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

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是迄今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的漢代石室彩畫墓,其與后來發現的南越國宮署遺址和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等共同組成最重要的南越國時期考古遺存。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成為廣州首批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之一。南越文王墓于1983年被發掘,其墓主為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約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墓室主體按挖豎穴的方法構建,東、西耳室掏洞而成,整體平面呈“士”字形,建筑面積約100平方米,選用粗加工的750多塊紅砂巖筑成。墓室共有七室,前部有前室、東耳室、西耳室,后部有主棺室、東側室、西側室和后藏室。前室石門南端有一4.12米外藏槨,槨南為斜坡形…[詳細]
徽縣吳玠墓及墓碑
  吳玠墓景區徽縣城關東北隅橫翠一山,古曰鐘樓山,今呼吳山。山上翠柏遮天,自然環境幽靜,自成人們游覽之地。宋故將軍吳階之墓及“宋故開府吳忠烈墓志銘碑”就座落存這里。吳山原有墓葬封土壕兩座。一座已沒有了墓葬痕跡:另一座在碑之正東約九米處,狀呈園形,高1.4米。底徑9.3米,底部用石塊筑起約40厘米!八喂书_府吳忠烈墓志碑”座東朝西,高2.96米,寬I.53米,厚0.3l米碑額下面纂刻“宋故開府吳忠烈墓志銘”十個大字,正文楷書共二十行,每行七十余字,大部已剝落不可辯。據碑文自敘:“吳玠卒歸葬于德順軍水洛城北原先榮之地”,又《甘肅新通志》和《靜寧縣志》載:玠墓在寧州南一百二十里水落城北塬。此述與實際十門…[詳細]
陳炯明墓
  陳炯明墓位于廣東省惠州紫薇山上,于文革時被毀,現已修復。陵墓是民國時期的亭式建筑,墓碑高約3米,俯視西湖。碑銘為國學大師章太炎親筆題字。其墓園歷經風雨主體仍未損毀。1990年,被惠州市政府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對歷史的尊重,惠州市于2012年4月出資2100萬元人民幣修繕陳炯明墓園。墓園占地面積約7754平方米,除對陳炯明的墓冢、墓碑亭進行修復外,還恢復了墓前廣場以及墓園陳列室、管理房、雕塑臺等。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漢陳王墓
  東漢陳王劉崇墓位于縣城北大關東側段莊西南部,發掘于1988年8月,此墓屬東漢中期偏晚,距今近兩千年的歷史,它是近年來我國發現的漢代墓葬中,規模最宏大、形制最奇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磚石結構墓穴,猶如一座“地下迷宮”,河南僅有、全國罕見;搓枤v史悠久,從周武王封舜后媯滿封陳始國起,到北宋徽宗封陳王湣止,先后有63位王、公、侯封在這里,陳王劉崇為其中之一。該墓考證,建于公元120年,陳頃王劉崇于125年葬于此。墓室面積東西長28.3米,南北寬18.2米,出土稀世珍寶上千件,如銀縷玉衣、畫像三層石倉樓、長袖玉舞女、辟邪燈、扶幾、龍形玉佩、銅車馬飾、五銖錢、貨泉錢、漢磚硯、石豬、石雞、陶器等,特別是帶“…[詳細]
梁王陵墓群
  西漢梁王陵墓群現已發現漢墓大小18座,其中更以漢高祖劉邦之孫梁孝王劉武及王后墓的規模最為宏大、最為著名。梁孝王墓位于永城東北34公里芒碭山南脈保安山東側山腰,距山頂約15米。梁孝王名劉武,漢言文帝次子,初封代王,后封淮陽王,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改封為梁王,史稱梁孝王,死后葬此。其墓斬山為槨,穿石而藏,墓門向東,墓長56.62米。梁孝王王后墓:縱深21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墓內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客廳、臥室、壁櫥、糧倉、冰窖、馬廄、兵器庫、廁所(最為人擊節稱奇的是其中有實物為證的、在中國最早使用的、雕刻精美的石制坐便器)。黃泉道:在梁孝王墓和王后墓之間有一條地下通道,名曰黃泉…[詳細]
鄧州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位于鄧州市張村鎮南冠軍村西,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墓緊靠冠軍中學,其東為學校操場。墓底平面呈園形,高7米,底直徑30米,原來范圍較大,后當地群眾在西側和南側拉土,范圍逐漸縮小,墓頂已為平地,周圍種有樹木。明《嘉靖鄧州志》記載:“霍去病墓州西北四十里冠軍城內”,即指此墓。霍去。ü140—前117年),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西漢名將衛青(衛皇后弟)的外甥,十八歲為侍中,善于騎射,屢次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由于他勇猛善戰,稱他為“驃姚校衛”,“驃姚”就是勇壯有力,行動迅速的意思。前123年,立戰功被封為“冠軍侯”,食二千五百戶。前121年,封為驃騎將軍。前11…[詳細]
西周黎侯墓群
  西周黎侯墓群位于山西省太行山區上黨盆地的黎城縣。乾隆版的《山西志輯要》中記載,黎城屬潞安府,同時還記載這里為古代的黎國!渡袝份d“西伯戡黎”古黎國即此。墓地東北方向的“東陽關”(古稱壺口關)是山西通往古燕趙之要道。因盜掘嚴重,山西省文物局報國家文物局批準于2006年1至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牽頭,長治市和黎城縣文物管理部門參與組成考古隊,對該墓地實施調查、勘探和搶救性發掘。經調查勘探發現,墓地面積約40畝,現已探明的墓葬中有帶墓道的大型墓,中、小型墓均無墓道,墓葬之間看不出排列規律。所有的墓口均開口于擾土層下,其上的擾土中以及灰坑里出有春秋晚期的陶片。這次共發掘墓葬10座,其中大型墓葬2座、…[詳細]
羅盤嘴墓群
  羅盤嘴墓群位于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占地約450平方米。為瀘縣宋墓之一,雕刻的內容主要為武士、四神、伎樂、侍仆、綜合等種類。2013年,羅盤嘴墓群被評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葬為仿木結構石室墓豎穴式墓壙,坐東北向西南,長方形平面。墓葬由墓道、墓門、墓室、墓頂等組成。文物遺存羅盤嘴墓群已暴露四座墓葬。其中M2墓室最為完整,墓志銘明確紀年為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M2墓室長2.9米、寬1.25米、高2.58米。墓室側龕浮雕花卉門扇,后龕雕女侍,后壁橫梁正面鐫墓志,室底設棺臺,盝頂。墓門左右兩側門柱剔地起突高浮雕鎮墓武士各一,其中左側武士戴頭鍪,身披鎧甲,怒目圓睜,左手握弓,右手拈…[詳細]
范園(范仲淹墓)
  范園是中國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范仲淹的長眠之地,位于河南省伊川縣彭婆鎮許營村北500米,距伊川縣城17公里,離千年帝都洛陽市25公里,鄭(州)少(林寺)洛(陽)高速公路從園前經過,交通十分便利。范園北依萬安山,南傍曲水河,東臨九龍山,西望龍門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復,氣聚風藏,被譽為千秋名墓。范園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洛陽市委宣傳部命名為洛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蘇州吳縣人(今江蘇省蘇州市),生于公元989年,逝于公元1052年,享年64歲…[詳細]
甘谷姜維墓
  姜維,字伯約,三國時天水冀城(今甘谷縣)人。是甘肅早期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據《三國志•蜀書》、《劍閣縣續志》等有關史料記載:維少孤,隨母局,自幼博覽群書,酷愛孫武之學,有膽義,才智超人,心存漢室,志圖統一中原,原為魏中郎將,建興七年(227年)冬,蜀相諸葛亮取天水關時,維歸蜀,亮特器重之。建興12年(234年),亮病故,維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延熙19年春(256年)晉升漢大將軍。維繼亮志,竭忠盡力,欲恢復中原,再興漢室。維乃揮師隴西沓中(今文縣附近)屯田,次年魏伐蜀,漢中失守,姜維退守劍閣(今四川劍閣縣劍門關),魏將鐘會率十萬精兵強攻劍門,趔趄難進,向維投書勸降,維堅守不答,…[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先锋资源AV在线 | 午夜福利亚洲一线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