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廟宇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廟宇篇

馬巷城隍廟
  馬巷城隍廟馬巷城隍廟位于同安區馬巷鎮同安第二中學南側100米處。“城隍”本是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后來演變為神,“城隍爺”成了城市的保護神。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曾于洪武三年(1370)下詔天下府、州、縣都要建城隍廟,縣一級的城隍為“顯佑伯”。同安縣的城隍廟廢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馬巷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設“廳”,直屬泉州府。嘉慶十二年(1807年)遷此重建。建國后曾作同安第二中學學生宿舍,1989年由三胞捐資重修并塑神像。廟為二進磚木結構,面闊三間,寬10.75米,總進深24米。前進明間為九脊筒瓦頂穿斗式結構,五檁出前后檐,中梁下枋及枋下為石構件,飾有龍、鳳、牡丹等浮雕,兩內墻嵌砌鏤空麒麟等神獸…[詳細]
三德范玄帝閣、禹王廟
  三德范玄帝閣禹王廟位于章丘區文祖街道三德范村。保護范圍:玄帝閣北至齊家巷北墻基東西向延長線,南至太平門向南四米處(中心橋北橋基),西至巴漏河東岸,東至玄帝閣東墻基向東4米處。禹王廟以現院墻占地范圍向外1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玄帝閣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城臺為毛石砌筑,城樓磚木結構,通面寬12.8米,通進深為7.72米,占地面積98.82平方米。禹王廟位于三德范村南部的高臺地上,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建筑形式為硬山式。禹王廟現存山門、大殿。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玄帝閣到底建于何年、何人所建均不得知。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玄帝閣,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玄帝閣,道光六年(1824…[詳細]
興城城隍廟
  遼寧境內保持最為完好、最為古老的明代建筑——興城古城城隍廟。建筑風格獨特的興城古城城隍廟始建于明代正統七年間,已經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明朝嘉靖和清朝康熙、嘉慶、同治和光緒年間都曾經進行過大規模維修,是遼寧如今保持最完整的城隍廟。保護范圍:圍墻內及圍墻外墻基外,東15米,南10米,西5米,北2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興城古城墻以內為二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長洲北帝廟
  介紹  廟宇建于1783年,供奉漁民的守護神北帝。北帝(即是臺灣民間所稱的北極玄天上帝)是驍勇善戰的海神。廟中珍藏的一把鐵劍相傳有千年歷史,還有一臺載北帝神像參加巡游的百年木轎,都是廟宇值得一看的珍藏。  長洲北帝廟的經常舉辦一些節慶活動,重要的有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的北帝誕、三月十八的天后誕、農歷四月初八的太平清醮巡遊、五月初五的龍舟會、六月二十四的關帝誕以及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活動,屆時都會舉行盛0會和慶典,活動持續時間短則一、二日,長則四、五日。 交通  可從中環搭乘新渡-司的渡輪前往。  渡輪營運時間:  1、中環到長洲:周一至周六00:30至23:45,周日及假日00:30至23:55。  …[詳細]
泰伯祠廟
  泰伯,孔子稱他為“至德”,司馬遷在《史記》里把他列為“世家”第一,他的事跡被歷代史學家載入史冊。他因讓位,偕弟仲雍,避居江南,在梅里(今梅村一帶)建“勾吳”國,筑“泰伯城”,成為吳文化的發源地。東漢恒帝永興二年(公元154年),敕令吳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廟。經過歷代修建的泰伯廟,是一組群體建筑,莊嚴輝煌。先吳文化的發源地。三千年前,江南第一個文明古國——吳國的都城就在梅里(今錫山區梅村鎮)。今泰伯廟就是祭祀吳國創始人泰伯的祠廟。每年正月初九為泰伯的誕辰,現已形成傳統廟會,經久不衰。交通火車站乘公交19路直達。江蘇南通…[詳細]
卡爾納克神廟
  介 紹  卡爾納克神廟位于盧克索以北5公里處,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最壯觀的神廟,因其浩大的規模而聞名世界,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達30多公頃。卡爾納克神廟共有三部分——供奉太陽神阿蒙(Amun)的阿蒙神廟,供奉阿蒙妻子戰爭女神穆特(Mut)的神廟,以及孟修神廟,兩旁滿是獅身人面像的甬道則直通盧克索神廟。   整個建筑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余座。院內有高44米,寬131米的塔門。大柱廳寬102米,深53米,其0有134根巨型石柱,氣勢宏偉,令人震撼。其中最大的12根高23米,周長15米,其上足可容納50個人站立。晚上有聲光表演,用五彩的燈光變幻映照著遺址,配有解說詞和音樂,向游客敘述古埃及人民的生…[詳細]
十八王公廟
  十八王公廟位在石門往金山途中,廟的規模雖小,香火卻十分旺盛,尤其入夜后人山人海的盛況,更在臺灣廟宇中蔚為奇觀。十八王公廟的由來相當傳奇,據說在清朝時,曾有17位福州富紳相偕乘船到普陀山進香,不幸遭海難而喪生,尸體漂流至石門沿岸,僅一只隨行的忠犬存活,但仍以身殉主;當地居民感其義行,遂將忠犬與17人合葬一冢,并建廟奉祀,名為十八王公,此后即不斷傳出十八王公顯靈的故事,因而打開了盛名。廟分正殿及十八王公墳冢,墳冢旁供奉忠犬的青銅塑像,據說以紅布摩擦銅像祈福,可招致好運,靈驗無比,遠近馳名;因而來進香的游客絡繹不絕,北海岸公路也常因此大塞車。有趣的是,傳說十八王公嗜煙,因此香案前常見一根根豎立的白色…[詳細]
梅城文武廟古建筑群
  安化文武廟建筑群座落在安化縣梅城鎮城西的安化一中校園內。由文廟、武廟、培英堂和安化簡易師范舊址組成,占地7000多平方米。安化文廟始建于北宋熙寧壬子年,位于洢水東岸啟安;,南宋紹興甲子年遷建城東;明寶祜乙卯年再遷城西;清乾隆十二年遷建現址。自創建以來,經歷代重建、擴建二十余次,始具現在之規模。文廟采用宮殿建筑形式,分為內外兩廡,外院為泮池、欞星門(已毀),內院為大成門、大成殿、亞圣殿、左右廂房,建筑面積1324平方米。布局規整緊湊,木雕、石刻十分豐富且精美。大殿宏偉空曠,屋架為穿枋梁架結構,歇山頂,蓋金黃色琉璃瓦,木柱最大直徑60cm。毛澤東于1917年和1925年兩次到安化進行農-動調查和開…[詳細]
阿不蓋廟
  阿不蓋廟 阿不蓋小姐是一個蒙古王爺的公主,在一次游牧戰爭中,阿不蓋小姐兵敗潰逃,將一只繡花鞋丟至現阿不蓋廟村附近,逃回王爺府后,將戰爭的事與王爺述說一番,王爺聽后不悅,下令率兵返回攻打敵人,取勝后到阿不蓋廟村附近尋找那只繡花鞋。那里有一座大山,峰巒疊嶂,怪石嶙峋,古木參天,是飛禽走獸極好的藏身之地。山腳下有一洞,即狐貍洞,繡花鞋就在洞口,取之后王爺很興致,徒步兩天視查這片風水寶地,回府后下令在半山腰修建寺廟,清康熙11年(1672年)建成,取名為普慈寺。寺長250米,寬10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建大都宮1座,正殿5間,東西廂房各3間,山門1間,旗桿2根,東南鼓樓1間,寺廟前打井1眼,常住僧…[詳細]
廟爾溝
  導 游 哈密市東去25公里,行至天山南麓的一條木秀水清的谷溝,便是風景如畫的廟爾溝。介 紹這里曾是新疆哈密歷代回王行宮的所在地,但是今天行宮已經不復存在了。1931年,行宮在哈密戰亂中被拆毀。 在行宮存在的盛期,那時它是一座巨大的花園,花園的背后是有著深紅色巖石的山峰。老回王喜歡到處旅行和收集各種各樣的植物,于是花園中種植著許多稀有的花木。這座花園有9重圍墻,并且每道圍墻之間的景色各不相同,人們從形狀各異的圍墻門洞之間穿行,如同一座迷宮。當老回王去世以后,行宮無可奈何的頹敗下去了。 在今天,廟爾溝里仍然還能看到行宮的遺跡。在行宮的背后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向西北面的一座砂巖山,山上排列著五座佛教洞窟…[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线码 | 中文字幕日韩一级 |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十大网站在线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