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樓篇

翠美樓
  翠美樓建于1831年,共四層,每層34間。在土樓中,體量不算大。但這座土樓有幾個特別的地方:一東倒西歪。在福建土樓中有一座裕昌樓,是最著名的“東倒西歪樓”,但美翠樓同樣很典型。“東倒西歪”,歪歪斜斜樓,顧名思義,它是歪斜的,不過這從外觀上看不出來,當你一腳踏進樓門,猛然看到美翠樓的三層和四層柱子是歪的。底下兩層的柱子是直的,但到了三層和四層,柱子突然成了斜的,并且不是往一個方向傾斜:三層是向左側(cè)斜,四層則是向右側(cè)斜。二殘缺的美。整座土樓只有不到一半的屋子是完整的,其他的屋子樓板和隔墻都沒有了,都只有框架。但土樓的神奇之處就在這里,就算一部分殘破,其他部分卻可以照常居住。地址:福建省南靖縣梅林鎮(zhèn)…[詳細]
何官鎮(zhèn)南張樓村
  南張樓村歷史悠久,史書記載元代就已存在,這里有南張樓歷史滄桑的有力見證:元代的飲馬槽,花紋精致,制作考究,馬槽中央有刻書:大德七年造。從1988年開始,南張樓村在山東省與德國巴伐利亞州確立友好省州關系的背景下,在德國巴州政府及賽德爾基金會的支持指導下,成功探索出一條通過土地整理和村莊革新,實現(xiàn)城鄉(xiāng)等值化發(fā)展的新農(nóng)村模式。地址:濰坊青州市何官鎮(zhèn)南張樓村營業(yè)時間:24小時游覽時間:大約4小時價格描述:無門票特色景觀:民俗博物館、文化中心、中德合作土地整理和村莊革新項目。配套服務設施:就餐40元/人,客房80元/人。…[詳細]
馬站玉黃樓
  馬站玉黃樓,又稱北樓,位于代縣陽明堡鎮(zhèn)馬站村北。據(jù)樓內(nèi)碑載,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修,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遺構。 坐北向南,占地面積350平方米。院落已毀,中軸線上建有前殿和玉皇樓,兩側(cè)為鐘鼓樓。玉皇樓為二層磚木結(jié)構樓閣式建筑,與鐘鼓樓共用基座,石砌臺基,基寬15.7米、深17.1米、高5.6米。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七檁前廊式構架。上層廊柱間設勾欄,下層東、西、北三壁皆辟有券拱窗,前檐明間橫匾上 書“靜樂岳垣”明成化二十年(1484)鐫立。樓內(nèi)現(xiàn)存明石燈塔1座,清重修碑1通。1984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詳細]
武訪疇德行教思碑合纂碑樓
  武訪疇德行教思碑合纂碑樓,位于原平市大牛店鎮(zhèn)陽武一村南約50米處。坐北朝南,通高7.35米。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武訪疇,生卒年月不詳,號芝田,崞縣(今原平市)蘆家莊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官至陜西延榆綏兵備道加鹽運使銜。去世后,其學生為他樹德行教思碑合纂碑一通,并建磚石碑亭一座。碑通高3.45米,寬0.82米,座高0.4米,雕龍碑首。正面書有“賜進士出身、皇清誥授中漢大夫陜西延榆綏道芝田武老大人諱訪疇德行教思碑、欽加鹽運使銜”。碑陰為武訪疇生平事跡。碑亭石質(zhì)基座,東西寬2.6米,南北寬2米,頂部為磚雕歇山頂,四面飾有五踩斗栱、仿木飛椽。(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 …[詳細]
息縣譙樓
  清嘉慶《息縣志》載,譙樓于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為息州州同烏公(名佚)所建,后為戰(zhàn)火所毀。至明萬歷四年(1576年),經(jīng)知縣王用賓重建,后經(jīng)清嘉慶知縣侯邦鎮(zhèn)予以修萁。嗣后譙樓年久失修,已近頹塌,殘存拱門。1984年,縣人民政府仿古修建,所修復的譙樓高9米,面積414.5平方米。樓體為雙重檐,磚木、混凝土結(jié)構,頂部為碧瓦雕甍,基部為磚石結(jié)構,中間拱門乃古州衙之大門。全樓三楹,回廊四面,丹棟青椽,琉瓦鑲嵌,檐牙高翹,風鈴懸掛,殿脊走獸,鷹喙啄天,前裝花門掩映,后壁菱窗透空。1985年4月11日,譙樓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縣人民政府再次修膳譙樓,拓寬增高了拱門,時任縣委書記為常…[詳細]
赤崁樓
  赤崁樓位于臺灣臺南市的中西區(qū),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興建之歐式建筑普羅民遮城(稱紅毛樓),曾為全島統(tǒng)治中心,至清代已傾圯,僅留部分殘跡,漢人稍后在原址之上興建中式祠廟,戰(zhàn)后又由他處遷來九座赑屃碑,終成今日樣貌,今日所稱赤崁樓其實是普羅民遮城殘跡,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今列為一級古跡。赤崁樓的文物與建筑歷經(jīng)荷蘭、明鄭及滿清時代,初建于公元1650年,其建材據(jù)說皆由荷蘭人自海外運來,稱為普羅民遮城,系荷蘭人在漢人起義抗荷的郭懷一事件后所興建的,在鄭成功攻占臺灣以后,曾經(jīng)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承天府,并以赤崁樓做為全島最高的行政機構,隔臺江與今安平古堡相對,十分具有歷史與文化的價值。…[詳細]
棣萼樓
  棣萼樓位于廣東省大埔縣青溪鎮(zhèn)蕉坑村。坐東北向西南,長13.8米,寬11.5米,高二層6.8米,建筑面積135.7米。土木結(jié)構,十間二廳,建于1943年。該建筑前后左右都有民居,地方狹窄,但設計非常巧妙,在傳承客家民居建筑的同時,又進行了創(chuàng)新。主體建筑二間一廳,分前后二部分,前面中間為廳,兩側(cè)各一個廂房,后面有3個房間。一樓的柱子為石柱,二樓為木柱,抬梁斗拱均雕有花草圖案,屋四周窗眉用灰塑成捆筒式竹簾,既能擋雨,又顯得美觀新穎。整個建筑布局合理,陽光充足,十分舒適。屋后山腰中一條顯眼的斜凹,宛如一條軍人的武裝帶。棣萼樓是吳奇?zhèn)ス示樱灿蟹块g10個。吳奇?zhèn)ィ?890~1953),字晴云,號梧生,大…[詳細]
護村碉樓
  王樓村護村碉樓位于登封市區(qū)東南約20公里的石道鄉(xiāng)王樓村(老村)西,創(chuàng)建于明代萬歷年間,村名由該樓而來。北望擋陽山,西鄰潁河,東鄰王樓村民王寶宇宅院。護村碉樓坐南面北,西鄰潁河,北為山坡丘嶺,其東、西、南均為比較平坦的開闊地。碉樓為磚木結(jié)構建筑,通高16.37米,占地面積約15.41平方米,面闊進深各一間,高五層,硬山式小板瓦覆頂。底層北面正中辟拱券門,門楣上有精美的磚雕垂柱,二層北面有拱券形窗戶一個,五層的北面有拱券形窗戶兩個,東西山墻各有一個。樓內(nèi)二至四層木制樓板均已毀壞無存,樓內(nèi)的東北角留有樓梯道口,人可憑木梯登至五樓,整座樓全用青磚白灰壘砌、保存較為完好。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國光樓
  國光樓始建于明代隆慶六年(1572年),原名尊經(jīng)閣,清代康熙年間改稱奎光樓,民國元年改今名至今。國光樓系磚石壘成,高14米,樓身三層,筒瓦頂蓋,重檐翹角。樓座中有東西走向的券門一道,券門上有“奎光”勒石一方,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時所嵌。國光樓因處于“面山臨河,最為形勝”之地,十分宏偉。有學者贊曰:巍峨雄奇,極為壯觀。望者心竦,登者神游,占盡古城全椒0。景區(qū)地址:全椒縣城內(nèi)襄河北岸交通線路:從全椒火車站乘3路車到千家惠站臺下,步行1.5公里到達景區(qū);自駕車從合寧高速全椒出入口下,往縣城方向行駛2.5公里到達。…[詳細]
北鎮(zhèn)鼓樓
  鼓樓位于北鎮(zhèn)市城內(nèi)中心,原為遼代顯州城南門,明代擴地時保留下來。遼東總兵李成梁、馬詠曾先后做過點將臺,清代改為鼓樓,為二層單檐歇山式,占地625平方米,大木架結(jié)構,重檐建于樓座之上。鼓樓的臺基為磚砌,東西長24米,南北寬20米,高8米;樓的上部有女墻,中有券門,門洞高6米,寬4.5米;北面有門,內(nèi)有40級臺階可上樓臺;臺上正中為兩層0,高8米,有梯可攀。清末民初曾屢加修葺。1929年(民國十八年),在南北兩面新添“幽州重鎮(zhèn)”、“冀北嚴疆”八個大字。北鎮(zhèn)鼓樓對研究明代鐘鼓樓的建筑結(jié)構、形式,有重要價值。它與其南側(cè)30米處的李成梁石坊遙相呼映,成為著名的旅游場所,游客絡繹不絕。曾是遼代顯州城和金代…[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宅男免费永久 | 在线播放国产在线一区 | 思思热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 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