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

北魏孝文帝長陵
  魏孝文帝長陵位于洛陽北邊的邙山上,共一大一小兩個墓冢,兩冢相距約100米,當地俗稱“大小冢”。大的高約35米,為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長陵;小的高約23米,是文昭皇后高照容之陵。據考古發現,魏孝文帝長陵陵園為長方形,總面積達17萬余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園的中部偏北,圓形封土。根據長陵的封土形狀、墓道朝向等特點,文物工作者認為,它繼承了東漢的皇陵葬制,與少數民族葬制有明顯區別,這也直接印證了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歷史上有名的帝王,他的文治武功可以稱得上是一代英主。他5歲即位,公元490年親政。可惜這位遷都洛陽、推動民族大融合的帝王最后卻病死在南伐途中,年僅33歲。葬于孝文帝附近的文昭皇后陵…[詳細]
吳越國王陵
  臨安吳越國王陵位于浙江省臨安市錦城鎮和玲瓏鎮,建于五代十國,是吳越國創始人之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帝王陵墓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豐富的人文資源。陵墓包括吳越國第一代國王錢繆墓、吳越國第二代國王的王后馬氏墓及錢繆的父母錢寬、水邱氏墓。錢繆墓位于臨安市錦城鎮東北面的太廟山南坡,占地面積120畝。墓上有大型封土堆,高約9米,長寬各約50米,有華表、石馬、石羊和錢王祠。吳越國第二代國王的王后馬氏墓-康陵,位于臨安市玲瓏鎮祥里村庵基山東北坡。墓葬為磚廊石室,分前、中、后室。墓內后室刻有天文圖,四壁有石刻浮雕和彩繪的牡丹圖案。前室也有壁畫。該墓是目前吳…[詳細]
蕭宿銅靈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蕭宿銅靈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93年,位于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大門左側,占地60多畝,主體分為大門、碑標、碑廊、題詞、紀念碑五個部分。蕭宿銅靈邊區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連接豫東、皖東北兩大戰略區的重要通道,亦是敵我必爭的交通命脈。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以孫象涵為首的邊區愛國青年與日寇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解放戰爭中蕭銅邊區人民撫育的第二十五團蕭銅獨立團和蕭銅總隊等子弟兵在解放戰爭中先后編入華東、中原野戰軍,參加了淮海戰役、抗美援朝和入藏平叛,南征北戰,屢建功勛。…[詳細]
涉縣烈士陵園
  涉縣烈士陵園位于涉縣,由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和烈士陵園新址組成。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位于涉縣遼城鄉石門村,始建于1942年。1942年5月25日,日軍主力向我太行山區瘋狂進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在指揮十字嶺突圍戰斗中不幸犧牲。1942年10月10日,晉冀魯豫邊區各界代表5000多人在涉縣遼城鄉石門村為左權將軍舉行葬禮,同時安葬冀南銀行第一任行長高捷成、第二任行長賴勤以及《新華日報》社社長何云等8位烈士。左權將軍墓坐北朝南,墓前為左權將軍紀念塔,塔上層刻有劉伯承題寫的“浩氣長存”;中層刻有朱德題寫的“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為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以及彭德懷撰寫的…[詳細]
萊西革命烈士陵園
  萊西市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萊西市望城街道辦事處駐地,始建于1955年,占地106畝,共安葬革命烈士2131名。園內建有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有名烈士墓和無名烈士墓等主要烈士紀念建筑物。1990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2日,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4年、1995年被青島市委、青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中小學德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山東省花園式單位、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2010年被青島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全市未成年人社會課堂”。烈士陵園堅持以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辦園宗旨。近幾年,對…[詳細]
棗陽市革命烈士陵園
  棗陽市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襄陽市棗陽市園林路3號。棗陽市是湖北省重點革命蘇區縣(市),被譽為“鄂西北革命的曙光”。1925年組建棗陽中共黨組織,1926年正式建立中共棗陽縣委員會,這里曾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色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26師的發祥地,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過。在歷次革命戰爭中,棗陽軍民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犧牲干部群眾3萬多人,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有1852人,其中縣團級以上的有86人。烈士陵園于1976年開始興建,1980年竣工。現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館等。紀念館陳列著棗陽著名的85位革命烈士和四位革命同志的遺像及生平簡介,1…[詳細]
宿遷烈士陵園
  宿遷烈士陵園位于宿遷市幸福路中心廣場。宿北大戰是解放戰爭初期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會合后的對敵第一仗,戰役于1946年12月13日在宿遷北部發起,19日結束。我軍遵照“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在陳毅、粟裕等指揮下,集中24個團的兵力,與國民黨整編第69師、第11師展開激戰,全殲第69師,重創第11師,共殲滅和俘虜敵軍2.1萬余人。敵第69師師長戴之奇自殺身亡,副師長饒少偉、參謀長張東彝被俘。宿北大戰是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大打殲滅戰的一個光輝范例,以殲滅國民黨一個整編師的戰績載入解放戰爭史冊。陵園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積8.7萬平方米,建有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宿北大戰紀念…[詳細]
洛扎縣烈士陵園
  膏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五十年前,00主義集團為維護其殘酷的統治秋序,悍然發動陰謀0祖國的武裝叛亂活動。1959年4月17日至4月21日在洛扎多宗的武裝頑固分子與我134師402團正面交火,廣大指戰員發揚老西藏精神,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幫助下,經過五天五夜的浴血奮戰,消滅了反動武裝分子。在這次戰斗中,我134師402團共傷亡48名同志,其中最高職務是副政治指導員黨員團員18名。他們為了西藏的繁榮進步,為了西藏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烈士陵園里還有一位我們當代的英雄,他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楷模、人民的好鄉長單增多吉同志,他是為了保護國家的財產和人民的安全而英勇犧牲的。這些先烈們…[詳細]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原名海口市金牛嶺革命烈士陵園)是海南省重點革命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海南省及海口市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海秀中路102號金牛嶺公園內。管理單位是海口市民政局。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始建于1957年,是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海口市人民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斗爭和英勇渡海作戰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占地面積93.08畝,建筑面積720平方米。整個陵園莊嚴肅穆,松柏常青,環境優雅。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正前方是一座大型圓錐體的無名烈士的集體陵墓,原建在白沙門戰斗遺址,1983年遷至現址。陵墓前面豎立一座…[詳細]
英雄山烈士陵園
  英雄山烈士陵園位于濟南市英雄山(舊稱四里山)、五里山、馬鞍山西麓。 1949年4月由山東省革命烈士塔建筑委員會建,1968年建成,占地面積39萬平方米。陵園依山建筑,松柏環抱。北部山巔矗立著革命烈士紀念塔,通高34.64米,平面呈長方形,為乳白色花崗石砌成,碑塔南北,鐫刻毛澤東題"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字。陵園東部建有革命烈士紀念館,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山東省22萬多位革命烈士名錄和80位著名烈士遺像,以圖表、照片、實物等資料介紹了王盡美、鄧恩銘、劉謙初等烈士的事跡,以及濟南戰役中榮獲中央軍委命名的"濟南第一團"、"濟南第二團&quo…[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免视国产 | 亚洲字幕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中文字幕 | 中文乱码在线波多野结衣 | 亚洲七月丁香婷婷婷综合 | 在线观看主女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