻,國家交通部于1967年批準投資興建新沂河大橋。新沂河大橋位于沭陽城區西北…[詳細]
夕牛望月橋
  夕牛望月橋,就是縣志所載的西橋。民國四年《重修蒙城縣志》載:“西橋,在城西門外,即縣八景之一西橋夜月處。康熙初年,玉隍廟道士孫宗玉重修。”康熙初年是1662年。既然說是重修,可知此橋創建是在此前。具體時間已無從查考。這座橋解放后還有,已經破損不堪,但仍可通行。老縣城西門外本來有一條南北大路,路的南段拐彎處有一條東西向的水溝,向東通護城河。橋就架在這條水溝上。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水溝已成了一條干溝。這是當年山桑八景之一,但當時的風景究竟如何,很難看到確切的史料。《重修蒙城縣志》中收錄的《西橋夜月》詩有8首之多。下面摘引兩首以饗讀者。第一首作者陸圻,字方千,號松庵,清康熙年間蒙城渦北(今漆園鎮)人,…[詳細]
鹿寨天生橋
  鹿寨天生橋為橫跨下末地下河天坑、天窗的單拱石橋,橋面綠樹山花似錦,橋下鐘乳石下掛,水面上游有倒影,下游有水,響聲轟鳴,天坑、天窗四周絕壁如削,橋美、水美、山美、躍水美、環境美,人們稱香橋的環境為世外桃源、人間仙境。…[詳細]
興橋石邊村
  長壽文化村——興橋石邊村, 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劉辰翁后裔聚居地。位于吉安市吉州區西郊興橋鎮,吉(安)(安)福公路右側,現有石邊路、釣源進村公路與吉福公路呈十字形相交,距釣源古村景區6公里,距吉州城區15公里,乘公交車可達。該村于明朝初期開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村貌呈“龍鳳戲珠”形,其建筑風格以長壽文化為宗旨。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30余幢,大部分排序整齊,保持了較好的原貌。村中古木眾多,有柿、樟、桂、檀、柞等古樹,其中近500年樹齡的樟樹、檀樹、柞樹就有10余棵。主要景點有蟠桃百壽祠、五色茶花樹、千年古樟、金魚池等。 一、“蟠桃百壽祠”。又稱“劉家祠”。是一座布局奇特而又功能齊備,工藝…[詳細]
虹橋新漲
  虹橋新漲  名邦關鎖此稱雄,帝閣凌霄嵌碧空。梵剎金鋪分鼎足,飛廊水戴駕雙虹。霞天一色秋濤外,煙雨千村落照中。東北神京扼要路,車書一統奕世同。 清 馮志昭柏鄉縣  午河流經南關村首,河上跨一座石拱橋,名曰通濟橋。橋北端玉皇閣凌霄聳立,琉璃黃瓦,朱漆紅柱,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閣左是三官廟,閣右為玄帝廟。橋南岸分列鎮午寺大士庵。隔道西邊有龍王廟和戲臺。這里梵剎林立,殿宇巍峨,青堂瓦舍,參差錯落。橋東西兩側五丈許各建有一座涼亭,矗立在河水中央,有走廊通與河岸相通。站立在玉皇閣上,西望太行,碧色的河水宛如一條玉帶,環繞在古鎮的四周,城墻與樓閣倒映于水中,悠閑寧靜。河畔的楊柳,在輕風里舒展著自己的枝條,更…[詳細]
拱宸橋
  拱宸橋位于大關橋之北,東連麗水路、臺州路,西接橋弄街,連小河路,是杭城古橋中最高最長的石拱橋。橋長98米,高16米,橋面中段略窄為5.9米寬,而兩端橋堍處有12.2米寬。三孔薄墩聯拱駝峰橋,邊孔凈跨11.9米,中孔15.8米,拱券石厚30厘米,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約1m,合大孔的1/15.8;眉石厚20厘米。采用木樁基礎結構,拱券為縱聯分節并列砌筑。據《古今圖書集成·杭州橋梁考》和康熙《杭州府志》載,由明末商人夏木江所倡建。此橋在清代幾經毀壞重建。順治八年(1651年)橋身曾坍塌;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由浙江布政使段志熙倡率捐筑,云林寺的慧輅竭力捐募款項相助。雍正四年(…[詳細]
重慶三多橋白鷺保護區
  介紹 位于九龍坡區白市驛鎮,是全國第一個白鷺自然保護區。區內有各種鷺類2萬多只,成群的白鷺棲息在蔥綠的竹林內,形成了一道以田園風光和白鷺相映成趣的獨特風景畫。重慶沙坪壩…[詳細]
灤河鐵橋
  在灤縣老站村東北,有一座歷經滄桑、銹跡斑斑的老鐵橋。它就是由“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設計監修的灤河大鐵橋,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鐵路大橋。1881年,開平礦務局雇用英國技師金達筑成了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10年后,北洋大臣李鴻章**禮聘這位英國專家,負責古冶至山海關的鐵路工程。灤河大橋作為其中的重要工程,曾相繼被英、日、德工程師包工承建,但因灤河水大流急淤沙過厚,均告失敗。當時32歲的詹天佑臨危受命,在研究了外國工程師用過的各種施工方法,對河床地質條件做了縝密的考察后,他決定重新選址,開中國鐵路史上的先河,筑墩施工采用“壓氣沉箱法”,從而順利奠定了橋基。灤河大鐵橋使用了45年而安然無恙,…[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 在线视频综合站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网站 |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