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烈士陵園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烈士陵園篇

羅田勝利烈士陵園
  羅田縣勝利烈士陵園位于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南面的磨兒石山,由滕家堡革命烈士紀念碑、陳列室和烈士墓等三部分組成。1926年夏,在董必武的指導下,共產黨員李梯云受中共湖北區執行委員會派遣,來羅田開辟革命工作。他回到故里滕家堡,發展黨組織,在金鳳樓建立了中共羅田支部(李梯云任書記),播下了革命火種。10月,在陳家畈東岳廟成立了中共商羅麻特別支部(肖方任書記),還相繼成立了肖家坳等10余個黨支部。在黨的領導下,還建立了農民協會、工會,組成了羅田第一支農民武裝-滕家堡農民自衛軍。土地革命戰爭初期,滕家堡劃歸商羅麻特別區,為支援商南起義作出了貢獻。1929年至1937年,紅十一軍三十二師、紅一軍、紅四…[詳細]
漣水烈士陵園
  漣水烈士陵園主要是為紀念漣水保衛戰革命烈士而修建。1946年10月19日,-整編第74師向江蘇省漣水縣城進犯。華中野戰軍第6師、第10、11縱隊及地方武裝頑強抗擊。25日,-整編第28師第192旅從淮陰趕來增援。經過激戰,-軍被擊潰,退至淤黃河南岸。30日,新四軍發起反擊,至11月1日,殲滅第192旅大部和整編第74師一部。敵-退回淮陰、淮安。此次戰斗歷時14天,殲-軍9000余人。12月13日,-整編第74師又向漣水進攻。華中野戰軍第6師、第10縱隊第6旅及第7師第19旅等部奮戰13天,殲敵4000余人,16日撤出漣水城。新四軍傷亡4000余人,第10縱隊司令員謝祥軍在10月23日的戰斗中犧…[詳細]
富江鄉革命烈士陵園
  富江鄉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通化縣富江鄉政府所在地富爾江村西北1公里處山腳下,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3300平方米。是為紀念“四保臨江”戰役中,第三次臨江保衛戰中犧牲的48位革命烈士修建的,1968年11月落成。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國民黨為實現占領東北的野心,以“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侵犯策略,糾集重兵向我以臨江地區為中心的長白山根據地進行了四次大舉進犯,我東北民主聯軍在遼東軍區政委陳云、司令員肖勁光、副司令員肖華指揮下,按照堅持南滿、鞏固北滿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作戰方針,取得了“四保臨江”戰役的偉大勝利。第二、三次臨江保衛戰主要在通化縣境內進行,參戰主要部隊為我…[詳細]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二師烈士陵園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二師烈士陵園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市)塢根鎮西山下村。1928年秋,中共溫嶺縣委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派常委柳苦民等人到離縣城15公里的塢根建立革命根據地。1929年4月,在塢根先后建立了街頭、西山下、洋呈、寺基等黨支部,并發動群眾開展抗租反霸斗爭。后通過籌款買-、收繳地主武器、改編土匪武裝等,建立起第一支農民武裝-赤衛隊,后來逐步發展成游擊大隊。1930年7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二團,8月擴編為紅二師,柳苦民為主要領導人,下轄塢根、青嶼、楚門(海上)3個游擊大隊、直屬特務隊和天臺游擊隊,總人數(不包括天臺游擊大隊)有700余人。在國民黨的--下…[詳細]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福州市鼓樓區文林路將軍山東南麓。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建于1979年,占地130余畝。陵園主體建筑群由福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烈士墓、軍人墓、長安堂和辦公樓等組成。建筑面積4941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臨下,氣勢雄偉,莊嚴肅穆。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大門的兩側門擇榕城“三山”為特征,從正門沿332級臺階拾級而上,首先進入福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館為三層樓式,平頂重檐,廳周四廊,雄偉壯觀。該館于1995年建成開館,全館陳列面積285平方米,以雕塑、油畫、圖志和烈士遺像、遺物、革命文物圖片等資料為主,反映福州人民革命斗爭的光榮歷史,以史育人,展示先烈的豐功偉績。紀念館的首層為序廳…[詳細]
興縣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
  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城區北側,建成于1953年,占地8000余平方米。1989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呂梁地委、行署命名為“呂梁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陵園依玉京山而建,下院有仿古大門、悼念大廳、各級保護標志等建筑;中院花園有龍泉小橋;上院正中矗立著晉綏解放區烈士紀念塔,塔身四周分別有毛澤東、賀龍、林楓、李井泉、武新宇同志的題詞。紀念塔前兩側建有六角亭,塔后一排五孔窯洞為晉綏烈士紀念室。窯上方兩層展室內陳列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犧牲的晉綏烈士的英雄事跡和166位縣…[詳細]
龍川縣革命烈士陵園
  龍川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龍川縣老隆鎮鐵場坑。龍川地處東、韓江上游,革命斗爭歷史悠久。早在大革命時期,龍川邑人受“五四”--影響,為尋求革命真理,或遠洋勤工儉學,或在穗參加“宣講員養成所”學習,學習并傳播馬克思主義革命思想。1925年,隨二次東征抵龍川的共產黨人黃覺群等人,在家鄉建立了黨組織,成立縣農民協會、總工會、共青團等革命群團組織,積極開展工農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龍川黨組織奉上級黨組織指示,成立了蘇維埃政府,開展系列的工農武裝斗爭,領導蘇區軍民與國民黨當局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谷諔馉帟r期,中共廣東省委派麥文到龍川重建黨組織,在重建的中共組織領導下,利用合法名義創辦《龍川日報》,舉辦“青年…[詳細]
循化烈士陵園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烈士陵園位于循化縣城東尕莊,2009年10月搬遷至現址。建于1955年8月,位于循化縣城天池北路,2010年10月擴建,并與二軍紀念館合并。陵園占地5500平米,其中建筑面積1079.3平米,墓區面積542.3平米,廣場1709平米,陵園內建有烈士陵園展廳、二軍紀念館展廳及接待室,并分別修建烈士紀念塔、二軍紀念塔和二軍強渡黃河時的“英雄救英雄”雕塑。配備修建了花壇、廣場照明、自來水、排水等設施。園內安葬著1949年12月13日在循化縣街子鎮查加溝平叛中,英勇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軍一師一團一連的指戰員及地方干部共98位烈士。還有1958年4月在循化縣崗察鄉、文都等地平息-武裝叛…[詳細]
西佛烈士陵園
  西佛烈士陵園 西佛烈士陵園位于西佛鎮西南半公里處,在沈盤公路北側,周圍林木參天,郁郁蔥蔥。在這里長眠著為解放戰爭而光榮犧牲的53名烈士。陵園四周紅磚墻圍繞,占地90平方米。正門上鐫刻著“烈士陵園”四個大字,兩側的對聯是:“撫今追昔,悼念革命先烈;繼往開來,保衛紅色江山”。陵園分前后兩院,前院中央高聳著紀念碑,碑高10米,正面碑文:為解放戰爭而光榮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碑后:1954年10月25日立。陵園兩院分界處有碑坊,長3米,高2米。碑坊兩側有對聯。上聯是:“為有犧牲多壯志”;下聯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碑文概敘了為建立人民政權而壯烈犧牲的韓逸民等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跡。介紹了“西佛遭遇戰”的經過…[詳細]
漢沽烈士陵園
  漢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6年,位于濱海新區漢沽新開北路,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1976年地震后在原址重建,歷經數次維修改造。陵園是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國防教育基地,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漢沽烈士陵園共分四個區域,分別是位于陵園中部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西側的烈士墓區、位于北側的國防教育區和革命烈士紀念館。陵園中央聳立的是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巧米,由花崗巖砌成,上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鏤金大字。每年清明、五四、國慶等重大節日期間,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小學、駐津部隊官兵等社會各界來此開展形式多樣的悼念活動。漢沽烈士陵園內長眠著120名革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日本久久香蕉一本一道 | 欧美日韩中文精品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理论在线中文字幕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