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烈士陵園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烈士陵園篇

資溪事件革命烈士墓
  資溪事件革命烈士墓(含資溪事件革命烈士墓、紀念碑、紀念塔)位于平步山西側,建于1951年,安葬了1950年資溪事件中剿匪戰斗犧牲的17名烈士,后又增加了為保衛國家和人民犧牲的16位烈士。墓園長120米、寬30米,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烈士紀念碑位于東側,建于1960年10月1日,碑高17米,用鋼筋混泥土澆鑄,外貼大理石,分碑座和碑身兩部分。事件發發生1950年2月21日凌晨,資溪匪首曾皋九糾合閩贛邊境泰寧、廣南城、光澤等縣匪首率匪600余人突然襲擊資溪縣城,殘殺革命干部、解放軍指戰員和無辜群眾,搶劫軍械、糧食、財物,縣藏檔案材料亦被焚掠殆盡。此次事件不僅震動了全省和中南局。不久,在毛澤東主席…[詳細]
白河縣革命烈士陵園
  白河縣革命烈士陵園白河縣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2年,原地魁星山南側山凸處。1972年在鐵道兵13師的幫助下,遷移至魁星山西坡。陵園占地近百畝,四面環城。北臨東流漢江,南跨“鐵龍”滾滾。整座園陵綠陰聳聳。園內建有紀念碑、魁星樓、碑亭、清風亭、革命烈士陳列室、革命烈士紀念碑等重點仿古建筑物。1989年9月被列為縣級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陜西省委授予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共安葬著158名烈士,他們當中有兩次解放白河英勇犧牲的烈士,有為三線建設貢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鐵道兵戰士,還有在-中榮立一等戰功的劉安林烈士,是白河縣和鄰近縣、市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清明節及…[詳細]
呂祥壁烈士陵園
  呂祥壁烈士陵園位于東海縣白塔埠鎮東首,占地面積約十畝左右。陵園南北長90米,南寬約40米,北寬約75米,四周青磚砌成圍墻,總長約370米。烈士墓碑為花崗巖結構,高約6米,座落在陵園中間。碑面陰刻“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呂祥壁烈士永垂不朽”。落款為“東?h各界人民”。碑下烈士瓷質遺像鑲嵌在一塊四周黑漆的方形花崗巖中。碑座有兩層蹭步,也由花崗巖塊石砌成,周圍青松環抱,碑后的展覽室內陳列著烈士遺物、生前事跡圖片和各種紀念品以及被救兒童的照片。在展室的東北角烈士犧牲處建呂祥壁烈士紀念亭。為雙層四角形仿古建筑,內豎石碑,高2米,碑面陰刻“呂樣壁烈士犧牲處”。陵園的南北各有一門。南門上方鐫刻“呂樣壁烈士陵園”…[詳細]
烏蘭浩特市烈士陵園
  烏蘭浩特烈士陵園,位于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園東側。烏蘭浩特烈士陵園始建于1948年,原址位于烏蘭浩特火車站東150米處。陵園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114平方米。陵園內矗立著一座烈士紀念塔,座北朝南,呈直立刺刀型,高15米。塔身正面鐫刻著-題寫“人民解放戰爭烈士紀念塔”的塔名,背面鐫刻著-書寫“為人民解放戰爭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的碑文。1975年,科右前旗政府對在“文革”中遭到嚴重損壞的烏蘭浩特烈士陵園進行重新修建。重建后的烈士紀念塔座東朝西,由原來的刺刀型改為火炬型,高18米。塔身鐫刻著-為原塔書寫的塔名和碑文。同時,新建了革命烈士靈堂和革命烈士紀念堂。2000年…[詳細]
習水青杠坡紅軍烈士陵園
  習水青杠坡紅軍烈士陵園位于習水縣土城鎮青杠坡村。1935年1月,中央紅軍占領遵義不久,數十萬國民黨軍向遵義地區發起圍攻,企圖阻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以及紅二、紅六軍團會師,并在烏江以北、長江以南的川黔地區“圍殲”紅軍。遵義會議后,紅軍在習水發起青杠坡戰役,進行了長達62天的轉戰。青杠坡戰役拉開了紅軍四渡赤水的序幕,在我黨我軍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紅軍化被動為主動、轉敗為勝的經典戰例之一。在這場慘烈的戰斗中,紅軍傷亡3000多人,殲敵3000多人,紅5團政委趙云龍等1000多名紅軍將士壯烈犧牲。為紀念青杠坡戰役犧牲烈士,陵園于1980年始建,占地面積7.6萬平方米,建有紀念碑、四渡赤水紀念館群、…[詳細]
高要烈士陵園
  樂城鎮是高要著名的革命老區,鎮內領村村是大革命時期西江地區較早開展農民革命運動的地方。高要烈士陵園位于高要區樂城鎮領村西南的長崗山山頂(北緯23°2240.8,東經112°1954.1),占地22畝,安葬著高要區各地106位英烈,陵園內豎有一領村革命烈士紀念碑,海拔高度80.1米,占地總面積3343平方米(含烈士陵園)。該紀念碑于1958年建成,在1980年和1994年又分別進行維修擴建。坐西向東,紀念碑分碑座和碑身兩部分,碑座占地面積158平方米,碑座高2.68米,整支碑高11.1米,正面嵌有“領村革命烈士紀念碑”云石碑刻1塊。紀念碑周圍筑砌了石欄桿,并栽種有30棵柏樹,使紀念碑顯得格外莊嚴…[詳細]
鄭村烈士陵園
  鄭村烈士陵園位于小店區黃陵街道辦事處鄭村社區西峰街25號。1948年10月5日,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發起小店鎮之戰,拉開了太原解放戰役的序幕。10月15日,小店鎮之戰結束后,解放軍揮師北上,由南北插入東山西側的孟家井,以切斷東山之敵歸路。經過兩晝夜戰斗,完成了切斷東山之敵歸路的任務,粉碎了閻軍經營多年縱橫數十里的堅固防御體系。1960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決定建立鄭村烈士陵園,將孟家井、王虎梁、北格等地散葬的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烈士的遺骨遷此安葬,奠基樹碑。烈士墓分布于墓區北部,建有墓冢1265座,共安葬烈士1531名,其中280名無名烈士分葬于后排14座大墓中。1988年,此處被公布為區…[詳細]
興國縣革命烈士陵園
  興國烈士陵園位于興國縣汽車站旁,內有烈士紀念塔、紀念亭、英名碑、廣場、飛機陳列館等建筑群。烈士紀念塔建于1957年,高18米,三級四面,磚混結構,塔頂為2米高的五角星,巍峨雄偉。烈士紀念館1957年建于雞心嶺,1977年遷入現烈士館內,由門廳、靈堂和五個展堂組成,占地1401平方米,展出興國23000多位著名烈士的生平、照片和部分遺物,并建有著名的馬前托孤、寧死不屈、洗衣隊員、江善忠跳崖、過雪山等藝術雕塑。1991年建成的“革命烈士英名碑”,呈五角回廊式,中間為英烈群雕,回廊鑲滿鐫刻全縣23179位烈士的英名的碑石。1995年1月,2001年7月先后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9…[詳細]
大溝烈士陵園
  大溝烈士陵園位于會寧縣大溝鎮韓岔村堡子社東山腳下,陵園南北長約80米,東西寬約40米,面積約2400平方米。陵園東埋有烈士墓7座,園正中有1985年會寧縣人民政府立的水泥碑一通,上 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碑文為:“解放初期,偽會寧縣常備自衛大隊長王匪五田,勾結地方-勢力,成立-組織,妄圖武裝-,顛覆我人民政權,甘肅軍區警衛團某連,于1950年11月奉命剿匪,全殲頑抗敵匪。戰斗中王金鎖、胡吉祥、樊學榮、劉長有、吳尚山、馮煥、周立水等七人,光榮犧牲,特立此碑,以資紀念!睋䲡䦟幹据d:當時有11名指戰員犧牲,其中4名烈士遺骨搬回原籍,故此陵園內有7座烈士墓。陵園西南約50米處,為王五田堡子…[詳細]
茌平縣烈士陵園
  茌平縣烈士陵園位于茌平縣振興街道田莊。1974年5月,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加強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茌平縣革命委員會在振興街道田莊(原城關公社田莊)建立了茌平縣烈士陵園。茌平籍著名烈士吳亞屋、李玉等人的骨灰移入烈士陵園。1998年,縣政府對烈士陵園進行翻修擴建,陵園保護面積達到7860平方米,其中紀念堂建筑面積568平方米、辦公室建筑面積249平方米。陵園北面靠近田地,東面、南面皆是居民房屋,西臨一條小路。園內植有柳樹、松柏等樹木,有小假山一座。紀念堂內陳列遺物3件,存放著32名烈士的骨灰。每年清明節期間,全縣都組織悼念烈士活動。茌平縣烈士陵園是茌平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許多機關、企事業單位常…[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一级性做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字幕高潮 | 亚洲欧美久久aⅴ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加勒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