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館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館篇

甘工委紀念館
  甘工委紀念館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廣武門后街鄧家花園內,展覽共分四個單元,全面展示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以蘭州為中心建立的國統區主要組織及其活動,以詳實的文獻、檔案、圖片、實物史料為載體,并借助繪畫、雕塑、沙盤、電子觸摸屏、聲光電模擬、多媒體影像資料等手段,再現黨在甘肅國統區的光輝戰斗歷程。早在1924年,在北京等地求學的甘肅青年張一悟、胡廷珍、葛霽云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又有金自山、安世徽、馬元鳳、張雅韶、吳鴻賓、胡文斗、汪洋、韓縉、岳凌洲、田生榮、楊海清、袁子猷等一大批甘肅籍青年加入黨組織,他們成為馬克思主義在甘肅早期的主要傳播者。大革命時期,隨著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革命高潮的來臨,大革命運動逐漸…[詳細]
崔致遠紀念館
  崔致遠紀念館位于揚州唐城遺址博物館西南角,占地十八點六畝,總建筑面積為一千九百五十六平方米,采用唐代建筑風格,與唐城博物館及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該館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即紀念堂、展廳和研究中心。紀念堂內塑造崔致遠塑像,并展示崔致遠在揚州的有關場景和他的著作《桂苑筆耕集》及唐代揚州城模型等;展廳主要展示崔致遠在揚州供職、筆耕、交游等歷史資料;研究中心主要用于征集、收藏、展示各國專家學者研究崔致遠的成果、論著、史料和文物。…[詳細]
龍山會議紀念館
  龍山會議舊址位于閩侯縣荊溪鎮桃田村龍山。龍山位于福州市閩侯縣與晉安區交界的山嶺中,原屬桐口鄉,現屬荊溪鎮桃田村。這里山高坡陡,叢林茂密,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是地下黨人活動的區域,是革命老區村。抗戰勝利前夕,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派莊征到福州聯系過去隱蔽下來的少數黨員,開展城市工作。莊征來到福州后,聯系了孟起、林白等人,開始發展組織,建立據點,開展活動。在此基礎上,于1945年8月建立了中共閩江工委(簡稱江委)。江委以福州城市為中心,以福建農學院、協和大學等大中學校為工作重點,通過學生工作,大力發動群眾,開展愛國--,同國民黨腐敗統治作斗爭。1946年11月25日至1947年1月15日,在中共福建…[詳細]
清澗路遙紀念館
  路遙紀念館位于清澗縣石咀驛鄉王家堡村開館,該館占地5332平方米,建筑面積1006平方米。展廳分為“困難的日子”“山花時代”“大學生活”“輝煌人生”“平凡的世界”和“永遠的懷念”6部分,共展出和收藏路遙生前的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音視頻等珍貴實物及資料600余件,真實再現了路遙“短暫而輝煌”的一生。路遙原名王衛國,出生于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因病辭世,享年42歲。7歲時因家庭貧困,路遙被過繼給遠在延川縣的大伯。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期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后,任《陜西文藝》編輯,1982年加入中國作協。其最重要的作品是198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人生》及…[詳細]
千燈顧堅紀念館
  顧堅紀念館座落在千燈古鎮棋盤街轉折處西側,北離延福寺、世界第一大玉佛不遠,南近秦峰藝術館,其環境非常幽靜。紀念館原是顧炎武12代孫顧子玉的三妹夫家謝宅,由顧子玉于民國初時建造,當時是一幢四開間三進磚木結構樓房,座西朝東,沿街而筑。而此宅建國后,曾是千燈人民銀行營業處、供銷社臨時經銷部、總工會俱樂部、鎮文化站址等。于2002年冬至2003年近一年的落架維修,現成了三進兩樓、中天進、后花園之古建宅園。外觀粉墻烏瓦,古樸典雅。讓出這幢壯觀的古院落,耗資70萬元進行維修布置,設顧堅紀念館,真可謂推陳出新,舉措非凡!紀念館大門上方,懸掛著紅底金字的“顧堅紀念館”的匾額,是昆山書法家、千燈鎮旅游顧問程振旅…[詳細]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中國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譚家橋戰役而修建的紀念館,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緊靠合銅黃高速譚家橋出口和G205國道旁風景秀麗、交通便捷。館內展出大量由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收藏家羅文田個人收藏的珍貴紅軍革命文物實物與圖片,再現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戰斗歷程和崢嶸歲月。黃山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這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2006年譚家橋鎮黨委政府決定在該鎮中墩村石門崗興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從2006年開始運作,引進外來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紅色收藏家羅文田投資創建紅軍北上抗日紀念館。同年11月紀念館項目立項,2007年8月1日開工建設。項目占地5萬平方米,…[詳細]
衡山縣農民運動紀念館
  衡山縣農民運動紀念館位于衡山縣開云鎮沿江大道9號。衡山縣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篷勃興起的農民運動,在全省、甚至全國,頗負盛名,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923年4月,毛澤東和中共湘區委員會派遣劉東軒、謝懷德回衡山開展農民運動。9月16日,衡山岳北地區成立了岳北農工會。這是湖南第一個農會組織,是全國第三個農會組織。它是湖南農民運動的旗幟,為湖南省和全國以后的農民運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創造了寶貴經驗。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上半年,衡山縣農民運動迅猛發展。1926年4月,衡山就有多個秘密農民協會在活動。北伐戰爭勝利后,衡山農協組織開始公開活動。到當年7月底止,已有區農協13個,鄉農協203個,農協會員2…[詳細]
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
  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位于石家莊市華北烈士陵園的最北面。沿著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的中軸線,一直向北,就到了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拾階而上,入口處,肅穆、厚重的太行山脈的浮雕墻上“紅色太行,永恒的見證;英雄河北,不朽的歷史”幾個紅色大字醒目耀眼。1919至1949年間,河北軍民不畏--、英勇斗爭,付出了巨大犧牲,創造了偉大業績,河北軍民為中國革命做出的歷史貢獻永垂史冊。紀念館經過一年多的陳列布展,全方位展示了這段歷史,填補了我省同類展覽的空白。“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帷幕,河北大地革命運動風起云涌。河北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故鄉,是中共黨組織建立最早的省份之一,是大革命和土地革…[詳細]
馬欄革命紀念館
  馬欄革命紀念館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距旬邑縣城53公里,屬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馬欄革命紀念館建成于2009年,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二層全框架結構,2011年6月份完成了陳列布展,共展出圖片800多幅,實物600多件,其中涉及黨的統一戰線、民族工作圖片30多幅(件)。陳列展示采用圖片、實物、人物雕塑、浮雕、硅膠人物、場景復原、泥塑及電子書、電動地圖、幻影成像等聲光電子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關中特區、關中分區革命史實。馬欄革命根據地曾是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是許多革命青年北上延安的重要通道,還是我黨我軍購運戰略物…[詳細]
鄧寶珊將軍紀念館
  鄧寶珊將軍紀念館位于秦州區城南五里處的慧音山巔,坐南面北,東側為風景秀美的南郭寺景區,為一進二院式仿古建筑風格。1994年11月開工建設,原規劃面積12 畝,建成主紀念亭一座7間,建筑面積277平方米,并完成了周圍部分配套設施建設。2009年,天水市委、市政府將鄧寶珊將軍紀念館二期工程確定為全市重 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該項目將在原紀念亭的基礎上總投資1350萬元,建設總面積20畝,主要建成了游廊、紀念亭、山門及廂房、照壁、四合院、游客中 心、文化交流中心,總建筑面積1926.13㎡。新建停車場、道路硬化、廣場鋪設面積達4237.88㎡,綠化面積7175.99㎡。目前,鄧寶珊將軍紀 念館現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网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在线码日本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综合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丝瓜 | 日本精品videos | 又色又爽又高潮的视频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