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廟宇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廟宇篇

滎陽關帝廟遺址
  關帝廟遺址位于滎陽市豫龍鎮關帝廟村南300米。遺址的時代為商代,面積約69000平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普查時發現。2006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發掘。2006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遺址進行發掘。房子為半地穴式,墓葬為圓扁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有二層臺、腰坑等,灰坑、窖穴壁較規則,斜直壁外張,口小底大,呈覆斗形。遺跡有灰坑、墓葬等,出土遺物有石器、陶器、少量青銅器,陶器代表器物為鬲,圓唇、仰折沿、盤口,繩紋較粗,鬲足內勾。墓葬為圓扁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有二層臺、腰坑等。陶器代表器物為鬲,圓唇、仰折沿、盤口,繩紋較粗,鬲足內勾。石器代表為石鐮、石刀等,皆為磨制。骨器代表為骨簪…[詳細]
黃石文廟
  黃石文廟位于荔城區黃石鎮黃石村中心小學內,唐朝為紅泉宮,祀首創南洋水利的唐代福建觀察使裴次元。宋代理學家、名儒林光朝于此講學,稱紅泉書院,世稱“紅泉學派”。明代改為水南書院,后因倭亂被毀,清朝康熙年間重建。文廟坐北向南,按照孔廟規制建設,規模宏大。由大門、宿舍、泮水橋、兩廡、大成殿組成。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建筑面積264平方米,重檐歇山頂,抬梁式木構架,斗拱為平身科用二攢,使用插拱,斗底用假皿板。前檐廊下保存清初的浮雕盤龍石柱一對。殿前鋪設石板丹墀,占地68平方米,丹墀前為泮池,池上架設二墩三孔石拱橋,占地108平方米,保存完整。池前原有照壁、正學門,現已毀。廟內尚存兩塊高1.7米,寬0…[詳細]
舜帝廟遺址
  舜帝廟遺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城南30公里九疑山瑤族鄉舜源峰北麓,又名“舜祠”、“舜殿”。原有儀門、拜亭、正殿、寢殿等,今僅存儀門、拜亭、寢殿部分建筑。“帝舜有虞氏之陵”碑兩側碑林猶存部分碑刻。殿前古香杉、古櫧樹已枯凋。廟后舜源峰,廟前娥皇、女英雙峰玉立,清泉飛流,環境秀麗。舜是原始社會后期部落聯盟首領,經四岳舉薦,堯帝考察即帝位,他身先士卒,恭謙忍讓,舉賢任能,政績卓著,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一代明君。舜名重華,字都君,有虞氏部落。相傳舜為上虞人,有名的孝子,是“孝感動天”的楷模,被后世奉為“二十四孝”之首。生于上浦鎮虹漾村,該鎮握登山上舊時不但有舜母廟、墓,還建有“祥虹閣”。舜帝廟遺…[詳細]
魚臺孔廟大殿
  孔廟大殿座落于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筑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占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筑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厘米。單層飛檐,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檐飾以陶制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欞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圣祠,后有明倫堂,堂后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筑有圍墻,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云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檐彩繪…[詳細]
南茂坡宮皇廟
  宮皇廟位于高州市石鼓鎮南茂坡村,始建于清嘉慶庚申年(1800年)十二月,民國15年(1926年)重修。原廟分三進,分別為宮皇廟、魁星樓、三圣宮,組成一個占地5畝的建筑群體。該建筑群于70年代先后傾圮,只剩后殿的藏經閣。藏經閣為兩層樓閣式建筑,面闊3間,進深1間。兩側和前面出廊,抬梁與穿斗式混合結構,梁架均有雕刻或彩繪。柱為磚砌八棱式柱,柱礎為須彌座,上飾卷云紋。屋頂為歇山頂,脊飾中部為灰雕雙鳳朝陽,兩側為雙龍戲珠,斜脊端部為變體夔龍紋裝飾。整座建筑小巧別致,嚴謹而有法度。廟周圍散落一些石柱、柱礎等建筑構件,另有一塊刻于民國15年(1926年)的石碑,上刻《重修宮皇廟記》,碑文記載了該廟的由來及…[詳細]
荊州文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中心城區荊中路。是荊州市重要的人文古跡旅游景點之一。縣文廟又名縣學或者縣學宮。清康熙六十五年遷逮,原建筑群異常雄偉,欞星門外是泮水池,周圍有31個石頭圍(俗名和尚頭)。欞星門前有一道塘墻,有360個眼,點一名進士,就注一眼,如點了狀元,就把墻拆掉。進欞星門,過大成門,有硯池(即內泮),上建有三座石拱橋,中間一橋橋石刻龍鳳,只有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孔,才能踏龍鳳而過,這就是江陵俗稱“三橋不流水”的地方。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是縣文廟唯一存在的建筑物。現在文廟園內仍完好地保存著文廟大殿,欞星門等省級重點文物,文廟的斗拱建筑現為全國一絕。欞星門龍鳳石雕至今仍閃爍…[詳細]
獅山林尚書家廟
  獅山林尚書家廟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林浦獅山村,又名宮保祠,系明代南京兵部尚書林瀚建造的家族祠堂,為閩中望族林氏家族“三代五尚書”、“七科八進士”的紀念物。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1987年再次重修。廟為木結構,坐東北向西南,由門樓、廂房、戲臺、回廊、大廳、天井組成,占地669平方米。門樓為牌樓式,檐下用如意斗拱出跳,重檐四坡頂。額匾書:“世宮保尚書林公家廟”。門墻上嵌一碑石,上刻:“宮保祠,民國廿九年重修。”門樓內側至天并設戲臺,上覆以木構四角亭。大廳面闊五間,進深用七往,穿斗式木結構,兩邊設封火墻,門樓右墻嵌立一塊高1.4米、寬1.2米的《林尚書家廟記》石…[詳細]
西充文廟
  西充文廟廟‍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間(公元1241年至1245年),經元明清三代的修葺,頗具規模。在南充各縣(市)的文廟中,西充文廟保留較為完整。西充文廟建筑精巧別致,院內綠樹成蔭,頗具園林風格。198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廟原址位于縣城內象溪和虹溪交匯而形成的半島上,2000年前后,因城市規劃需要,‍文廟被整體搬遷至紀信廣場蓮花湖畔,完整地保持了其舊有風貌。山門為牌樓式建筑,原名“靈星門”,前有11級石階,屋架為小式穿斗石木結構。大門兩邊施有護柱石,屋頂呈歇山式結構,山門與大成殿以過廳相連。過廳柱礎分前后,前柱礎有四個石獅(今已毀),后柱礎呈蓮花形。八架椽屋分心…[詳細]
臺灣省城隍廟
  臺灣省城隍廟是一間主祀城隍爺的廟宇,位于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武昌街。原先在臺北市漢口街一帶有廟,奉祀臺北府城隍,稱為“臺北府城隍廟”。臺灣日治時期,城隍廟因故被拆。信眾遂將“臺北府城隍”神像,移到松山供奉,建立了松山昭明廟,2002年8月8日經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核準復名為“臺北府城隍廟”。 二次大戰結束后,臺北善信在武昌街新建廟宇,稱為“臺灣省城隍廟”,除了主祀“省城隍威靈公”,另外也奉祀觀音、濟公等神祇。因為當時已無臺北府的編制,全臺灣最大行政單位為臺灣省,臺北又是臺灣首善的地區,因此將城隍爺的神格定位為“省城隍”,故命名為臺灣省城隍廟,主神仍尊稱威靈公。臺灣省城隍廟將威靈公城隍爺圣誕訂于10月…[詳細]
南京六合文廟
  南京六合文廟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間,是南京江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為省級重點文物單位,占地8000平方米,規模居全國第五。六合文廟又名學宮,歷代廢興不一,咸豐八年(1858)廟毀,同治九年(1870)在原址重建。文廟主體建筑為大成殿,另外還有奎星亭、照壁、泮池、靈欞門、戟門、東西廡、崇圣堂、明倫堂等古建筑,總面積為8000平方米。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日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第四批省級文保單位。整個文廟建筑群以它獨特的建筑結構和雕刻藝術閃爍著藝術的光彩。幾個世紀以來,文廟的主體建筑大成殿、奎星亭及北面的萬壽宮,連同古城墻已成為人們心目中六合古城的象征。目前分布在全國已知的22座孔廟、文廟和…[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精品 | 亚洲特殊视频在线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综合网 | 午夜三级中文在线 | 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