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

四保臨江烈士陵園
  四保臨江烈士陵園始建于1947年,占地面積33170平方米,由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群,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等設施組成。地處陵園最高點的紀念碑主體高14.6米,是烈士陵園的標志性建筑,矗立在墓-。紀念碑正面鐫刻著陳云同志題寫的:“人民烈士浩氣長存”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陵園內安息著四保臨江戰役中犧牲的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第十師師長杜光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兼政委曹國安;安息著四保臨江戰役中犧牲的溫士友團長和著名戰斗英雄李安仁烈士以及抗日戰爭、四保臨江戰役、抗美援朝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704位。其中有8位日本籍烈士。四保臨江烈士陵園始終受到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和大…[詳細]
明長陵
  北京長陵位于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北京十三陵中建筑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游景點之一。長陵的陵宮建筑,占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第一進院落,前設陵門一座。其制為單檐歇山頂的宮門式建筑,面闊顯五間,檐下額枋、飛子、檐椽及單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構件;其下辟有三個紅券門。陵門之前建有月臺,左右建有隨墻式角門。院內,明朝時建有神廚、神庫各五間,神廚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廚、神庫均毀于清代中期,碑亭則保存至今。第二進院落,前面設殿門一座…[詳細]
明茂陵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側的聚寶山下,是明朝第八帝憲宗純皇帝朱見深(年號成化)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茂陵的陵名定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十五日.同日,嗣皇帝孝宗朱祐樘下旨建陵。陵址由禮部右侍郎倪岳及欽天監監正李華等人卜定。內官監太監黃順、御馬監太監李良、太傅兼太子太師保國公朱永、工部左侍郎陳政奉命提督軍士工匠營造。九月十九日,山陵啟土動工,所役京營軍將達4萬之眾。十二月十七日,葬憲宗及孝穆太后。弘治元年(1488年)四月二十四日,茂陵陵寢工程竣工,共用了七個多月的時間。陵寢制度大體如裕陵,但寶城內琉璃照壁后面設有左右兩個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寶山,又與其他各陵均不相同。陵園建成后…[詳細]
明景陵
  明景陵,位于天壽山東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號宣德)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景陵的營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英宗朱祁鎮即位后隨即派人赴天壽山陵區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寢營建正式動工。太監沐敬、豐城侯李賢、工部尚書吳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成國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內府各衙門、錦衣衛等共發軍民工匠10萬人興役。六月二十一日,葬宣宗。天順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寢工畢。其間斷斷續續共歷28年的時間。陵園制度,一遵獻陵儉制。其神道從長陵神道北五空橋南向東分出,長約1.5公里,途中建單空石橋一座。陵宮朝向為南偏西55o,占地約2.5萬平方米。寶…[詳細]
明獻陵
  明獻陵,位于天壽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陵寢。獻陵的營建是在仁宗死后開始的。仁宗臨終曾遺詔:“朕既臨御日淺,恩澤未浹于民,不忍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毙谥煺盎次缓,遵照仁宗遺詔營建獻陵。他召尚書蹇義、夏元吉至皇宮,對他們說,國家以四海之富葬其親,豈惜勞費?然古之圣帝明王皆從儉制。作為孝子也只是想使親人體魄永久保存,并不想厚葬。秦、漢時期厚葬的弊病,足為明戒。何況皇考遺詔從儉建陵,天下共知,今建山陵,我認為應遵皇考先志,卿等以為如何?蹇義等回答說:圣見高遠,發于孝誠,這是對千秋后世都有益處的事。于是,宣宗親定陵園規制,并委派成山侯王通、工部尚書黃福總理修陵事宜![詳細]
明昭陵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年號隆慶)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正式開放的旅游景點之一。昭陵陵園建筑面積為35000平方米,現存有完整的祾恩門、祾恩殿及其東西配殿,和方城、明樓、寶頂等。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載垕和他的三位皇后。穆宗,年號隆慶(1537~1572),在明朝16帝中是個平庸的皇帝,登基6個月便不愿過問政務,在位6年從未公開發表過自己的政治主張。穆宗雖不關心政務,但大臣們的建議與作法也不反對,例如歷史上著名的隆慶議和,就是在大臣們的支持下促成的。隆慶議和發生于隆慶五年(1571),從此漢蒙兩族二十多…[詳細]
明定陵
  定陵位于大峪山東麓,在十三陵中位居第10位,占地18萬平方米,是明朝第十三位帝朱翊鈞,年號萬歷,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合葬的陵寢。朱翊鈞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陵墓是他生前所建,規模比較宏大。據文獻記載:定陵始建于萬歷十二年(1584年),建成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共建6年時間,耗銀800萬兩,定陵主體在一條中軸線上,地面建筑的總布局,呈前方后圓形,含有中國古代哲學觀念‘天圓地方’的象征意義。其主要建筑有石橋、碑亭、外羅城、陵門、祾恩門、祾恩殿、明樓、寶城、寶頂及寶頂下面的地下宮殿。萬歷皇帝的定陵在十三陵中的規模是最大的,這個最大主要是指它的地面建筑面積,而且在用材上定陵也是…[詳細]
明永陵
  明永陵位于陽翠嶺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永陵的營建在世宗皇帝登極后的第十五個年頭。系其在位時營建的“壽宮”。但其卜選陵址卻是在嘉靖七年(1528)皇后陳氏去世之時。當時,世宗命輔臣張璁及兵部員外郎駱用卿等人為陳皇后選擇陵地。同時,也秘密選好了自己的陵地。駱用卿在嘉靖年間以通曉風水術聞名,他來到天壽山后,外觀山形,內察地脈,為世宗選擇了橡子嶺和十八道嶺兩處吉壤。隨后,世宗就帶領從臣和欽天監-到駱用卿為他選定的兩處吉壤察看?春,覺得十八道嶺風水最佳,決定在那里建陵。但還不放心,又派人到江西一帶找來著名風水師楊筠松、曾文迪、廖三傳的后人再次察看。最后…[詳細]
明泰陵
  明泰陵,位于筆架山東南麓,這里又稱“施家臺”,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號弘治)及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泰陵陵事的籌劃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實錄》記載,武宗即位后,即著手籌辦孝宗喪事。禮部左侍郎李杰、欽天監監副倪謙和司禮監太監戴義對武宗說:“茂陵西面有個叫施家臺的地方,是個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寢可以在那營建。”工科右給事中許天錫也向武宗建議,派廷臣中精通風水術的人,前去復視一次。他還提議:“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處。廣求術士,博訪名山,務得主勢之強,風氣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著,庶可安奉神靈,為國家祈天永命之助!倍Y部亦贊成這個提議。于是,…[詳細]
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
  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為紀念1955年1月18日在解放一江山島戰斗中光榮犧牲的525位烈士而建。。陵園主要建筑有牌樓、墓道、戰斗紀念塔、紀念亭、石碑、烈士墓、烈士橋、烈士塑像、紀念館、陳列館等。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陵園1986年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臺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授予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國家旅游局列為紅色旅游基地。2005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列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為紀念解放一江山島戰斗和英勇犧牲的454名革命烈士,1956年3月…[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 亚洲变态另类天堂AV手机版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 伊人久久婷婷综合五月97色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a视频在线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