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

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舊址
  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舊址位于和平縣熱水鎮中興村羅氏祠堂。1934年夏,羅響(方華)、張覺青在熱水創辦了東華小學,該校就設在羅氏祠堂內,羅響任校長,張覺青任教導主任,聘請羅鏡清、王守中等先進青年為教員。1938年初,中共廣東省委派遣麥任(麥文,東莞人)到東江上游恢復和發展黨組織。同年5月,麥任在老隆經黃用舒(建黨對象)介紹認識了羅響,并與羅響同赴和平熱水,對羅響、張覺青進行深入考察。麥任深感羅、張已經成熟,決定先發展羅響入黨,再由羅響發展張覺青入黨。羅響、張覺青入黨后,又發展了葉鏡芬入黨,并于1938年6月成立了中共和平縣黨小組,羅響任小組長,上屬中共龍川支部領導。1938年6月至8月,黨小組先…[詳細]
中共中央上海局機關舊址
  中共中央上海局機關舊址位于江蘇路389弄21號(原永樂村21號),1946年底,國共和談破裂,全面內戰開始。次年,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劉曉為書記,管轄上海、長江流域、西南各省以及平津地區黨的組織和工作,必要時還領導香港分局。1947年5月中共中央上海局組織開展了反饑餓、反內戰。的--,并逐步發展至全國60多個城市,形成反對國民黨-派的第二條戰線,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的正面戰場。由王辛南以私人的名義租下江蘇路永樂村21號整幢樓房,作為中共上海黨的秘密機關,并由張執一、方行兩家老幼遷入居住,作為掩護。民國36年1月后,此處先后成為中共中央上海分局、中共中央上海局的秘密機關,直到上海解放。除了中共…[詳細]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部舊址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部舊址位于福州市臺江區下杭路238號(原下杭路108號)。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成立后,在抗戰初期,為了擴大抗日統一戰線,先后通過各種渠道建立公開或半公開活動組織,廣泛組織動員民眾投入抗日運動。1938年4月,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主任王助指示地下黨員鄭挺、舒誠等人籌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福州隊。1938年6月初,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部正式成立,鄭挺任總隊長,歐陽天定任副總隊長,舒誠任黨團書記,活動場所設在臺江區下杭路108號生順茶行(現為臺江區下杭路238號)歐陽天定家。民先福州總隊主要任務是在黨的領導下,廣泛團結愛國進步青年,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在黨的領導下…[詳細]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舊址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舊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鎮。1946年下半年,國民黨撕毀停戰協議,占領張家口之后,全面發動內戰,揚言占領邯鄲,毀滅邊區。為使邊區主力部隊減輕保衛邯鄲的沉重負擔,邊區首腦機關迅速由邯鄲郊區返回武安,駐扎在冶陶鎮。1946年至1948年間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曾駐此地,劉伯承、鄧小平、李達、薄一波、董必武、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戰斗和生活,著名的“華北財經會議”、“大軍挺進大別山南征會議”、“土地會議”、“整黨整風會議”在此召開。中央局、軍區下屬各單位分別駐治陶和冶陶附近各村,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駐三王村。從1946年10月至1948年春,中共晉冀魯豫中央軍、晉冀…[詳細]
中共知行小學支部活動舊址——石馬壩知行小學
  石馬壩知行小學(現犍為縣石溪鎮石馬村小學)位于犍為縣石溪鎮石馬壩村4組。1940年2月,中共樂山中心縣委將眉山縣委負責人李公表調離眉山,經康煤廠會計股長吳昌位介紹,到石溪鄉石馬壩私立知行小學任教,任教務主任,黨內關系直接與梁華接頭。1940年下學期開學時,知行中學附屬小學與知行小學合并,改為石溪第二小學。由于學生人數增多,教師缺額大,共產黨員帥德昌調到該校任高年級三班班主任。1941年春,共產黨員李銀輝、帥世祺到石溪第二小學任教后,隨即建立中共知行小學支部,李公表任書記,隸屬樂山中心縣委領導。中共知行小學支部成立后,根據上級指示積極開展工作。按照“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總…[詳細]
黃橋戰斗指揮部舊址
  黃橋戰斗指揮部舊址位于泰興市黃橋鎮。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1982年3月黃橋戰斗指揮部舊址1940年泰興縣黃橋鎮包括: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蘇北行政委員會;黃橋戰斗前沿指揮部;支前委員會等。…[詳細]
杭州綢業會館舊址
  杭州素有“絲綢之府”之美稱,隨著杭州絲綢業的發展,一種為滿足行業聚議和解決糾紛需要的組織——行會,及其建筑——行業會館,也應運而生。杭州最早的絲綢行會,出現在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并于忠清巷建立了行會議事之所——觀成堂。光緒三十年(1904),因場地局促,無法滿足絲綢從業者--、議事的需要,宋錫九等人提出“復創遷地改筑”方案,并獲得眾同業者贊成。此后,綢業巨賈王達甫、蔣延桂、徐吉生、丁立中等集資在保信巷(今直大方伯)內重建觀成堂,于宣統三年(1911)初開始建造新廈,民國三年(1914)九月竣工,耗銀幣5.8萬元。整個建筑占地20畝,層樓疊起,氣勢巍峨。主要建筑有武帝殿、觀成堂、天章閣、…[詳細]
中共華北局城工部舊址
  0華北局城工部舊址,位于泊頭市政府南1500米的勝利街北頭。舊址座西朝東,東西長46米,南北寬20米,總占地面積920平方米。建筑為山西民居式格局,四梁八柱式磚木結構,平頂,正房5間,進深6米,間寬3米;左右側房各3間,前房與側房之間有一夾道,寬2米。大門朝南開在南夾道內。北有一便門,可通向外院,建筑均高8米,四周各開屋門1個,每間屋都有券頂窗戶四個,自前屋步出,為前庭院,南北各有側房4間。院內有水井一口,青磚砌成,深約10米。據當地老人介紹,此建筑原系山西一家商人在清末時建造,初為當鋪,開過藥店,辦過夜校等。1948年2月至12月,0華北局城工部自滄縣搬遷至此,并在此為確保平津戰役的勝利做了…[詳細]
紅二、六軍團桃源指揮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紅二、紅六軍團桃源指揮部舊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無產階級革命家賀龍、蕭克指揮紅軍在桃源與國民黨反動派作戰、創建革命根據地留存的紅色遺跡。1934年12月16日,紅二、紅六軍團為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從大庸出發,遠襲桃源,并于12月17日取得浯溪河戰斗的勝利,占領了浯溪河、陬市和桃源縣城等桃源縣境大部分地區。紅二、紅六軍團指揮部隨之設立于縣城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在此期間,賀龍、蕭克指揮紅軍開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動。派部襲擊常德守軍,迫敵不能動彈。召開群眾大會,宣傳紅軍政策和抗日主張,破除了國民黨反動派散布的“紅軍殺人放火、共產共妻”的謠言。打開桃源監獄,救出地下黨員和無辜群眾。廣泛發動群眾…[詳細]
寧里紅軍學校舊址
  寧里紅軍學校舊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區莊邊鎮鳳際村寧里自然村。抗日戰爭初期,中共閩中工委(閩南特委)機關仍設在寧里,直到1941年9月遷到長樂南陽村。閩中黨組織領導游擊隊在寧里開荒種地,建窯燒炭的同時,于1938年至1940年秋舉辦紅軍學校,輪訓莆田、仙游、福清、長樂、永泰、泉州等縣、區干部,鞏固和發展基層組織。1938年8月,閩中工委在寧里紅軍學校舉辦10多人的訓練班,參加訓練班的人員來自莆田、仙游、福清、長樂等地,其中婦女占大部分。1939年2月20日,莆田中心縣委在寧里舉辦黨員干部訓練班,培訓支書及一部分區委,為期兩星期。學習的課程有統一戰線、黨的工作、軍事常識等,蔡文煥、張伯庭、楊杞松負責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免费在线观看的a | 日本韩国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911精品亚洲 |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色色 | 亚洲精品萝福利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