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

夏理遜墓
  夏理遜墓位于開封市禹王臺區烈士陵園內。1947年1月10日凌晨3時許,偉大的國際和平戰士、中國人民的忠實朋友、加拿大人民的優秀兒子夏理遜停止了呼吸,時年59歲。1月12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為紀念夏理遜大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并在會上宣布將邯鄲國際和平醫院命名為夏理遜國際和平醫院。1月16日,夏理遜大夫的遺體運回開封,安葬在醫院前街的一所學校花園里。2月7日,夏理遜大夫的生前友好和解放區救濟總會,中國福利基金會在上海新亞飯店舉行追悼會,宋慶齡含悲出席。1987年12月20日,中國福利會、河南省人民政府、開封市人民政府,在開封市烈士陵園內為夏理遜大夫重新建墓立碑,將其遺骨移到烈士陵園內。“夏理遜…[詳細]
禮泉魏征墓
  禮泉魏征墓魏征墓在陜西禮泉縣昭陵西南的鳳凰山巔,墓依山鑿石而筑,為昭陵陪葬墓之一。墓垣僅有蟠桃紋碑首的豐碑一通,據史書載,“帝親制碑文,并為書石”。現碑身通體磨光,已無書寫鐫刻痕跡。魏征(公元580年—公元643年)字玄成,館陶(今河北館陶)人。隋末參加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敗后降唐。后又被竇建德俘虜,任起居舍人。竇失敗后,入唐為太子洗馬。唐太宗重其才,擢任諫議大夫,歷官秘書監、侍中等職,封鄭國公。魏征死后,贈司空,按一品官的禮儀發喪。將要下葬的時候,其妻裴氏說:“征平生儉素,今以一品禮葬,羽儀甚盛,非死者之志。”便辭去一品羽儀,而以布車載柩,也無文彩裝飾。唐太宗曾嘆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詳細]
施從云墓
  施從云墓位于桐城市金神鎮。墓地坐西向東,面積480平方米。墓區平面呈方形,墓碑正面鐫刻“施從云烈士墓”,下款刻“桐城縣人民政府立”,背后鐫刻其簡歷。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施從云(1880—1912),字燮卿,桐城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畢業于保定將弁學堂。初任督官,繼任陸軍管帶。武昌起義,革命軍遭清軍圍攻,施從云等為解武昌之圍,在灤州率軍起義,成立“北方革命政府”。施任總司令,王金銘任都督,馮玉祥任總參謀長。起義軍后遭清廷鎮壓,施從云被殺害,年僅32歲。是年,其遺骸由三兄扶柩南歸,安葬家鄉。1925年,國民政府追贈其為上將。1936年,-中央接受馮玉祥等要求,對灤州起義將領舉行“國葬”,…[詳細]
建平鎮土墩墓群
  建平鎮土墩墓群位于郎溪縣建平鎮鐘西、鐘新行政村,北距縣城約7千米。建平鎮土墩墓群發現于1985年。2005、2007年當地文物部門對新華村東北的4座土墩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獲得了一批重要資料。墓群東西向呈一線排列,分布面積約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帶。已清理的4座墓葬,三座土墩墓外觀都呈圜丘狀,坐落在斜坡之上,呈三角形分布,最遠相距100米。封土平地起堆,未加夯實,沒有墓坑,亦無葬具。出土青銅鼎1件,鼎腹遍飾水鳥紋,此外還出土有豆、罐等陶器。墓地中還采集到印紋硬陶的陶片。根據出土文物判斷,建平鎮土墩墓群的建造年代為西周中晚期至東周時期。土墩墓是長江下游地區西周、東周時期吳越人的特有墓葬…[詳細]
鄧紹昌墓
  鄧紹昌是鄧小平的父親,字文明,生于1886年,卒于1936年,享年50歲。鄧紹昌早年就讀于成都法政學校,回鄉后教過書,當過協興鄉團總和廣安縣團練局局長。由于受過新式教育,見過世面,他開明正直,思想進步,嫉惡如仇,痛感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橫行。他參加了當地的袍哥組織,做過協興“碼頭”的當家三爺,后升為“掌旗大爺”。他奔走呼號,積極從事反洋教和“保路運動”。辛亥革命前后,廣安建立了革命軍,血氣方剛的鄧紹昌加入革命軍當上了新兵訓練營營長,率部參加了地方的武裝暴-動。鄧紹昌在鄉里受人尊敬,很有影響。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是為鄧小平選擇了赴法國留學的道路,這個決策對于鄧小平的一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詳細]
秋瑾墓
  秋瑾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近代 公布時間:1961年4月15日位于西湖區西泠橋南堍。秋瑾(1875-1907)字王睿卿,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山陰(今紹興)人,曾留學日本。1905年先后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1907年在上海發刊《中國女報》,提倡女權,宣傳革命。不久,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后與徐錫麟謀劃兩浙起義,失敗被捕。同年7月15日就義于紹興軒亭口,1912年安葬杭州西泠橋畔鳳林寺前,1966年該墓遷至雞籠山。1981年在今址重建。墓用花崗巖砌筑,為方形座,座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刻孫中山題“巾幗英雄”。背面鑲徐自華撰、吳芝瑛書墓表。兩碑石皆為舊墓原物。墓座上端為漢白玉雕…[詳細]
華豐嶺漢墓群
  華豐嶺墓群位于徐聞縣大黃鄉華豐村西北,東起雙炮臺,西至對樓村鹽田路,北至林場,南臨海,面積約6平方公里,多為東漢墓,間有西漢墓。其地為高嶺,由于水土流失,大部分墓室遭受破壞。1973年發掘51座,1982年發掘39座,多為長方形券頂磚室墓,間有珊瑚石室墓和土坑墓,均南北向。磚室墓最大的長3.6米、寬2.04米,小的長2.2米、寬0.8米,墓磚長20厘米、寬10.5厘米、厚1.5厘米,紅胎,質地疏松,磚面飾米字、方格或菱形印紋。珊瑚石室墓墓石規格不一,尚見刮削痕。出土器物有五銖錢,夾砂陶釜,方格紋、弦紋、米字紋陶罐,陶紡輪和陶缽;鐵器有鐵斧、劍、鉞、箭鏃、刀、鑿;銅器有銅劍、盆、碗、昭明鏡以及裝…[詳細]
天星觀墓群
  天星觀墓群位于荊州市沙市區觀音垱鎮東北天星觀村。墓群沿長湖南岸分布,東西長約4.7千米,南北寬約3.5千米。其保護范圍內有天星觀墓地、黃家灣東漢墓地、楊家臺墓地、漁家灣墓地、二龍崗墓地、張灣墓地、陳家咀西周遺址、亨堂墳東周遺址共6處墓地和2處遺址。1978、2000年對天星觀一、二號墓進行了發掘,資料非常豐富。天星觀是一處楚國封君番氏家族墓地,對于研究楚國封君制度和葬俗等問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天星觀墓地周圍的5處墓地,墓主為戰國中期的下大夫,隨葬品反映的文化特征與天星觀一、二號墓有一定聯系。這些墓地與天星觀墓地共同構成了天星觀古墓群的文化內涵,為全面了解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詳細]
化明塘嚴氏墓
  時代:明化明塘嚴氏墓位于五河縣小溪鎮化明塘村東南500米處,104國道旁。距離蚌埠市約70公里。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明朱元璋未婚而卒的夫人嚴氏墓,屬明代一品規格葬制,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現存在神道30米,無字墓碑1個,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馬、望柱各1對。墓地座北朝南,處于大鞏山南端,它緊靠山崗,南面開闊,是一處風水寶地——“箕地”,具有典型的明代葬制風格。著名的景觀有嚴家樓遺址、無字碑、大鞏山森林、古黃金洞、圍山湖、樵子澗等多處人文和自然景觀。2002年對墓區修復保護時發現5開間享堂遺跡,2002年9月完成神道及石像生修復,2004年10月被省政府公布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詳細]
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
  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在和布克賽爾蒙古治縣縣城東南方向,與縣城直線距離為22.5km。加林塔然古墓葬共有六處,300座占地面積為1.2萬平方米,在長期侵蝕作用影響下,一些石棺墓的頂部已被剝蝕掉,用來砌石棺的石板己露出地表,石板為厚5-10cm的頁巖,圍成方形、圓形或六邊形等形狀。其中有一方形墓,大小為3.2mx2.2m,內有一方形小墓,大小為0.85mx0.82m,上方緊靠著它的是一近人頭形的圓弧,直徑約為1.8m。據考證,加林塔然石棺古墓為公元前7-5世紀賽種人的遺跡或為6-8世紀突厥人的遺跡,該墓群的年代大約在2500年前。加林塔然石棺石堆墓群具有較高的考占價值,是研…[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 亚洲精品国产丝袜久久 | 网友自拍区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不卡综合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在线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