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

石城烈士紀念館
  石城烈士紀念館位于石城縣李臘石森林公園。石城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中央蘇區21個全紅縣之一、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石城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革命政權,有3.3萬人參加革命,1.9萬人參加紅軍,其中1.6萬人參加長征。1934年4月,廣昌保衛戰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彭德懷率領3萬人在石城北阻擊國民黨軍10萬人進攻,激戰12天,取得全勝,此戰為中央蘇區機關和中央紅軍主力戰略轉移贏得寶貴時間。為紀念犧牲的烈士,紀念館于1956年始建,2009年遷至李臘石森林公園的石城阻擊戰紀念園內。紀念館…[詳細]
黑山阻擊戰烈士陵園
  黑山阻擊戰烈士陵園位于黑山縣城北,總占地面積32224平方米,由陵園、紀念館、101高地三部分組成。黑山阻擊戰是遼沈戰役中的著名戰役,為全殲駐東北的國民黨主力兵團,解放全東北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為緬懷在戰役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激勵后人繼承烈士遺志,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戰役結束后,當地政府和參戰部隊于1949年修建了“黑山戰役烈士之墓”,1979年重修,1984年遼沈戰役勝利35周年之際維修擴建成“黑山阻擊戰烈士陵園”。陵園由紀念塔、烈士墓群等組成。塔高13.5米,塔身正面陰刻楷書“黑山阻擊戰紀念塔”,背面刻著原第四野戰軍政委羅榮桓元帥的親筆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墓群包括一個公墓和六個單墓,…[詳細]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位于永順縣塔臥鎮。永順是少數民族地區和著名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任弼時、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紅二、紅六軍團,創建了以塔臥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4年12月10日,省級機關遷至永順塔臥,相繼建立了10多個縣委、9個縣蘇維埃政府,紅二、紅六軍團由會師的7000多人發展到20000多人,組成了紅二方面軍。永順蘇區有8萬多人參加和支援紅軍作戰,11800多人犧牲,其中團級以上干部550多人。為紀念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83年始建,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建有革命英烈館、勝利廣場、自由廣場、浮雕墻、忠魂紀念長廊、雕塑、烈士墓區等。陵園是湖南省省級烈士紀念設…[詳細]
集寧烈士陵園
  集寧烈士陵園位于集寧區西郊翟家溝行政村侯家溝西南,距市區約五公里,占地面積1500畝。2002年4月,遵照原集寧市政府批示,將集寧戰役犧牲的烈士遺骨及墓地近萬人由臥龍山烈士墓地統一遷入西山陵園內,批準正式成立“集寧烈士陵園”機構,并先后被烏蘭察布市及內蒙古自治區宣傳部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3月2日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物保護單位,同年由國家投資400萬,地方配套150萬對烈士墓區、烈士廣場和老虎山人民英雄紀念碑進行改擴建,2010年完工,現成為全國革命烈士重點保護單位,在內蒙古僅四家之一,集寧戰役紀念館是烈士陵園其中之一,于2008年10月動工擴建,2010年底對外開放,…[詳細]
羅城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烈士陵園于1957年修建于縣城北部鳳凰山公園內,是羅城人民為紀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獻身的鄒燕兆、楊光輝等14烈士而修的。陵園內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內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蔥翠的桉樹林。1984年移建于縣城東北郊紅珠山腳下,陵園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園內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紀念塔,塔高16米,塔頂鑲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記錄有參加辛亥革命黃花崗起義獻身的烈士,有解放戰爭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獻身的指戰員,共176名。紀念塔東西兩側各有一綠色的草地,周圍有欄桿,草地和欄稈之間植有塔松。下部由兩列分別為43個臺階組成的人行道。臺階與臺階之間植有寶塔松,臺階邊緣有起伏的…[詳細]
龍陵邦臘掌
  龍陵邦臘掌旅游度假區位于龍陵縣城西北方向,距離縣城11.8公里,地處高黎貢山余脈,龍川江峽谷南岸的香柏河下游的叢林之中,占地面積194.2公頃,海拔1254-1280米,年平均氣溫16.9℃,氣候溫和,風景優美。 龍陵邦臘掌度假區有宏大的溫泉群,山露泉眼600余孔,出露面積達0.2平方公里,水溫最高達104℃。泉水中含有23種對人體有益的化學元素和化學物質,對高血壓、皮膚病、心臟病、風濕、不孕癥等多種疾病有神奇的療效。泉水顏色隨著氣候和地殼運動而變化,被專家們譽為“地球的一個穴位”,能預測方圓400-800公里的地震。著名作家魏巍詩曰:“熱海之源,溫泉之鄉;天賜奇水,惠及八方”。療效之迷是氡氟…[詳細]
毛澤覃烈士陵園
  毛澤覃烈士陵墓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澤覃鄉紅林村張屋坪。坐東南朝西北,磚混結構,墓門為三開間,墓頂為黃土堆成,占地43.7平方米。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后,毛澤覃同志留下在閩贛邊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紅軍獨立師師長。1935年4月25日,毛澤覃率領的紅軍獨立師被打散,他便率領部分游擊隊員穿山越嶺,突圍到當時瑞金縣黃鱔口“紅林”的大山之中。4月26日,在江西瑞金市安治鄉紅林村黃田坑黃狗窩紙糟被國民黨軍包圍,為掩護戰友英勇犧牲。毛澤覃犧牲后,國民黨保安團匪兵將其遺體抬至紅林村黃鱔口白屋子,用刺刀兇殘的將其頭顱割下,并將其遺體拋棄于茅草叢中,當晚,本村地下黨員及群眾秘密地將毛澤覃烈士…[詳細]
睦聯坡烈士陵園 (古交革命斗爭紀念館)
  睦聯坡烈士陵園 (古交革命斗爭紀念館)位于古交市常安鄉睦聯坡村東山上。陵園布局呈階梯分布,分三大區域,依次為紀念碑、紀念館、墓區。1944年7月,為紀念晉綏八分區英勇獻身的烈士,晉綏八分區黨政領導決定在紀念抗戰爆發7周年之時修建抗日殉國烈士紀念碑。殉國烈士紀念碑下部正面為 “晉綏邊區第八分區黨政軍民殉國烈士紀念碑”19個宋體字,碑頂屹立著為抗日而獻身的人民戰士的英姿石雕像,碑陰為李惲和慕湘撰寫的碑文,兩側鏤刻著1209名殉國烈士的英名,上部鐫刻著賀龍、關向應、周士第、續范亭、林楓、呂正操等邊區領導和羅貴波、康世恩等分區領導人的題詞。2000年,睦聯坡烈士陵園被太原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老黑山革命烈士陵園
  老黑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牡丹江市東寧縣老黑山鎮北山山坡上。建國后老黑山鎮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時期為革命犧牲的烈士而立。老黑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始建于1946年但經過40多年的風風雨雨,紀念碑體嚴重破損2007年老黑山鎮政府籌措18多萬元對老黑山鎮革命烈士墓進行了翻建,翻建后紀念碑一座,12座烈士墓。碑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刻有:在抗日及解放戰爭中,以李擎天為代表的革命前輩將生命留在了這里,黃土埋忠骨、黑山頌英靈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之際,老區人民特立此碑昭示后人繼承先烈遺志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奮斗。中共老黑山鎮委員會老黑山鎮人民政府2007年8月1日。新建后的烈士陵園成為緬懷先烈…[詳細]
林祥謙烈士陵園
  林祥謙烈士陵園位于閩侯縣祥謙鎮枕峰村福夏公路東側的枕峰山西麓。林祥謙于1982年出生在閩侯縣尚干鎮的一個貧農家庭,他1906年進入馬尾造船廠當學徒,1912年進入漢口江岸機務工廠當鉗工,1913年轉到工務修配廠當鐵路工人。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后,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并創辦了《勞動周刊》,在工人中進行廣泛而通俗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宣傳教育。1921年12月下旬,中共武漢地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負責人陳潭秋找到林祥謙等人,希望他們團結工人,組織江岸工人俱樂部,以此作為對敵斗爭的指揮部。林祥謙受到很大的啟發和教育,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他擔任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久久亚洲中国一级a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aⅴ天堂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永久乱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