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

花子嶺烈士墓
  花子嶺烈士墓位于原鹽池西南方,約4公里,現上泉村境內,四面環山,西面峻峭陡壁,枝葉茂密,其前方崗嶺相傳埋葬一有名叫花子而得名。一九四六年八九月間。我中原北山新四軍游擊支隊長葉云,根據原江漢區黨委關于擴大解放區在北山根據地外圍創建基地,建立若干“歇腳點”的指示,率領部分武裝人員到栗溪、永盛等一帶開辟西北基地,以便更廣泛地發動群眾支援軍隊,為過往部隊籌集給養,配合鄂西北主力行動。葉云率領的游擊隊在荊北地下黨組織的配合下,發動群眾,集結力量,開展-工作,爭取知名人士,殲滅了國民黨栗溪、永盛兩個鄉公所的部分武裝,鎮壓了地方惡霸,在栗溪建立了小塊根據地,在永盛建立了鹽永中心鄉,開辟了西山基地,與北山呼應…[詳細]
明秦王墓
  秦王墓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秦王墓為明代13代秦王家族墓地。明朝240年間鎮守西安府的13個秦藩王,史載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為秦王,其后二百多年間,共有十三位明藩王去逝,他們死后下葬的13座陵墓和50余座陪葬墓冢散落在東起鳴犢西至三爻一帶的少陵、鳳棲塬上。明制藩王、諸王出生后二歲,開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個天井,死后才封葬,諱避墓,稱為井。當時舊制每井有兩營兵把守,后九井共十八寨均發展為村莊。所謂“九井十八寨,個個有由來”,每個井就是一處藩王家室陵。今以大府井為首(今長安區韋曲鎮大府井村北)包括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簡王井、康王井、龐留井、世(十)子井,共九井和…[詳細]
洗硯池墓群
  洗硯池墓群位于山東省臨沂市王羲之故居公園東北部。2003年5月初,山東省臨沂市在市區王羲之故居公園擴建工程施工中,發現兩座較大的磚室墓葬。隨即,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臨沂市文化局聯合組成考古隊進行了搶救發掘,取得了重要成果。兩座墓葬東西相距30余米,除墓門為石制之外,其余均為磚筑。其中1號墓為雙室墓葬,為山東已發掘漢晉大中型磚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東已發掘大中型磚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盜掘的墓葬,出土了豐富精美的隨葬品。其中,一號墓為雙窒墓葬,是山東省迄今發掘的漢晉大型磚室墓中最為完整的一座,也是山東省已發掘大中型磚室墓葬中唯一的一座未被盜掘的古墓葬。二號墓葬為單室磚室墓,結構保存完整。…[詳細]
何南熏墓
  何南熏墓位于寧鄉縣沙田鄉長沖村勺子沖馬里山,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黨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僅150米,西距沙田鄉政府約3公里,涓水河順山谷流入溈水,交通便利。何南熏墓時代為民國(1922年),墓周圍栽種杉、樟林樹木、配以低矮植物,環境優美,墓占地面積約為180平方米。依山勢坐東朝西。前為農田,后靠山頂。由平臺、拜臺、墓主體三大部分組成。平臺前為深坑,平臺兩側立有石人2尊、石馬2尊(1尊修復)、石獅2尊、華表2個等雕刻;拜臺前有香爐,墓直徑為5米,麻石結構,墓冢為平頂。墓圍廬用麻石砌成。下面為雙層“山”字型結構,墓祁陽石碑上橫刻有孫中山題詞為“為國捐軀”和直書“南薰司令千古”。墓聯石刻對連:頑糜儒立志…[詳細]
九林墓畫
  九林墓畫位于樂平市禮林鎮鋪里村石榴花興山北麓,距市區25公里。四周松柏環抱,群山起舞,墓前緊依100米地帶的勤儉水庫,水庫以東是樂洄公路。該墓于1987年4月發現被盜,12月由省、市考古人員一同進行了清理。據考證是南宋樞密副使-中夫婦合葬墓。 該墓坐西朝東,偏東15度,男右女左屬宋代彩色壁畫夫妻合葬墓。男墓室長3.2米、寬1.4米、高1.15米。女墓室長2.75米、寬0.9米、高0.9米。兩室共一墳倉,兩墓室內之中用麻石分開,其中點留有窗洞。墓四周用厚磚疊砌,磚長1-2米、寬0.31米、高0.29米。墓四周之外又有平磚橫砌,呈半弧圓形,弧的直徑為10.9米,并用方形麻石鋪成該墓的拜堂,拜…[詳細]
莘縣韓氏家族墓地
  韓氏家族墓地位于山東莘縣董杜莊鎮。韓氏家族墓地是唐代魏博節度使韓允中與其父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韓國昌的家族墓地,當地人稱為“韓王墓”。韓氏先世為河南汝南人,世為魏將,國昌官至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節度使,乾符元年(874)卒。據舊唐書記載:“魏博節度使,治魏州,管魏、貝、博、相、澶、衛六州。”魏博鎮為割據河北的三大強鎮之一。韓允中為顯赫一時的高官,在魏、博之間,方圓百里,集軍、政大權于一身,號稱土皇帝。韓氏家族墓地原包括:韓國昌、韓允中神道碑2通,碑前有牽馬俑石馬,武士俑,羊,虎,墓表5件石刻。對面原有另外一列石刻與之相對應,已殘。碑后150米處有韓國昌、韓允中墓,墓內石…[詳細]
三莊漢墓群
  泗陽漢墓多,尤其三莊漢墓成群,傳說有“七七四十九墩”,查實為47處。分布在橡樹、三李、夫廟等村,南北長十數里,東面寬六七里,它們成5組分布,均以大墓為中心,大墓的占地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上世紀六十年代,田野考古調查,初步認為這些漢墓群大墓應為泗水國王的王陵,周圍的土墩墓為貴族和-的陪葬墓,組成面積大、數量多的王陵區漢墓群。這些漢墓均有規律地分布在一條南北向的軸線上,其南端連接泗水國首邑遺址——城遺址。建國以來,南京博物院、華東文物工作隊及各市縣文物考古專家對江蘇境內的漢墓進行了全面調查,并發掘了包括徐州獅子山楚王陵、揚州高郵神居山廣陵王墓、邗江縣甘泉二號漢墓等在內的大量漢墓,取得了一系列…[詳細]
廖仲愷何香凝墓
  南京廖仲愷何香凝墓位于鐘山南麓天堡城下,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明孝陵以西,面臨前湖,環境幽美,建筑雄偉。這座墓葬原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它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廖仲愷(1877-1925年),字恩煦,廣東惠陽人,同盟會的骨干, 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故友。在中國0提出組織革命統一戰線后,他協助孫中山改組-。孫中山逝世后,他堅持“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為-右派所不容,1925年8月20日在廣州-中央黨部門前被刺遇難, 1926年6月,其靈柩由夫人何香凝女士運來南京,9月于此舉行國葬。 何香凝(1878-1972年),廖仲愷夫人,廣東南海人,生于香港,早年留學日本。1…[詳細]
徐州墓群
  徐州墓群位于江蘇省邳州市戴莊鎮,包括白集漢墓、茅村漢墓和拉犁山漢墓,是東漢時期徐州彭城國列侯、官吏和富戶的墓葬。對于研究漢代國彭城國王侯、官吏和富戶的葬制葬俗,乃至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具有重要價值。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徐州一處大型考古現場發掘出了一處西周墓葬群,在發現的32座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墓葬隨葬品中有非常豐富的歷史信息,其中160枚“海貝”以及殉葬的牛馬狗等動物就吸引了許多人對西周“有錢人”的好奇。在邳州市戴莊鎮中運河山頭大橋的駱馬湖水資源控制中心工地上發現了52座東漢時期的墓葬,該墓群面積約5000平方米,目前已發掘清理完畢的有47座,據考古人員統計,此次工地現場共發…[詳細]
于成龍墓
  于成龍墓,位于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峪口鎮橫泉村,是清朝廉吏于成龍的墓。于成龍墓的墓園坐東朝西,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積大約2200平方米。周圍有高2.5米的青磚花欄圍墻,正西面有一座花崗巖質地的牌坊。墳塋在墓園東部正中央,占地面積大約50平方米。墳前正中立有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康熙帝御書“御制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謚清端于成龍碑文”的螭首御碑,左右兩側立有12通青石碑。墓園四周有100余株古松、古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龍逝世。《清史稿·于成龍傳》記載:“卒時,將軍、都統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器而已。民-聚哭,家繪像祀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 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淑妇性爱视频 | 亚洲免费青草视频在线 |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