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

國民大會堂舊址
  南京人民大會堂即原國民大會堂,坐落在長江路264號(前林森路),坐北朝南,全部建筑為鋼筋水泥結構,連屋面平頂及地下室共5層,配有冷暖氣、消防、通風、水電、衛生等設備,正面呈凸型,內廳走廊寬暢,廳頂呈拱型,與一墻之隔的江蘇美術館渾然一體,交相輝映。墻體為斬假石,門樓上方鑲嵌有“人民大會堂”5個斗大的金字,顯得古樸而又端莊。大會堂建成于1936年5月5日。1935年9月,孔祥熙等與委員提出在首都建筑國民大會堂,可以國立戲劇音樂院及美術陳列館充用,得到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同意。所擬的建筑計劃及一切設備均要適合國民大會堂之用,將來既可作為劇院,又可為會場,一舉兩得,不致浪費。1935年11月20日,…[詳細]
安源工人補習學校舊址
  安源工人補習學校舊址是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萍鄉紅色旅游景點,位于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安源五福齋巷內,為二層磚木結構樓房,面積約800平方米,周邊有一米余寬的檐廊。  工人補習學校是為安源工人運動作出了突出貢獻的0人李立三創辦的。李立三(1899年—1967年),原名李隆郅,又名李能至,湖南醴陵縣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9月回到上海后,由0中央派駐湖南。不久,按照毛澤東的布置,李立三來到安源工作,著手籌辦平民小學,招收約40名工人子弟免費入學,并親自任教,其經費主要由勞動組合書記部和湖南平民教育促進會承擔。在辦學過程中,李立三以訪問學生家長的名義,廣泛接觸工人,了解各方面情況,…[詳細]
周家鹼聯席會議舊址
  周家鹼聯席會議舊址位于延安市子長縣李家岔鎮陽道峁村委會周家鹼村陽灣。1935年2月以前,陜北和陜甘邊是被國民黨軍隊分割開的兩塊根據地,活動著兩支紅軍武裝。陜北根據地和紅27軍及其他紅軍武裝隸屬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領導。陜甘邊根據地和紅26軍及其他紅軍隸屬中共陜西省委領導。兩地、兩軍之間雖互有聯系和配合,但基本上是各自活動。為了集中力量對付敵人,中共陜北特委和中共陜甘邊特委于1935年2月5日在安定縣(今子長縣)周家鹼村召開了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工農紅軍西北軍事委員會,統一了兩地黨、政、軍的領導,并確定了粉碎國民黨政府對陜北根據地第二次“圍剿”的戰略方針。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書記…[詳細]
姚氏大宗祠(潮陽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舊址)
  姚氏大宗祠(潮陽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舊址)位于潮陽區文光街道棉城中山中路,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公元1602年(明萬歷三十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姚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距今已四百余年。祠初衷為紀念宋末民族英雄、潮陽縣令姚鼎及明代潮中“三鳳”:順天府治中、撫州府通判、京闈解元姚琛,南京兵部郎中舉人姚璦,南京戶部主事、廣西參議、進士姚紹等名臣而建。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兵到潮陽討伐降元都統陳懿、潮州知府劉興期間,姚鼎謁見文丞相并被任命為潮陽知縣。時值兵荒馬亂…[詳細]
中共劉集支部舊址
  大王鎮位于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黃河三角洲南部,全鎮總面積122平方公里,轄1處省級經濟開發區,97個行政村,27個居民小區,境內常住人口16萬人。大王鎮是革命老區,這里建立了全省乃至全國最早的一批農村黨支部,保存并傳播了全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誕生了鄧天一、李耘生、李玉堂、丁萊夫、張太恒等諸多仁人志士,出現了清河大地第一支抗日武裝力量,第一屆廣饒縣委就誕生在大王劉集。劉集村黨支部建立于1925年春,是山東省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劉良才任黨支部書記,劉英才、劉洪才為委員,隸屬中共濟南地方執行委員會。1927年8月,在劉集黨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廣饒特支,劉良才任書記,兼任劉集黨支部…[詳細]
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
  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位于邵陽市邵陽縣塘田市鎮對河村夫夷河畔(原邵陽縣第四中學)。1938年夏,中共湖南省委為了在湘西南山區開辟抗日根據地,時任湖南省文化界抗敵后援會研究部主任呂振羽受黨組織委派,在塘田市創辦塘田戰時講學院,旨在培養抗日軍政干部。呂振羽(1900—1980),湖南邵陽金稱市鎮溪田村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盧溝橋事變后,奉命回湘組織湖南文化抗敵后援會,任常務理事和研究部主任。1938年夏,中共湖南省工委派遣呂振羽回家鄉創辦塘田戰時講學院,邀請國民政府-副院長覃振掛名任院長,呂振羽任副院長兼黨代表,主持實際院務。學院于1938年6月開始籌備,9月開學,分研究班和預備班二級,其專修…[詳細]
日本工農學校舊址
  日本工農學校舊址位于延安市寶塔區寶塔山南側山腰。舊址整體分為瓦房區、磚石混合結構區和土窯洞區。瓦房區整體呈長方形,坐北朝南,東西長76米,南北寬5.6米,面積為425.6平方米。學校北接寶塔山,南臨寶塔山溝,西臨寶塔山村,東臨市民房舍。學校成立于1940年10月,隸屬于八路軍總政治部,校長為日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岡野進(野坂參三),趙安博、李初梨先后任副校長。日本工農學校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一所教育改造日本戰俘的學校。日共書記岡野進(野坂參三)擔任校長,副校長趙安博,1943年4月以后由對敵工作部副部長李初犁兼任副校長。校址設立在延安寶塔山半山坡。原有的兩個大教室,由延安市木器廠的兩戶工人保護…[詳細]
天津基督教青年會舊址
  基督教青年會舊址時代:1914年落成地址:天津市南開區東馬路94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基督教青年會舊址(今天津少年宮)于1913年5月23日舉行奠基禮,1914年10月16日落成。建筑為四層大樓,外墻混磚結構,內部以木質結構為主,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按照當時國際青年會統一標準模式建造,是最具典型性的歐美教會式風格建筑,內有閱覽室、會議室、健身房、禮堂、宿舍、教室等,頗具規模。天津基督教青年會舊址坐北朝南,東臨東馬路,南北原與民宅相接(今已全部拆除)西與文廟相鄰,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絕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從美國直接航運到中國…[詳細]
江頭鄉農會舊址
  四會江頭鄉農會舊址位于現四會市黃田鎮江頭村委會上寨村南端(民國時期,黃田屬廣寧縣管轄,新中國成立后劃歸四會縣)。該建筑建于清代,磚木結構,深兩進。主體建筑為四合院式布局,面積375平方米。左側有廚房等附屬建筑,面積。1993年12月進行了維修,次年2月18日修葺竣工。四會市人民政府在祠門右側嵌設云石陰刻碑文志之,并以舊址建筑外墻邊為起點,正門由門口至曬場空地30米,左側至村道10米,右側和后面各延3米為該舊址保護范圍,再向外各延2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1924年8月21日,陳伯忠在第一屆農-動講習所學習畢業后,被委任為中央農民部駐廣寧特派員,回廣寧開展農-動。經過陳伯忠的深入宣傳發動,江頭鄉農民…[詳細]
泰順農民暴動舊址
  1929年,泰順全縣遭受百年罕見的旱災,而國民黨政府不顧農民饑荒,于1930年1月初在全縣推行量田加稅政策。泗溪白粉墻村的木偶藝人曾官遇忍無可忍,起來反抗。他和曾清連、包從建三人以“青幫會”的民間組織形式吸收了大批貧苦農民入會,提出“除捐滅稅,反對量田”的口號,還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武器,并擬定了-計劃。4月12日,農民武裝隊伍首次在泗溪南溪與國民黨浙保四團一個連交戰,國民黨兵敗逃,繳獲洋槍5支。6月下旬,曾官遇等率領800多人的農民隊伍到松垟鄉上仁垟山峰上立寨安營,建筑了兩個山寨,取名“雙鳳寨”。 面對農民隊伍的壯大,國民黨泰順縣當局坐立不安,于是調兵鎮壓。1930年7月初,吳興發等18名“青幫…[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aⅴ日韩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bd | 正在播放最新AV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动图 | 亚洲亚洲中文字幕无线码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页 | 日韩国产传媒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