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舊址篇

桐梓山工農游擊隊指揮部舊址
  桐梓山工農游擊隊指揮部舊址位于衡陽市衡南縣廖田鎮陽合村西面2公里處。這里地處原衡陽、耒陽和常寧三縣邊界山區,今屬衡南縣廖田鎮林場。1925年,當地腿有殘疾的木匠何炳林,帶領族人在桐梓山秘密組織洪門圈子會,他們公開劫富濟貧,響應者達130余人。1927年5月21日長沙馬日事變后,5月27日,衡陽又發生了沁日事變。國民黨反動派瘋狂鎮壓革命,到處追殺共產黨人和進步群眾,-籠罩著衡州大地。當時,中共衡陽縣委領導群眾轉入地下斗爭。共產黨員、縣農運組織部長資歌鋏,發動并指揮衡陽東鄉的5支武裝隊伍,其中一支便是中共黨員李育松率領的農民赤衛隊在桐梓山一帶活動。資、李二人廣泛接觸圈子會成員,積極宣傳革命道理,在…[詳細]
吉林大學教學樓舊址
  吉林大學教學樓舊址原名東北電力學院石頭樓。位于吉林市船營區長春路169號,今東北電力大學老校區主教學樓后。地理坐標:北緯43°49′16.0,東經126°29′51.8,高程202米。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11月24日,吉林大學教學樓舊址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吉林大學教學樓舊址始建于1929年,1931年建成。是吉林大學創立時期的主體教學設施。由主樓、東樓、西樓三座建筑組成,皆用長方形花崗巖砌成,故亦稱“石頭樓”。設計者為中國著名建筑設計大師梁思成。主樓兩層(不包括地下室),占地面積3383平方米,平面略稱“T”形,屋脊兩側有鴟吻,正門…[詳細]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
  大革命失敗后不久,浙南農民武裝斗爭風起云涌,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視。1930年1月,中央派金貫真巡視浙南 。3月,中央軍委派胡公冕等到浙南領導武裝斗爭。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在永嘉正式成立,軍長胡公冕,政委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杰,下轄三個團(師),最盛時達6000余人,軍部設在五氵束鳥 村。紅十三軍是當時編入中央軍委序列的全國14支正規紅軍之一,它以永嘉、溫嶺、永康為活動中心,進行大小戰斗百余次,足跡遍及浙江南部20余縣。但由于黨內“左”傾錯誤的指導,紅十三軍斗爭最終遭到失敗。 紅十三軍斗爭雖然失敗,但它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和農村封建勢力,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國民黨“圍剿”中央蘇區的…[詳細]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舊址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位于涉縣遼城鄉石門村蓮花山下,占地面積200余畝,因安葬有抗日戰爭中為國殉難的著名抗日烈士而得名,又因安葬有我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當地人稱它為“左權將軍墓”。整個墓地分三層陳列:第1層為圓形蓮花池,第2層是左權將軍紀念塔,紀念塔四周刻有朱德“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及彭德懷、羅瑞卿、楊秀峰、薄一波、戎武勝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筆題詞。第3層是左權將軍墓。以左權墓為中心,左側嶺上是冀南銀行第一任行長高捷成烈士和第二任行長賴勤夫婦的墓地。左側前方嶺上是范筑先將軍和楊裕民先生紀念塔。左后方洼地是《新華日報…[詳細]
史家寨晉察冀邊區機關舊址
  史家寨村位于阜平縣城東北20公里處。抗日戰爭期間,這里是晉察冀邊區和冀晉區(后改為北岳區)黨政軍領導機關駐地。分布在史家寨及其附近村莊山坡上的一排排窯洞,便是當年邊區機關的舊址。從雷堡村至史家寨大東溝,東西8里,從紅土山村至史家寨村下漕溝,南北6里,方園近50平方華里地帶中的史家寨、雷堡、廟兒臺、家北、槐樹莊、紅土山6個村莊中的大小17道山溝里,共挖有石窯洞400多個,建土坯楦窯100多個。1983年阜平縣人民政府公布史家寨窯洞群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43年秋,日寇對阜平縣進行了三個月的“大掃蕩”,大量房屋被毀。在住房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晉察冀邊區領導機關發揚延安精神,親自挖窯洞住。當地群眾也…[詳細]
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
  河南省范縣、清豐縣。1940年在清豐縣成立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區委和軍區。1944年5月冀南區黨委并入,成立平原分局。同年8月,分局遷到清豐縣城東南約15公里的單拐村。分局舊址已廢,現僅存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為一四合院,坐東向西,東屋三間內當年設司令部,南屋兩間瓦房是楊勇舊居。鄧小平舊居在東西大街中間路南,原有樓房三間已廢,僅存磚券拱門。…[詳細]
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舊址
  1940年10月,新四軍與八路軍在大豐白駒鎮勝利會師,鞏固和發展了華中抗日根據地,譜寫了中國抗戰史的光輝篇章,也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紀念這一中華民族抗戰史上的重大轉折,1986年,大豐縣委、縣政府在獅子口會師舊址樹立“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碑”。近年來,白駒鎮圍繞“旅游興鎮”的工作思路,緊扣“會師勝地”的文化品牌,把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作為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全面實施紅色聚力行動,不斷強化原址保護、研究闡釋、文化創造、宣傳教育、旅游融合等重點環節工作。每年前來會師紀念地舊址參觀學習、重溫歷史、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干部群眾、大中小學生絡繹不絕。當年參加會師的兩軍將士后人…[詳細]
洲湖紅五軍戰斗舊址群
  洲湖紅五軍戰斗舊址群(含紅五軍軍部舊址(曹家祠),紅軍標語群(曹生垣民居、曹光宗民居),-俘虜關押所(京丞公祠),狗爬嶺山腰戰壕,狗耳朵西山頂和東山頂掩體,水灣西山頂掩體和戰壕,亭子東山頂戰壕,水灣東山頂掩體,狗爬嶺古道暗堡,清江潭“十八堆”-墓冢,紅軍烈士墓)紅五軍戰斗舊址群位于江西省安福縣洲湖鎮三湖村曹家自然村及“狗爬嶺”山峰等一帶。沿古山道可直達吉安縣官田、永陽等地。“狗爬嶺”山脈屬羅霄山脈在安福南部向東延伸段,山高林密,連接永新、吉安等地。普查隊在該村復查“紅軍標語群(縣保)時,向當地村民詢問了相關歷史背景,原安福縣委辦退休干部曹生垣、村民兵連長劉文清、村委主任譚鐘昌、文書楊贊美、支委…[詳細]
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
  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位于倉巷24號,建于清末。1938年8月,新四軍一支隊政治部在劉炎主任率領下轉移到高淳縣城開展地方工作,在此建立辦事機構。對外稱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1938年6月中旬,新四軍先遣支隊和一支隊先后進入蘇南茅山根據地掃蕩,為粉碎敵人掃蕩,一支隊特命司政機關分散轉移。8月,一支隊政治部在劉炎主任率領下轉移到高淳縣城淳溪鎮一帶。1938年8月,為開通茅山抗日根據地和皖南新四軍軍部的通道。一支隊政治部決定由宣傳科長戈白章、張春生、侯日千、華仁義等四同志組成民運工作組,在高淳縣城開展地方工作,對外稱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他們利用國共合作的合法身份,向廣大店員、工人、學生宣傳黨的抗日救亡…[詳細]
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
  永定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省革委會、湘鄂川黔省軍區舊址位于張家界永定區解放路41號。舊址原系大庸縣城1918年修建的天主教堂。1933年冬至1936年春,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領導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4年10月,為了策應中央紅-移,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蕭克等率領下,發動湘西攻勢,挺進湘西,11月24日,攻占了大庸。同年11月底至12月間,先后在大庸縣城天主堂建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中共湘鄂川黔省委(1934年11月~1936年2月)書記:任弼時;委員:任弼時、賀龍、關向應、夏曦、…[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综合福利亚洲区在线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阿v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色婷婷丁香五月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 | 最新日韩欧美理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