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

玉環烈士陵園
  玉環烈士陵園位于玉城街道中青山南坡。玉環烈士陵園建于1959年,主要安葬著解放玉環戰斗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陵園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園內主要建筑有烈士紀念塔、紀念亭、紀念館、墓群、塑像、牌坊、涼亭等。陵園牌坊正面刻有謝覺哉手跡“烈士陵園”,背面刻有郭沫若手跡“永垂不朽”。過牌坊拾級而上至墓頂平臺,共有365級臺階。建筑共分五層:第一層為解放軍戰士和民兵并肩戰斗大型立體雕塑。第二層為一排5間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著烈士的遺物。第三層為墓前平臺,約300平方米,是舉行悼念活動的主要場所,講臺正壁雕刻著毛澤東主席語錄:“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詳細]
老牛場烈士陵園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后所鎮老牛場村委會老牛場村小松山。 該陵園于2005年8月1日由后所鎮黨委、政府修建。陵園坐北向南,共6座墓,其中紅軍戰士1人,解放初剿匪犧牲的戰士4人,舍身救人少年楷模1人。無名紅軍小戰士犧牲時約十六七歲,1936年3月28~29日,紅二方面軍長征過后所,紅軍小戰士因與部隊失去聯系,在后所鎮老牛場被土匪殺害。邱小四,男,1933年生,宣威兔場人,1949年5月參加宣威兔場武工隊,1949年7月14日在后所鎮老牛場肖家山戰斗中光榮犧牲。費清道,男,1930年4月16日生,宣威榕城費家沖人,1947年底在播樂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五”起義后,隨中國人民解放…[詳細]
遼上京懷陵地區
  遼上京懷陵地區是指現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這里不僅有遼代的首都遼上京古城址,還有遼祖陵、遼懷陵和遼慶陵三個陵區,陵區內共埋葬了六個遼代的皇帝,一九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在當地傳教的比利時人凱爾溫掘開了遼興宗的陵墓,從0土了契丹小字遼興宗皇帝哀冊和契丹小字仁懿皇后哀冊以及漢字仁懿皇后哀冊,這是契丹文字失傳數百年之后重見天日,是契丹考古史上轟動中外學術界的重大事件,其對遼史研究的重要意義可以與甲骨文對殷商史的意義媲美,從那之后,遼代碑刻在上京地區陸續出土。遼上京懷陵,遼國共有五京,中京為五京之一,其遺址坐落在今赤峰市寧城縣的大明鄉中,中京城的規模宏大,城周長達15公里,由外城、內城和皇…[詳細]
畢節烈士陵園
  畢節烈士陵園畢節烈士陵園座落在倚山傍水的畢節城西北鳳凰山,占地面積87畝,面臨倒天河,背靠文筆山,山青水秀、鳥語花香,森林覆蓋率達95%,既是畢節市城區的風景名勝,更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始建于1956年,1958年建成。近年來,國家民政部、省民政廳、地區民政局和畢節市委、市政府多次撥款對畢節烈士陵園進行大規模擴建和修繕,使之更加莊嚴肅穆。目前,陵園內安息著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夏曦和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抗日先遣隊司令員阮俊臣以及趙文海、歐陽崇庭、陶樹清、席大明、范建章等137位烈士。陵園內的“夏曦同志之墓”為肖克將軍親筆書寫,夏曦墓左右兩邊還立有謝光中、夏震雷(夏曦之子)、繆…[詳細]
施洋烈士陵園
  施洋烈士陵園位于武漢市武昌區洪山南麓,方圓28畝,南望石牌嶺、北枕東湖風景區、東陵武漢大學、西接黃鶴樓,正處武珞路繁華鬧市地段,整座陵園由烈士牌坊、瞻仰廣場、紀念碑、烈士墓和紀念館五個部分組成。施洋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大律師、早期工運領袖、共產黨員施洋烈士而建的。施洋,1889年出生于湖北竹山、早年結業于湖北法政學校、大律師,任武漢公會副會長;1922年由早期共產黨人的領袖許白昊、項德。椨ⅲ┩窘榻B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參加領導京漢鐵路工人為爭取自由、反對軍閥壓迫的“二•七”大罷工,被反動軍閥吳佩孚、蕭耀南殺害于武昌,時年34歲。施洋同志犧牲后,鐵路工會和烈士的親友冒著生命危險…[詳細]
田壩紅軍烈士墓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田壩煤礦花果山上。1936年3月23日,紅二、六軍團在宣威城北虎頭山與前堵后追的國民黨軍隊激戰數日,重創敵人后,于3月25日轉移到田壩一帶。在田壩休整兩天,帶領群眾打土豪,分浮財,還通過寫標語、貼布告、演講、文藝演出等形式廣泛向群眾宣傳紅軍的抗日主張和革命道理。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位在虎頭山戰斗中身負重傷的連隊干部因醫治無效犧牲于田壩彎子村,紅軍大部隊離開田壩轉移后,留在龍德村的兩名紅軍傷員被尾追紅軍的滇軍殺害。4名紅軍烈士犧牲后,當地群眾將烈士的遺體就地掩埋。解放后,當地政府為烈士立了碑。田壩煤礦興建后,煤礦黨委為了用紅軍精神教育職工,教育后代,把紅軍烈士墓地納入礦…[詳細]
閩清縣革命烈士陵園
  閩清縣革命烈士陵園建造于1963年9月,座落在梅城鎮洋桃村梅溪岸畔,占地6200平方米,其中烈士陵墓占地215平方米,陵墓建在小丘之巔,三層石砌基礎,正中矗立著一座呈四方形柱狀的革命烈士紀念石碑。碑高10米,頂嵌五角紅星,碑正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描金大字,陵和碑概以水磨石裝飾,每層基礎均有護欄。山崗至園門鋪設70層混凝土臺階。環園置磚砌圍墻,墻內遍植青松翠柏、四季花草。陵園內共安葬新中國建立前及初期犧牲的革命先烈262名(女烈士2名),其中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58名,抗美援朝犧牲的10名,新中國建立初期剿匪犧牲的21名,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負傷后在華東野戰醫院第三救護所(址設閩清…[詳細]
剅口紅軍烈士陵園
  剅口紅軍烈士陵園位于監利縣汴河鎮剅口街道.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決定在湘、鄂、贛、粵4省發動秋收起義。9月10日,在鄂中南部特委的領導下,剅口舉行總暴-動。接著在洪湖岸邊20多處地方也發生暴-動,暴-動武裝匯集剅口柳蚌湖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五軍”。 1929年6月,周逸群、段德昌在此組建了洪湖游擊總隊,并舉辦鄂西5縣軍政干部訓練班。1930年3月,監利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召開,成立了監利縣蘇維埃政府,7月,又在此設置了湘鄂西紅軍兵工廠,紅軍后方總醫院和紅二軍團后方留守處。剅口被湘鄂西軍委稱為“水上紅色堡壘”。 1932年9月31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機關在紅七師和監利…[詳細]
唐代帝陵
  唐代帝陵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高峰時期墓葬制度的代表,是中國陵寢發展史上重要的階段,是唐王朝興衰歷程的見證。 唐代從公元618年建國,至公元907年滅亡,歷時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曄和陵和哀帝李柷溫陵分別在河南澠池和山東菏澤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陜西省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富平、蒲城6縣,東西綿延100余公里。幾乎與渭水漢九陵成平行一線。據宋敏求《長安志》記載,昭陵和貞陵周圍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圍八十里;泰陵周圍七十六里;定、橋、建、元、崇、豐、景、光、莊、章、端、簡、靖等13陵周圍四十里;獻陵周圍二十里。清代陜西巡撫畢沅曾對18陵進行整修,樹立題…[詳細]
瑞安烈士陵園
  瑞安革命歷史悠久。從1926年開始建立黨組織至1949年解放,瑞安黨組織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歷經風雨,不屈不撓,在國民黨腹心地帶堅持長期斗爭,并在斗爭中發展壯大,成為浙南革命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里,瑞安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為黨的解放事業付出了重大的犧牲,解放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達300多人。為了紀念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歷史和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中共瑞安縣委、縣人民政府于1957年修建了瑞安烈士陵園。 瑞安烈士陵園,位于瑞安市區西觀山公園內。1982和1991年先后兩次進行擴建。擴建后的烈士陵園占地1.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7000平方米。陵園的整體布局是:東首…[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久久丝袜综合网 | 在线的中文字幕Av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第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 | 色妺妺免费AV在线 | 日本精品高清一二区一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