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橋梁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橋梁篇

玉津橋
  玉津橋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幾百年來幾經坍塌和戰火的破壞,于1931年,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沙溪民眾募資再建古橋,白族著名學者趙藩為玉津橋的重修專門撰寫了《修橋募引》。 玉津橋跨空 12米,高6米,橋長35.4米,寬5米,石柱石板護欄。拱頂上有石雕鱉頭,雄視黑惠江上游,另一側是石雕鱉尾連接黑湛江下游,護欄盡頭有四只“娃娃魚”石雕。 古橋是世代居住在沙溪的白族人通往田間地頭勞作經商的必經之路,橋身的石板被過往車馬和行人踩踏得泛著青光,坑坑洼洼。古橋承載著沙溪古鎮厚重的歷史,年復一年地迎來送往沙溪幾代先民。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類型: 橋游玩時間: 建議10-3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詳細]
武昌橋
  武昌橋,位于宜興市周鐵鎮彭干村宋莊自然村。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昌橋建于清代,石拱橋,俗稱王公橋,南北向,花崗石、青石混砌,其中橋面為花崗石、橋身為青石。橋面長1.50米,寬2.90米。橋板長1.50米,寬0.42米,厚0.20米。北坡長5.35米,坡度9°,臺階8級,下堍寬3米。南坡長4.90米,坡度9°,臺階11級,下堍寬2.85米,趟石寬0.40米。北側枕石長3.45米,寬0.30米,厚0.30米。枕石內間距2.65米,外間距3.35米。凈跨3米,矢高2.60米,橋底面到水面高度2.90米。券石厚0.28米,花券厚0.10米。橋銘:武昌橋。橋銘石長1…[詳細]
張果仙橋
  張果仙橋   據清末民國初期地方史料記載,在蓋縣蓋州鎮南25公里,今營口市鲅魚圈區號房村有一古橋,名叫仙水橋。橋建在冷水河上,為石造,長約500米,建造十分宏偉。橋下流水,夏季涼而刺骨,無人敢入其中,故名冷水河。但嚴冬臘月不結冰,實為奇絕。  人們認為冷水河之水是一種神水,故又將橋稱為仙水橋。當地故老相傳,張果老騎驢漫游神州大地時曾到過這里,因飲酒過量,不慎跌于橋上,于是便在橋面條石上留下張果老的手掌印和驢的蹄印。從此以后,人們便將仙水橋改為張果仙橋,俗稱張果老橋,或張閣老橋。其實張果老橋并不足為奇,只是由于時人賦予了瑰麗的神話色彩,才招引了不少游客,因而被列為熊岳八景之中。張果老橋筑于何代,…[詳細]
侯馬驛橋普濟洞
  驛橋普濟洞位于侯馬市上馬辦斗龍溝村西南,屬明清建筑,據《新修曲沃縣志》第七十五卷第五條載:“普濟洞,在驛橋村,明萬歷間建”。普濟洞,原來僅存磚砌枕頭窯一孔,橫斷面闊三間,窯洞前建廊房三間,面闊12.5米進深2.7米。現已不存。窯洞前4米處并排栽植柏樹兩株,作為寺廟的附屬文物,這兩株古柏,由于其樹齡較長,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屬于文物保護范疇之內。普濟洞內原有清順治二十六年/康熙十六年、四十年的《水陸畫》三十余軸,現珍藏于侯馬市博物館。普濟洞于1997年被侯馬市佛教協會借用。對原有的三孔窯洞式建筑進行了簡單的修復,后在其周圍新修了大雄寶殿及山門等建筑。電話:0357-4223946地址:山西省臨汾…[詳細]
三亞大橋
  位于三亞市區三亞河內港河口處,原建于日本侵瓊時期;經過多次的改建,于1967年12月專款改建后,正式通車成為三亞市干線公路第一大橋,屬永久式橋梁。全橋共13孔,孔徑16.8米。灌注樁,計30支,工字型梁,每跨7支。橋長306米,橋面凈寬7米,兩側各加人行道1米。三亞大橋采用灌注樁及預制吊裝大跨度梁組合橋面的建橋工藝,開瓊島之先例。站在三亞大橋可觀三亞市內港河河景,尤其可近距離的接觸到三亞漁家人的生活;大橋的橋欄框內繪有椰樹下鹿的圖型,新穎而富鹿城的含義。來海南,到三亞,走過路過,不妨到三亞大橋來領略三亞河的美。開放時間: 全天門票免費交通指南公交市內乘坐2路、3路、4路、6路至【市委】站下車…[詳細]
海河解放橋
  海河解放橋是連接河北、河東、和平三區,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梁。橋原名為“萬國橋”,因當時天津有“國中之國”的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九國租界。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橋更名為“解放橋”,沿用至今。解放橋為全鋼結構,建于1927年。若是能碰上橋梁開啟,那你可真夠幸運的了!最美時分,是當一艘艘豪華游艇駛過開啟的解放橋,伴著繽紛璀璨的海河更加令人陶醉。幸運的話,也許還能碰上在解放橋中間趁著紅燈停的空當拍婚紗照的場景,新穎又有趣。 用時參考半小時交通 乘13路到天津站下或818路長春道下車直行到解放北路可到達。 門票 免費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位置天津市河北區解放北路解放橋…[詳細]
瀘縣惠濟橋
  惠濟橋原名七里橋,又名伏龍橋,明萬歷三年(1575)修茸,明崇禎四年(1631)重建,清嘉慶十九年(1814)修繕,道光年間改建為券拱橋。橋為石質九券拱橋,呈東北至西南走向橫跨于瀨溪河上。橋長105.6米,寬7.9米,高10.53米,每券跨度約10米,拱高7.53米,橋面微呈弧形。橋欄為“品”字形條石切成,高1.1米,寬0.3米。由東北向西南第七、八墩西側,橋面下0.5至0.9米原有高浮雕人物造像4尊。橋西北端約40米有石質三樓四柱三間橋碑樓1座,寬4.2米,高3.8米,上刻明兵部尚書熊文燦撰記碑記。惠濟橋對研究明、清時期瀘縣交通、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狀況有重要價值。2006年3月,瀘州市人…[詳細]
甫里橋
  亦稱陸港橋,位于吳江市七都鎮陸港村。始建無考,清宣統三年(1911)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為吳江市文物控制單位。梁式單孔石橋,東西走向。全長9米,寬1.8米,孔高2.9米,跨徑3.4米。金剛墻基本為青石,余為花崗石。橋身南側有一副楹聯:“萬頃具區留禹積,陸家甫里憶唐賢。”此橋是村民往來之交通要道,為便于車輛行駛,橋面與石級已鋪澆水泥而改為平橋,橋上增設水泥欄桿。據傳,晚唐詩人陸龜蒙,號甫里,曾一度隱居陸家港養鵝浜。陸龜蒙與皮日休合著有《松陵唱和詩集》,還著有《甫里集》。陸龜蒙隱居養鵝浜時,對當地的蠶桑生產和漁業生產的繁榮景象曾留有“處處倚蠶箔,家家下漁筌”的詩句。人們為懷念詩人,故將陸港…[詳細]
小七孔古橋
  位于景區之首,景區之名由橋而得。這是一座小巧玲瓏的七孔古石橋,橋長25米,橋面寬4米,拱高4米,建于清道光15(1836)年,昔為溝通荔波至廣西的重要橋梁。此橋看似單簿,但幾百年來它經過多次洪水沖擊卻泰然屹立,迄今完好無損,可見其建筑工藝的精妙。 用時參考2-3小時交通 荔波縣客運站每天早上7:00開始有班車發往小七孔景區,車費9元。 門票 包含在小七孔景區門票內,旺季110元(4月1日-12月31日);淡季90元(1月1日-3月31日);景區電瓶車40元。開放時間 7:30-17:00 景點位置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荔波風景區小七孔景區小七孔橋…[詳細]
琵琶橋
  琵琶橋在黑虎泉側,因為琵琶泉而得名。橋體橫跨兩岸,站在橋上看風景很不錯。琵琶橋位于濟南環城公園,是一座石拱橋,因橋頭的琵琶泉而得名,橋本身也修建的十分飄逸。橋旁還有琵琶橋船站,可以乘船飽攬護城河兩岸風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來濟南到琵琶橋、黑虎泉這里一游不虛此行,見識一下濟南的靈氣。尤其是春天柳樹發芽的時候,橋邊垂柳拂地,護城河波光粼粼,在周日,濟南市民家長帶著小孩,老人帶著小孩,帶著風箏在泉城廣場放風箏,帶著小網在護城河這里撈小魚,體會泉城濟南的悠閑自在,絕對不辜負泉城的稱號。這里解放閣、黑虎泉、琵琶橋這里是最能體現老濟南家家楊柳,戶戶垂楊的氣氛。景點位置山東省濟南市環城公園東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刺激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