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

宗澤墓
  宗澤墓,在鎮江市東郊2.5公里的京峴山北麓,當地人稱宗澤山、宗家墳。宗澤,字汝霖,浙江義烏人。宋元祐六年(1091)進士,歷任地方官,以廉能著稱。宣和元年(1119)任職南京,因遭誣陷,削職安置鎮江,夫人陳氏歿后葬京峴山,他結廬在山下龍目湖畔。后大赦,靖康元年(1126)受命出任河北義兵都總管,旋升副元帥,徽、欽二宗被擄后,宗澤留守開封。宗澤為了乘勝收復失土,曾24次上 書--高宗趙構還都,遭到投降派的拒絕,因而憂憤成疾而卒,謚號“忠簡”。宗澤去世后,其子宗穎和學生岳飛護樞至鎮江與夫人合葬,1934年墓道口建石牌坊一座,1966年毀,1984年整修宗澤墓,同年6月竣工。宗澤墓的整修工程,按原基…[詳細]
彬縣陶谷墓
  彬縣陶谷墓陶谷墓位于縣城西劉家灣東臺地。墓高3米,周長36米。墓前有碑樓,-“宋代文人陶谷墓”。1957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谷(902——970),字秀實,邠州(今彬縣)人,北宋時著名的文人。在皇朝頻繁交替的五代時代先后擔任了后晉、后漢、后周的許多重要官職,位至侍郎。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禪讓形式奪取后周政權,陶谷當場從袖中取出他早已準備好的禪位詔書,使禪位儀式得以順利進行。由此得到宋太祖的器重。先任禮部尚書,不久又兼任刑部、戶部二尚書。陶谷精通法律,執法嚴明,對-惡徒毫不留情。一次,他在家鄉邠州城內巡視,得知一官吏縱子行兇,欺壓百姓,便立即查清事實,不但嚴懲了罪犯,還將…[詳細]
合浦漢墓群
  合浦漢墓群位于中國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境內,是一處包括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社會各階層的墓葬群。合浦漢墓群主要分布在禁山、康南、平舊、楊家山、中站、廉東、涌口、廉北、堂排等村所轄區內,總面積約69平方公里。墓群內包括墓葬近7000座,現已發掘400余座。墓葬形制有土坑墓和磚石墓兩種。墓室除放置棺具的主室外,有的還有耳室或側室。墓道多數為斜坡式,個別為階梯式。墓群內還出土了銅器、鐵器、金器、銀器、陶器、玉器以及水晶、玻璃、瑪瑙、琥珀等隨葬品萬余件,其中包括銅鳳燈、銅屋、玻璃杯碟等罕見的珍品。合浦漢墓群的發現,為研究漢代中國南部地區的喪葬制度提供了完備的實物資料。此外,墓葬0土的…[詳細]
楊素墓
  楊素墓楊素(公元544—606年),字處道,南北朝弘農華陰人(即今潼關縣水峪口村)。史載,他初仕北周,后從隋文帝定天下,歷任大將軍、州總管、右修仆射、大仆射、尚書、大司徒、太尉等職。因功加上柱國,封越國公。曾參與楊廣弒父,篡位得逞,恃功驕橫于一時。是一個“骨朽人產罵未銷”的人物。楊素墓位于今縣治城北約五里許之吳村鄉亢家寨(又名“家圪塔”)。曾被群眾挖掘,陵墓甬道兩側繪有壁畫,甬道全用青石鋪砌,青石墓門上鐫刻著兩個不同姿態的神像,意態生動,門框上方有“天官賜福”四個筆力蒼勁的字。墓志銘約二尺五寸見方,碑文稍有殘損,出土的還有小石獅子一對,方塊青石200多塊以及古磚等。陵墓中的石刻、壁畫展現了我國…[詳細]
趙孟頫墓
  時代:元趙孟頫墓位于洛舍鎮東衡村戲臺山南。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謚文敏,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宋朝宗室,元代著名書畫家,工書法,擅繪畫,變革南宋院體格調,創立元代畫風,精詩文、篆刻。宋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以及政治家。在宋代文壇上非常出名。1992年在距地表深1.5處,發現長3米、寬2.6米石板雙室墓和寬11米夯筑神道,在距墓約30米神道兩則,出土石翁仲2尊,高2.2米、寬0.8米;石馬2匹,通長2.7米、高1.5米,均系太湖石質,雕琢精工。1993年墓地經重新修復后面積達3000平方米,依山而筑,面南向,神道兩側立有石馬、石翁仲。1997年8月29日列入浙江省文物…[詳細]
劉連捷墓
  劉連捷墓位于市馬頭山鄉新塘山。劉連捷,號南生,該市楊家灘人。曾任知縣擢知府,晉按察使,加布政使,官至兩江(江西、江蘇)總督,誥授光祿大夫,欽命頭品頂戴,恤贈太子少保。卒于光緒十三年(1887年),年53歲。墓四周砌有青磚護墓圍墻,入口處立有7米高的牌坊,上刻“圣旨”二字及游龍舞鳳圖。距墓30米處建有磚祠,祠內有大石龜及龜碑。上刻墓志銘,自祠至墓冢砌有石級,路旁柏樹高聳,石柱、石馬、石羊、石虎、石俑成對分列兩邊。這些石雕鑿刻精細,或立、或蹲、或跪、或臥,形狀各異,形態逼真,均置石座之上,每尊重達數千斤。登石級,經祭石、香爐,才到墓廬。墓廬系大青石、青磚、三合土所筑,其上立有大理石碑,周圍石墻上有…[詳細]
汪家莊漢墓
  導 游  汪家莊漢墓,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沙塘川鄉汪家莊。  介 紹 1978~1979年發掘,共有漢代洞室墓10座。每座又分墓室和長方形墓道兩部分。此外還發現少量的木槨墓和磚室墓。墓葬中的葬具和人骨均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有夫妻合葬、眾人合葬和二次葬等三種。 出土的隨葬品有陶器、銅器、車馬飾器和漢代五銖錢等,同時還發現玉環一件。汪家莊漢墓的發掘,為研究我國各民族發展史提供了新的資料。青海西寧…[詳細]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于新疆阿勒泰市西南16公里切木爾切克鄉(原稱克爾木齊)境內的山間盆地中,以海依那爾、科克舍木老克木齊、喀臘塔斯、喀臘希力克別特、阿克托別等為主的十一個地點,分布著數量較多的石雕人像及古墓葬,形成南北寬12.5公里,東西寬3.5公里,總面積達43.7平方公里左右的墓葬分布區。遺址年代的上限為青銅時代,下限沿續至漢、魏。遺址中墓葬形制多樣,以大型塋院制石棺墓和石圍石堆墓、石棺墓最具代表性,石雕人像的數量及類型居阿勒泰之首。對于墓地石人的解釋,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一般學者認為,早期墓地上立的石人,首先應該反映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說具有人形神的崇拜,具有靈魂保護的意義;晚…[詳細]
楊松軒墓園
  楊松軒墓園2003年3月落成。楊松軒先生是清末民初新學先期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家。1907年他本著教育救國的宗旨,以二百兩白銀首創華州教育會小學堂,并于1919年在小學堂的基礎上擴充建立了華縣咸林中學。楊鐘健先生是楊松軒先生的長子,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科學的奠基人。楊鐘健先生一生致力于地質、地層古生物的研究,尤以對包括從古生代魚類至更新世的靈長類的古脊椎動物研究馳名中外,1921年9月即于毛澤東有友好書信往來。為紀念楊松軒和楊鐘健兩位先生對教育和科學研究所做出的貢獻,華縣人民政府在1990年做出了修復楊松軒先生陵園的決定,并決定在陵園內新立楊鐘健先生紀念碑。墓園內有書法家于佑任等人的筆跡。地址…[詳細]
傅品三烈士墓
  傅品三烈士墓,位于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慶衛鎮跳石河村。傅品三(1900--1930)又名傅品章,威遠同勝鄉人,1927年加入農民協會。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中共鎮西區委及農協會負責人,領導發動農戶加入農協會,打行罷市,懲罰奸商,反對加租加佃,抗交苛捐雜稅。1929年被國民黨政府鎮西區聯防隊逮捕,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1930年,威遠地下黨組織和農協會決定在元宵節晚上營救,不幸密泄,2月13日,傅品三被國民黨提前槍殺在縣城北門外,年僅30歲。后人為紀念傅品三烈士,修建其墓。傅品三烈士墓,坐北朝南,冢為石砌梯形,前底3.9米,高4.4米,三開仿木廡殿頂造型,前有石碑,墓前有100平方米的混…[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特殊视频在线 |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色偷偷亚洲男人本色 |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中字幕日产AV片在线 | 在线视频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