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

陳宗問墓道
  陳宗問墓道位于海曙區集士港鎮四明山村廟夾岙內,建于明代。該墓道及墓前石刻破壞嚴重,但牌坊及墓葬保存尚好。現存牌坊“H”形,立于墓道口,南偏西3度。通高2.26米,寬2.70米,闌額高0.22米,寬0.15米,北面(向內)兩端距柱頭約15厘米處有門軸,以安裝坊門及抱柱。闌額不出頭,額上鐫刻“明贈工部尚書陳公墓道”十個楷體雙構線大字。 離該牌坊約30米處遺有不同形置的牌坊殘件,其中柱頭1只,殘高0.78米,斷面0.33×0.33米,上刻如意形紋飾。另有半邊荷花紋柱頭。離牌坊后約100米處有墓室封土和墓碑,保存較完整,墓碑橫字青苔覆蓋,細辯約為“鄮川陳公宗問之墓”陽文楷體大字。 陳宗問中洪武二十四年…[詳細]
王憲武墓
  王憲武(王家屏之父)墓,位于山陰縣北周莊鎮北周莊村南1千米。墓地東西長30米,南北寬400米,分布面積1.2萬平方米。時代為明代。地面現存磚砌仿木結構建筑“綸褒堂”、“禮器庫”。綸褒堂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頂部為橫向拱券,前檐明間辟石質拱形門洞,門兩側各辟石質拱形窗一個,門洞上方石雕匾額一方,-“綸褒堂”檐下四周磚雕斗栱54朵由南向北內樹依次一字排列石碑5通,分別為明隆慶六年敕命碑、明萬歷七年敕命碑、明萬歷十年誥命碑、明萬歷十四年誥命碑、明泰昌六年贈誥碑。碑文記載王家屏官級從明隆慶六年的七品遞升至明泰昌元年的一品,歷次升遷后為父母加封爵位之事。碑全為青石質。“禮器庫”面寬三間進深兩間,頂部為橫向拱…[詳細]
興平晏子墓
  興平晏子墓興平阜寨鄉有個村子叫寨里。寨里南100米處,原來有座高6米,方園30米,占地約一畝的墓冢,叫晏子墓。當地人傳說,這就是春秋末齊國大夫晏嬰(字仲平)的墓冢。人們普遍稱他叫晏子。這里的村民,祖輩傳頌著“晏子使楚”的故事。人們對晏子不畏-,隨機應變,從容自如地挫敗了楚人和楚王挑起的事端,從而滅了敵國的威風,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和凜然正氣而格外尊崇。大概出于敬重晏子的緣故吧,村民們傳說:“解放前夕,曾有人在晏子墓附近挖了一車烏金,父子四人砸塊塊賣掉抽大煙,結果招來滅門絕戶的橫禍。近十多年來也先后有三人在墓冢周圍挖出大塊黃金,不但沒發財,反而家里災禍接踵而來。這也許是巧合吧?而寨里人卻這樣解釋:“…[詳細]
董永祠墓
  董永祠墓,在東臺市臺南鎮興圩村,原祠分南、北二殿,北殿神龕內供奉董永泥塑像,兩殿之間有東西廂房。祠后為花墻圍成的墓園,園內蒼松翠柏、綠草紅花,中間土墓,石碑上刻有漢董孝子諱永墓。明萬歷四年,水利道僉事黃猷吉在董孝子祠南殿內,供奉北宋范文正公仲淹 (西溪鹽倉監),胡文定公令儀 (江淮轉運使),張文靖公綸 (江淮發運副使)三賢塑像,北殿重塑董永像,改名忠孝祠,忠褒三賢,孝揚董永。 其實,董永確有其人。據劉積蘭《彭城堂筆記》所載:董永,乃西漢時人,家境貧寒,為雇傭糊口。山東青州貧女七妹,隨父逃荒至西溪,見董永賣身葬父,身受苦辛,很為同情,便以身相許。成婚后,董永仍為傭工,七妹將自己從故鄉帶來的蠶子孵…[詳細]
串墓
  串墓坐落在韓國忠清南道青陽郡農巖里,是天主教無名殉教者的墳墓,也是京畿道果川市崔京煥圣人和韓國第二大司祭崔良業神父的誕生地。因為在這里,很多人被埋葬在一排墳墓里,因此被稱為串墓。殉教者的數量和姓名沒有確切的信息,但能看出以家庭為單位的墓有37個,按照1ㆍ2ㆍ3公分三排靜靜的躺在青陽郡農巖里的山谷中,守候著這片寧靜優美的山谷。1982年青陽圣堂正式將此串墓定位殉教墓地,為無名殉教者立起了墓碑,這里也成為了一處歷史遺跡而受到關注。殉教者崔京煥的部分遺骨于1986年遷到了切頭山殉教紀念館,因此現在只剩下36座墓。Cheon Tombs 必去理由:最奇特的殉教…[詳細]
王士琦墓
  王士琦墓,位于臨海市括蒼鎮張家渡村王莊山。王士琦墓位于王莊山北麓,方向為朝北偏東10°,石刻在墓前約70米的山腳。1983年4月15日,臨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臨海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王士琦墓前石刻現存碑亭、石文官、石馬、石虎、石羊和華表。碑亭原有二座,一座已毀,今尚存左側的一座。碑亭全部由石板和石塊構成,平面基本上為方形,正面寬2.37米、側面寬2.15米、通高4.15米,其中頂脊高0.49米。亭頂闕式,脊飾鴟吻,中間部分略損。石文官二個,通高3.26米、肩圍2.41米、身圍2.72米、肩寬0.9米、頸周0.11米,其中頭高…[詳細]
三一八烈士公墓
  三一八慘案及一些相關遺址和烈士的名字都已家喻戶曉,但這座“三一八烈士公墓”有多少人憑吊過,則很難說了。公墓位于西郊圓明園遺址內。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發生后,少數烈士的遺體由家屬領回自行安葬或運回原籍料理后事,多數烈士的遺體均暫厝在北京的一些廟宇之中。三年后,集中下葬于圓明園內九州清晏殿遺址處。“三一八烈士公墓”為一圓形墓基,由白石砌成,高1米多,占地約80余平方米,墓基中央聳立著一座5米多高的六角形乳白色大理石的墓碑。碑身正面刻有“三一八烈士公墓”七個篆字及“中華民國十八年四月北平特別市政府立”等字樣。碑座四周刻有當時的北平特別市市長何其鞏撰寫的記述慘案發生經過的墓表與39位烈士的姓名、年齡、…[詳細]
匡互生墓
  匡互生墓 時間為現代。位于湖南省邵東縣兩市鎮,此為著名教育思想家匡互生的墓葬。 墓圍圓形,直徑8.2米,以石灰巖建造。墓冢直徑1.86米,高約1米。入口處豎立石碑,高2.23米,寬1.95米,周谷城題寫的“匡互生先生、唐鏡緣女士之墓”的文字為陰刻。碑陰有《匡互生先生生平》,由葉圣陶先生撰文、啟功書寫。下端鐫刻有《建墓記》。 匡互生(1891—1933),別名日休,邵東人,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匡互生于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為拯救國家、民族之命遠,與周予同等創立工學會等革命團體,成為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并英勇地參與了火燒“趙家樓”(曹汝霖住宅)的活動。他曾參加了毛澤東等…[詳細]
王鯤烈士墓
  王鯤烈士墓,位于奉化市橫山水庫上游白象山,1982年6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鯤(1905——1927年),又名王宗保,奉化市大堰鎮王高岙五份地人。1925年“五四”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寧波,他深入群眾,宣傳革命,發動工人組織工會,曾任郵電工會主席。1927年2月寧波總工會成立,被選為總工會會長。頒布工會條例,規定工-利,處理不法資本家。同年3月,被國民黨寧臺溫司令部王俊扣押入獄。王鯤同志在獄中堅持斗爭,對敵人的威脅利誘酷刑拷打,毫不屈服,六月慘遭殺害,犧牲時年僅23歲。 王鯤烈士墓在白象山的象鼻子上,離大堰鎮常照村約里許,土堆墓,直徑3.6米,高2.45米,…[詳細]
惠水紅軍烈士墓
  紅軍烈士墓惠水縣著名的風景名勝“九龍山”下,矗立著一塊高約6米的三棱形紀念碑,碑頂的一顆紅色五角星閃閃發光,映襯著四周的蒼松翠柏。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惠水,有9名傷病員掉了隊,借宿在九龍鄉巖腳寨一個名叫牙笑的苗族老鄉家,不幸被當地土豪、保長羅子華發現。羅糾集30多名匪徒包圍了住房。紅軍傷病員以病殘之軀與敵人展開激烈的后搏斗,但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被匪徒們殘酷殺害,并將尸體拋進巖洞內。解放后,根據當地群眾的回憶,經過長期調查,終于懲辦了參加殺害紅軍的兇手,并于1970年10月16日在馬頭關山洞內尋找到紅軍烈士的八具遺骨以及軍用小刀、紐扣、私章盒等遺物。為悼念死難的紅軍烈士,經縣委研…[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香蕉看一线 | 在线观看免费的成年影片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天堂 |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添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