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民居篇

河山巖村古民居群
  河山巖村位于新田縣金盆鎮,離縣城約36公里,東鄰寧遠太平鎮龍眠洞村,西鄰駱銘孫村,北鄰青山坪村,是新田、寧遠、藍山、嘉禾,四縣交匯之地。村內現存58座保存較完好,微派風格的古民居,整個古建筑群布局集中,建筑嚴謹,規劃科學,底蘊豐富,極具歷史人文價值,歷來就有“小臺灣”之美稱。該村現有居民300多戶,總人口1500多人,都為駱姓。全村屬傳統農業種植村,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為支撐。還有大豆、紅瓜子、紅薯等含硒作物。2013年,河山巖村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河山巖村古民居群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海口邱氏祖宅
  海口市中山路老街63號是一處清代瓊北傳統民居群——“邱氏老宅”,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藏身于南洋建筑風格的騎樓之間。騎樓本身就很有特色,而邱家老宅規模大,布局嚴謹,有中原文化遺韻,可成為老街景觀的特中之“特”。邱氏老宅面積有1000多平方米,原先的正屋共有5進,民國二年(1913年)不知何故拆掉了第五進,否則現存面積更大。宅基地東西寬度有10余米,兩側是廊廡,可住人,可讀書,也可品茗。正屋和廊廡共同組成了3個四合院。景區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路63號乘車線路:在海口市內乘3、5、6、14、20、30、43、60、旅游1線公交車前往…[詳細]
坑頭村民居
  坑頭村民居是婺源縣古代民居保留完好的村落之一。坑頭村迄今已有1122年的歷史,四周青山圍裹,自然風光秀美,左右蜿蜒伸展,前后列嶂為屏,形似太極八卦圖。坑頭村(中云鎮)位于中國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中云鎮,古稱“桃溪”,居民多為潘姓。據傳唐朝廣明(公元880年)年間,福建三山人潘逢辰由安徽歙縣黃墩轉居此地。桃溪的下游孔村、豸峰村也由此繁衍而來。千年以來,景區內坑頭村文風鼎盛,人才輩出。36座石板橋橫亙村間,家家有魚塘景觀,獨具韻味。坑頭村尚保存有成片的古建筑,坑頭村民居(含:太宰讀書處、潘錦蘇宅、潘保春宅、潘大華宅)于2006年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前官田民居
  “前官田民居”位于南昌縣黃馬鄉官田村前官田自然村79號,坐北朝南(偏東20°),面闊12米,進深12.8米,占地面積154平方米。青灰磚外墻,硬山屋頂,紅石大門框,上為紅石挑枋門罩。內部為一進半穿斗式木結構,正堂為兩層。在廂房與正房橫向過道的石灰墻上繪有多幅墨畫,落款為辛亥春月,當為1911年所建。正堂枋下有多幅幾何裝飾性墨畫。廂房飾幾何圖案拼鑲花窗。柱下雕花石礎。民居前為一塊小空地,兩側隔小巷是普通民居,屋后約10米外也是民居。該建筑紀年正確,對研究清末的民居建筑重要參考價值。2010年5月7日,南昌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第五批南昌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屋下藍氏民居
  新屋下藍氏民居位于官莊畬族鄉樹人村新屋下,建于清代,坐南向北,三進三列民居建筑,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通進深34米,通面闊32米,磚木結構,中廳抬梁式木構架,上廳穿斗式木構架,夯土地板,下廳天井石板圍砌,中廳天井卵石圍砌。中廳墻書有“雷鋒日記”等,上廳墻書有“論聯合政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標語。保護范圍:東側外延7米至村道,南側外延1米至,西側外延5米,北側外延12米至水溝。建設控制地帶:東側自保護范圍外延10米至農田,南側自保護范圍外延5米至,西側自保護范圍外延2米,北側自保護范圍外延10米至村道北沿。…[詳細]
仁和張氏民居
  仁和張氏民居位于白銀市靖遠縣雙龍鎮仁和村,原發裕堡堡內,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系張雄舊居,曰“積德堂”。為四合院式建筑,坐西向東,均為磚土木硬山頂結構。東西長294.5米,南北寬173.9米,占地面積51330平方米。西主居為兩坡水飛檐、深門淺窗三間,面闊8.7米,通進深7.8米,深1.13米;其中有單坡水四明柱飛檐倒座三間;單坡水七明柱單檐南北廂房各六間;門房兩間;西南角有木結構卷棚頂兩坡水繡樓二層六間;磚雕照壁、磚門樓及倉房等。198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仁和張氏民居為了解清代民族經濟貿易、民居特色和民族風情習俗,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詳細]
家舒巷古民居群
  家舒巷古民居群位于興化市區東城外家舒巷中。原為明代御史舒楚后代所建府第,為區別城南舒家大巷而命名家舒巷。清代以來或售或修而成民居。巷東側主要為清代名醫趙海仙(履鰲,1830-1904)故居,西側北部門樓高大,水磨磚砌,雕飾精美,多布有正廳、軒廊、書齋,橫跨東西。南去為清代名醫魏蔭塘(1866-1932)之鶴山堂,東西兩院,南北五進。魏、趙兩門為清末“興化醫派”的主要代表,數代名醫,名播天下。家舒巷古民居群多為明、清建筑,連片成群,青磚黛瓦馬頭墻,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建筑科學價值。1986年,興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荊樹齊榮民居
  “荊樹齊榮民居”坐落在南昌縣黃馬鄉白城村東南,坐北面南,兩進半,建筑面積310平方米。青灰磚外墻,三層大塊礫石筑成肋石,樓閣式門罩,硬山屋頂,匾額“荊樹齊榮”。進門正面是木照壁,雕花穿坊,天井上屋檐四周卷棚為花格假藻井,雕花木垂柱。中堂為五柱四間,素坊,上下兩層,柱下鼓形石礎。后天井左右廂房檐下為花格板。“荊樹齊榮民居”位于白城村東南角,四周都是民居,西北約50米是白城的商品集散市場。“荊樹齊榮民居”內雕刻精美、大方,是研究民國中期南方民居建筑的重要實物資料。2010年5月7日,南昌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第五批南昌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門樓及迤薩民居
  東門樓及迤薩民居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因獨特的馬幫文化曾創造出昔日的迤薩輝煌,其中體現中西合璧的迤薩特色建筑群成為展現當地歷史文化的遺產。在紅河縣眾多建筑遺存中,有著“小布達拉宮”美譽的迤薩東門樓和民居最為著名。東門樓是紅河縣唯一現存的城門樓,與其相連的是姚初民居,其房屋為中西式三層樓三進四合院,外觀成方形碉堡狀,堅固穩重;借鑒西歐建筑式樣,在古樸中透出精致;建筑用料考究,建造精細,雖歷經近百年仍風采依舊,形成獨特的建筑風格,充分展現了當時西南與內地交往以及我國各民族與東南亞國家各民族交往的融合,極具歷史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詳細]
鄢陵趙氏民居
  趙氏民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鄢陵縣張橋鄉西許村。現存東正房、西正房、東廂房,西廂房四座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居民建筑圍墻地坪、排水系統等均受到嚴重損毀;墻體下部風化、酥堿嚴重,墻體裂縫;正脊佚失,屋頂多處漏雨;二層木地板糟朽、變形;梁架、檁枋干縮裂縫,外部糟朽;木椽糟朽,望磚殘損。2015年省文物局撥付專項維修經費50萬元,鄢陵縣采取招投標的形式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工程最終由河南宏昌古建園林公司中招負責維修。工程于2015年4月22日開工,7月中旬完工。在文物維修中我們將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全面地保存、延續文物的真實歷史信息和價值。…[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综合国产精品2022 | 亚洲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第一区 | 亚洲欧美偷拍视频一区 | 亚洲国产AV片一区 | 日本一久道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综合v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