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

湘鄂西赤色軍政干部學校舊址
  湘鄂西赤色軍政干部學校舊址位于荊州市石首市東升鎮焦山河社區。1930年10月,紅2軍團南征,紅軍后勤機關交湘鄂西特委領導,洪湖軍校遷石首焦山河,更名為湘鄂西赤色軍政干部學校(簡稱焦山河軍校)。軍校由中央軍委派到湘鄂西蘇區工作的劉鳴先擔任,軍校配政委、教育長、軍需長等,教官處有政治、軍事教官30余人。焦山河軍校共選招學員700余名,其中女學員30名。此外,湘鄂西各縣為提高地方武裝的政治、軍事素質,也抽調200多名干部到軍校委托培訓。1930年12月10日,湘鄂西赤色軍政干部學校在焦山河北街草坪上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軍校的學習生活緊張而有秩序,每天堅持三操兩課一游戲。即清晨出操跑步,午飯前和晚飯前…[詳細]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仙源橋頭王家屋。舊址坐東朝西,磚木結構,民居建筑,風火墻,由南北兩棟并列連通,前后兩進,共4廳12房,總面積1023平方米。1932年4月12日,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與湘鄂贛省委一同由修水上衫遷駐萬載小源。至今,省蘇舊址南屋仍留存當年書寫的“馬克思路”、“列寧之路”字樣。省蘇駐扎小源后,于1932年5月4日召開了第一次執委會,會議討論和分析了當前形勢,通過了工作計劃。隨后,省蘇發布了一系列通令、法令,對裁判、教育、土地、衛生、糧食、稅收等工作問題作出指示和規定。8月,全省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小源橋家山韓家祠召開,會議通過了土地問題、紅軍問題等11…[詳細]
鼎湖沙浦農民協會舊址
  鼎湖沙浦農民協會舊址位于現鼎湖區沙浦鎮沙二村陳氏“長房祠”東齋。該建筑始建于明代末期,為四合院式磚木結構,兩進深,三開間,分東西齋,均為硬山頂,面積約200平方米。1926年4月,廣東省農民協會西江辦事處主任周其鑒和高要縣農民協會主席謝大德等人到沙浦開展農-動,周常住在熟人陳益芝家里,召集村中最貧苦的農民骨干陳進、馮三娣、陳福昌、陳友等人開會,研究開展沙浦農-動之事。不久,成立了沙浦鄉農民協會,其辦事處(又稱聯絡站)就設在陳氏“長房祠”的東齋內。沙浦鄉農會主席陳進,副主席馮三娣,農民自衛軍隊長陳福昌、副隊長陳友,他們經常在辦事處研究開展農-動工作和部署反擊-地主豪紳的武裝進攻。沙浦鄉農會及農民…[詳細]
中共莆屬特委舊址
  中共莆屬特委舊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區新縣鎮霞瑤村霞瑤自然村。1930年11月,中共莆屬特委機關從白沙澳柄鄉轉移到新縣外坑鄉,駐霞瑤村。在特委書記鄧子恢的領導下,紅軍游擊隊在霞瑤、外坑開展土地革命,積極發展革命積極分子,壯大隊伍,同年12月成立外坑鄉蘇維埃政府。外坑蘇區形成后,政治影響迅速擴大。周圍群眾紛紛要求紅軍到他們村斗霸。為此,特委決定由鄉赤衛隊留守外坑、霞瑤,保衛紅色政權,紅軍主力向外出擊,擴大蘇區。從12月中旬,紅二支隊先后到白云、泗洋、梅洋、水辦、南壇、金芝等地打土豪、分浮財,得到各地貧苦農民的熱烈擁護。外坑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紅軍游擊隊活動范圍的擴大,引起國民黨地方當局的極大震動,特別是…[詳細]
華美女學堂舊址
  華美女學堂舊址年代:1912 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船山區育才路街道辦事處玉竹社區簡介:華美女學堂位于育才路街道辦事處玉竹社區遂寧中學校內,是一所教會學校。始建于民國二年(1913年),由基督教衛理公會傳教士岳太太、施太太等人捐建,又稱施岳樓,以資紀念修建者。后改為涪江女子小學學堂,現為遂寧中學的校長辦公室。磚木結構歐式風格建筑,兩樓一底。坐北朝南,面闊18.55米,進深18.3米,通高約13米。石質臺基高0.2米。小青瓦坡屋頂,瓦頂中央置0,0正面開有寬大玻璃窗。底樓低矮,高僅2.1米,正面用磚封閉,砌有長方形磚構花窗作裝飾;一、二樓四周環繞寬大…[詳細]
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
  延安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位于延安寶塔山南面的龍灣山。1937年1月中央紅軍進駐延安城后,開始行使政權的建設、管理和統治。在吸取瑞金司法經驗的基礎上,于同年7月設立了延安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開展司法和立法工作。延安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成立于1937年7月9日,其前身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辦事處司法部,謝覺哉、董必武、雷經天、王子宜、李木庵、馬錫五等先后擔任邊區法院院長或主持工作,法院內設民事法庭,刑事法庭,檢察處,書記室,司法行政處,總務科和監獄等機構。高等法院在黨中央的重視支持下,接受邊區政府的領導和邊區參義會的監督,獨立行使司法職權。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先后履行了三級三審制…[詳細]
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
  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老街”東端。原系吳氏宗祠,是一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據《高淳縣志》記載,吳家祠堂建于明朝末年,面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共三進,第一進是戲樓,樓上觀樂臺(戲臺),樓下是通道,臺前是露天劇場,可容納千余觀眾。第二進叫享堂,現作為展廳,陳列的歷代磚、石雕刻,技術精湛,價值很高。第三進是祭殿,現在作為展覽廳使用。1938年6月中旬,新四軍先遣支隊和一支隊先后進入蘇南茅山地區,引起日軍的密切注視。日軍調兵遣將向新四軍剛開辟的茅山根據地掃蕩,為粉碎敵人掃蕩,一支隊特命司政機關分散轉移。8月,一支隊政治部在劉炎主任率領下轉移到高淳縣城淳溪鎮一帶。1938年8月,為開…[詳細]
陜甘寧邊區兒童保育院舊址
  陜甘寧邊區兒童保育院舊址位于寶塔區河莊坪鎮陵園路。陜甘寧邊區兒童保育院成立于1938年10月,院址先后設在延安柳林和安塞白家坪。李芝光和凌莎先后任院長。保育院下設保育、總務、教育三個股。院內分為乳兒、嬰兒、幼稚、小學四個部。保育院在艱苦的歲月中,為培育革命的后代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績,被譽為革命的搖籃。抗日戰爭時期,奮戰在抗日一線的八路軍將士,他們犧牲后,其子女大部分流離失所,他們面對戰亂,有的無家可歸,有的沿街乞討,有的寄養在根據地老鄉家而丟失,活著的孩子仍在戰火中面臨死亡的吞噬。宋慶齡、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同志聯名建議中央,盡快成立保育院。1938年,中央決定創辦保育院,收養這些孩子。19…[詳細]
岳北農工會舊址(捷三公祠)
  捷三公祠——衡山岳北農工會舊址位于衡陽市衡山縣白果鎮白果村大屋組。1923年4月,中共湘區委員會為貫徹黨中央關于開展農民運動的號召,充分利用湖南軍閥趙恒惕與譚延闿之間的矛盾,特派遣劉東軒回岳北開展農民運動。劉東軒回到岳北后,秘密進行串聯發動,很快發展了彭桂峰、楊仕潤、李甘林等一批積極分子。不久,中共湘區委員會又派遣謝懷德回岳北,進一步加強岳北地區農運工作的領導力量。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作,白果地區的農運工作不斷取得進展。劉東軒、謝懷德等馬上將秘密的岳北農民俱樂部,公開地從祥吉興飯店點搬到堰腦頭劉捷三公祠,正式更名為湖南衡山岳北農工會。在農會中加上“工”字,表示與水口山工人相聯合,也表示工農握手…[詳細]
漳浦縣委成立舊址
  0漳浦縣委成立舊址位于漳浦縣馬坪鎮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馬坪中心校。 大革命失敗后,漳浦一批0人李聯星(時任0閩南特委委員、0福建臨委執委)、陳元宰等在馬坪鎮后康村的馬坪育才學校以教學為掩護,宣傳革命道理,整頓農會組織,發展農民入黨,成立黨支部。農民參與革命斗爭熱情迅速高漲,出現了被福建省委稱之為“漳浦農民黑夜成群尋找0,要求加入”的景象。1928年1月10日,在0人領導下,馬坪農會向-軍第11軍實行武裝-抗捐,揭開福建農民武裝--新軍閥斗爭帷幕。-農民遭到-,死傷數人。“一·十”慘案發生后,0福建臨委特委致函漳浦黨組織,接到省委指示信后,大坑、丹井、馬坪、官潯相繼成立了黨支部。在這個基礎上,于19…[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亚洲第一AV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不卡AV中文 |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