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烈士陵園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烈士陵園篇

西順河二十六烈士陵園
  西順河二十六烈士陵園位于陵園路。 1945年2月17日(農歷正月初五),新四軍一師五十二團指戰員為了粉碎日偽軍進攻淮南的陰謀,保衛黃花塘新四軍軍部,保衛抗日根據地人民的生命財產,在西順河十堡進行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擊日偽軍的阻擊戰,一天內,共打退敵人14次沖鋒,擊斃日軍72人,偽軍200余人,我軍犧牲26人。新四軍副軍長張云逸在追悼大會上,高度評價這次戰斗,他說:“順河集這一次血戰,把日寇分兵八路進攻淮南、‘掃蕩’新四軍軍部的陰謀徹底粉碎。”為了紀念在順河集阻擊戰中光榮犧牲的26名烈士,當地政府和群眾在當年戰斗發生地張福河東,修建了烈士墓,立了石碑。1977年4月5日,為便于紀念活動的開展…[詳細]
抗日山烈士陵園
  抗日山原名馬鞍山,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西部蘇魯兩省交界處,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間,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以及濱海軍區的廣大軍民曾四次興工為死難烈士樹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是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國抗日第一山”之美譽。抗日山風景區,主題景觀抗日山烈士陵園是在抗日山戰爭時期,在紛飛的戰火中興建的。由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山東軍區、濱海軍區軍民于1941年春興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為抗戰犧牲的先烈建塔樹碑,是我國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園。抗日烈士紀念塔高14米,塔頂是一尊鐵鑄的八路軍戰士塑像,顯示著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慨。陵…[詳細]
灌云縣烈士陵園
  灌云縣烈士陵園建于1958年,占地30余畝,是西山公園的一部分。陵園坐落于大伊山西麓,南、北、西三面為山峰環抱,東面則鳥瞰縣城。依山勢建成兩個坡段,用花墻隔為兩院。前面正中聳立著氣勢恢宏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鐫原國家內務部長、中國革命“五老之一”謝覺哉同志的親筆題詞:“與日月同光”。碑前草坪如茵,是人們悼念先烈的-場地。碑側的高大龍柏四季常青,猶如忠實守靈的衛兵。前院兩側建有陳列廳。北廳存放著37位烈士的業跡和遺物,南廳存放著悼念烈士的挽聯、幀幅等。后院為烈士墓地,先后安葬14穴、20位先烈,其中有老紅軍王榮江、縣大隊副郝光勝、伊山區委副書記任樹云、民主人士吳辟初等知名烈士,還有玉蟾山戰斗無名英…[詳細]
湖西公園(湖西革命烈士陵園)
  湖西革命烈士陵園原名為湖西區抗戰烈士陵園,始建于1945年,是原湖西地委、專署、軍分區為集中安葬和悼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在湖西大地上的革命烈士修建而成。1946年,國民黨軍隊進犯單縣,陵園遭受嚴重破壞。1952年,湖西地委予以重修,并更名為湖西革命烈士陵園。1984年,在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等老干部和山東省民政廳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重建了紀念塔、西大門,新建了南大門,并對全園予以整修。1986年春,全國各地的湖西老干部、蘇魯豫皖四省六市二十多個縣的代表、單縣駐城機關、工廠、學校的干部、工人、學生等數千人舉行了新塔落成典禮。原湖西地委書記、鐵道部長陳璞如,原湖西青委書記、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原湖西地委…[詳細]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是為紀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時期至解放戰爭時期,華東地區犧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大型紀念性建筑群,是宣傳和弘揚沂蒙精神的重要基地,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陵園坐落在風景秀美、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商貿物流之都、濱水生態之城——山東省臨沂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由中國著名建筑史學家、建筑師梁思成先生主持設計,于1949年4月開始建設,初名“臨沂革命烈士陵園”,1986年10月,經民政部門批準改為今名,并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以來先后被中宣部、民政部、共青團中央、國動委等部委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詳細]
冀南烈士陵園
  冀南烈士陵園座落在南宮市城區,占地22萬余平方米,是河北省建園最早,占地面積最大,葬埋烈士較多的陵園之一。1989年8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冀南區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后有5萬余名革命先烈,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后人,1946年3月1日,冀南行署做出了在南宮城內修建冀南烈士陵園的決定,并成立了以王任重、宋任窮、馬國瑞等為主要成員的建園籌委會。陵園正門是一座坐西朝東的高大牌坊,在一條寬廣的柏油路和兩行參天翠柏映襯下,給人以莊嚴、靜謐…[詳細]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孝感市大悟縣城關鎮澴河東岸江崗山西麓。鄂豫邊區,虎踞中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里的革命斗爭如火如荼,風起云涌,僅大悟縣內就爆發了汪洋店、夏店、芳家畈農民暴-動和宣化店起義,隨后建立起蘇維埃政權。紅四方面軍曾在這里浴血奮戰,先后取得了三次反“圍剿”的勝利。紅四方面軍主力西進后,邊區人民先后配合紅25軍和紅28軍,又堅持了5年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抗日戰爭時期,邊區人民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1年,李先念-率領新四軍第5師和鄂豫邊區黨委、行政公署移駐大悟山,在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持下,5師健兒戰勝了敵偽頑的夾擊、包圍和經濟-,取得了反磨擦、反“掃蕩…[詳細]
英靈山膠東革命烈士陵園
  膠東革命烈士陵園,占地760畝,坐落在被稱為膠東屋脊的棲霞縣牙山前懷的英靈山上,陵園內有各種紀念建筑物311處,是中國共產黨組織人民群眾建成最早、紀念抗戰烈士最多、占地面積最大的抗戰烈士陵園。英靈山前麓烈士紀念堂內,珍藏著一百三十多件革命文物,并以專刊形式簡介了膠東抗日戰爭歷程及十余位膠東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跡。自紀念堂后拾級而上,歷經八百三十五級臺階直達英靈山頂峰,便是呈六角形的高聳入云的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陵園內收錄20850名烈士英名,安息著包括膠東抗戰時期黨政軍領導人理琪、林江、于克恭、王文及戰斗英雄任常倫,0-英雄王克山等著名抗日英雄。客服電話:0535-5494525、0535-549…[詳細]
閬中市紅軍烈士紀念園
  閬中是川陜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之一。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閬中轉戰3年,有2萬多名閬中優秀兒女參加了紅軍,曾在閬中開展了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強渡嘉陵江大型戰役。在冊英勇犧牲的紅軍烈士共8000余人,先烈們用忠誠、鮮血和生命譜就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永遠珍惜和紀念。1996年,閬中市委市府在位于與閬中古城隔江相望的黃花山一帶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館,主要用于紀念褒揚紅軍烈士、陳列紅軍烈士文物、傳播紅色文化、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5.12地震使其展館和大部分基礎設施嚴重受損,無法發揮其主要功能。我們積極搶抓災后重建機遇,對紅軍烈士紀念館…[詳細]
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四渡赤水紀念碑)
  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座落在赤水市城郊杉樹壩,于1986年修建,是全國第一個紀念“四渡赤水”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而修建的陵園,以其展現“四渡赤水”長征文化的真實性、完整性和獨特性,是其它烈士陵園無可替代的。作為謳歌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戰役、展現長征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教育基地,楊尚昆、聶榮臻、張震等黨、政、軍領導人相繼為陵園題詞。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于1990年4月被遵義地區行署命名為“遵義地區重點保護單位”,1998年5月被共青團貴州省委命名為“貴州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8月被中共遵義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遵義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5月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福利久久 | 熟女作爱一区二区视频 | 在线看黄Ⅴ免费网站免费看 |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女厕所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美女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