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

保安革命舊址紀念館
  保安革命舊址紀念館位于志丹縣城北炮樓山麓,1966年10月正式建館,2006年3月與文物管理所合并。志丹縣原名保安縣,1936年4月為紀念民族英雄劉志丹,將保安縣更名為志丹縣。保安革命舊址是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期間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央機關及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領導人在此居住期間,先后召開了21次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發布和實施了諸多影響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重大政策、決定,如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領導紅一方面軍西征,實現了紅軍三大主力在西北大會師,宣告為期兩年的萬里長征勝利結束;毛澤東在此期間曾寫下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關于蔣介石聲明的聲…[詳細]
解放忠信鎮戰斗舊址
  解放忠信鎮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忠信圩鎮老街一帶。1949年3月初,東二支主力三團由鄭群親自指揮,在高陂寨擊潰國民黨保一團兩個連和連平縣警隊謝岳臣部之后,整個東江上游的形勢發展很快。5月中旬,保十三團團長曾天節率部起義,使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東二支部隊轉戰東江上游,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摧毀了這些地區的-據點,分布于東江各地的國民黨-軍隊也已緊縮河源城一帶。面對這個大好形勢,九連地委以及連和縣人民政府作出了拔除忠信-據點,解放全忠信的決定。同時指派連和縣副縣長鄧基指揮,吳文輝帶領忠信柘陂武工隊為主力,進軍忠信。5月下旬,鄧基回到柘陂;5月22日,鄧基在華南小學召開會議,對解放忠信圩鎮作了部…[詳細]
長校村李岳亮住宅紅軍標語舊址
  長校村李岳亮住宅紅軍標語舊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長校村主村靠長校學校的小河旁。1931年1月中旬,紅12軍34師101團(團長楊遇春、政委連勛)進駐清流里田、長校一帶協助福建省委工作團開展工作,幫助地方建黨、建政和開展分田、分地運動,并在長校一帶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謝、黃石坑、長校和江坊等鄉蘇維埃政權。嗣后,紅12軍所部、由福建紅19軍改編的紅34師等部紅軍亦曾先后在此活動。該建筑原為一鄒姓老中醫住宅,紅軍傷病員常于此處接受治療,此處被當地群眾稱為紅軍醫院。留存于此的標語,亦是在這時期所寫,標語位于舊宅正廳左側墻面、左側橫屋墻面及下廳左廂房外墻。共有5版10幅,分別為:A版2幅,內容是“…[詳細]
屏山紅三軍團司令部舊址
  屏山紅三軍團司令部舊址地址:石城縣屏山鎮屏山村事件發生年代:1934年屏山紅三軍團司令部舊址位于屏山鎮屏山村鏡面排組。建于清道光年間,為天井式客家民居建筑。座西朝東,磚土木結構,懸山頂,面寬69.4米,進深22米,占地面積1526.8平方米,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1934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紅三軍團受命駐守中央蘇區北部石城,與進犯中央蘇區的敵軍進行過英勇頑強的戰斗,史稱“石城阻擊戰”。為遲滯敵軍向中央蘇區中心地域的進犯,保障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的安全集結與戰略轉移,贏得時間,紅三軍團遵照中革軍委的命令,在石城以北約五十華里的縱深地域內,設置了三道防線,展開了石城阻擊戰。整個戰斗十分慘烈,紅…[詳細]
中共后東特委、省委交通站舊址
  中共后東特委、省委交通站舊址位于龍川縣老隆鎮水貝村黃氏大宗祠。1941年2月,中共東江后方特別委員會(史稱“后東特委”)在老隆水貝村一合面屋成立,書記梁威林,下轄中共紫金、五華、河源、龍川、和平、新豐縣委及連平縣工委黨組織,黨員1100多人。后來,黨組織還發展到興寧、惠陽等邊境地區,轄區人口170萬。是年冬,中共地下黨員黃用舒(國民黨老隆區區長,水貝村人)為解決黨組織活動經費和人員給養,以振興家鄉工業名義,帶頭捐資籌款,在村上的“黃氏大宗祠”內辦起了星光染織廠。以染織廠的公開合法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活動。該廠既是后東特委機關又是中共粵北省委駐老隆交通總站的掩蔽點(站長藍訓才兼染織廠經理)。黃氏…[詳細]
龍川縣青年抗日先鋒隊總隊舊址
  龍川縣青年抗日先鋒隊總隊舊址位于龍川縣佗城中心小學。1938年底,劉汝深率“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東江區隊”抵老隆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在龍川縣黨組織和抗日東江區隊的宣傳發動下,龍川抗日救亡保家衛國的熱忱日漸高漲,建立了許多抗日救亡機構與團體,如龍川縣抗敵后援會、龍川縣民眾抗日戰時動員委員會及其政工隊、龍川抗日自衛團等,各區、各鄉抗日救亡組織亦相繼誕生,如抗日自衛隊、農救會、民眾抗日自衛協會、青年救亡先鋒隊、青年工作團等。為統一領導全縣各抗日組織和抗日團體,形成更強大的民眾抗日力量,龍川當局決定于1939年2月28日在縣城小學(今佗城中心小學)禮堂召開大會,成立全縣青年抗日統一組織——龍川青年抗日先鋒…[詳細]
何新屋戰斗舊址
  何新屋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大湖鎮油村何新屋。當時的何新屋總面積約有6000平方米,居住人口約500多人,周圍有7米高的圍墻,四方還有12米高的樓閣和非常牢固的大門,只要把大門關上,沒有重武器裝備的敵人,難以進入屋內。何新屋靠近路邊,路過的敵人近在咫尺,方便進行襲擊。1948年3月30日,敵人在洋塘崗受到我軍有力阻擊后不敢戀戰,拼命往何新屋方向逃跑。得知消息后,農會會長何恩壽即召集民兵布防,民兵們信心十足、毫無畏懼,持-堅守在各自的戰斗崗位上,等待敵人經過,伺機給予打擊。當敵人經過何新屋時,守在東門狗洞的民兵何娘健、何娘珍兩人使用一臺2米多長、4公分口徑的大抬-(土炮)上足-,裝上幾十粒手指大的鐵…[詳細]
安岱后浙西南革命根據地舊址
  松陽縣安岱后蘇維埃舊址1935年5月,劉英、粟裕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來到我縣安岱后、楓坪、小吉一帶,并以此為根據點,與當地的革命青年陳鳳生、盧子敬、陳丹山等人開辟了浙江第一塊革命根據地——浙西南游擊根據地;建立了浙西南特委(麗水市委前身)、浙西南軍分區(麗水軍分區前身);成立竹溪區委和根據地內的第一個紅色政權——竹溪蘇維埃政府;組建了根據地內的第一支人民游擊隊——松遂龍游擊隊;成立了第一支正規部隊——紅軍挺進師第十五支隊,后改為第五縱隊,粟裕稱這支部隊是由浙西南地區領導干部、黨員、進步青年組織的第一支人民子弟兵。農民領袖“三巨頭”——陳鳳生、陳丹山、盧子敬,為保衛紅色政權、保衛革命根據地,在這…[詳細]
王荷波策反馬尾海軍舊址
  王荷波策反馬尾海軍舊址位于福州市馬尾區馬尾鎮舊客運碼頭邊馬江社區前街177號的潮江樓,始建于清末,初時開茶樓,后兼辦旅社、菜館,原為2層磚木結構建筑,1930年,潮江樓毀于大火,重建后改為3層磚木結構建筑。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當年秋,時任中共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的王荷波同志(1927年中共五大當選首任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接受黨中央的委派從上海回到福州。他此行的特別使命是廣泛發展統一戰線,策反馬尾海軍,迎接北伐軍入閩。10月,北伐軍東路軍入閩作戰,北洋軍閥張毅所部第一軍從漳州向福州方向潰退;11月26日,張毅部隊到達烏龍江南岸,準備過江進入福州組織頑抗。當時,王荷波同志以中國共…[詳細]
中共平原省委舊址
  中共平原省委舊址,建于1949年至1950年,1952年11月原平原省撤銷后,由新鄉地區行署接收,第二年成為新鄉地區黨校。1959年11月劃黨校西部平原省省委舊址主樓為豫北賓館。中共平原省省委舊址自1950年建成至今已經歷五十余年。 中共平原省委舊址建筑群現存建筑有主樓一座、輔樓四座,坐南朝北。主樓為平原省省委-辦公樓及省委辦公廳辦公樓,平面呈“十”形,占地面積1242.64m2,建筑面積為4056.08m2,其主體建筑主樓分為兩部分,中間部分為四層平屋面,兩邊為三層平屋面;兩側次樓為兩層坡屋面。通長84.74m,主樓一層地面、樓梯間、衛生間及次樓地面均為水磨石,次樓樓梯間及二層以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大胸视频 |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性爱免费视频网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 亚洲一区在线国产 | 亚洲视频在线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