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館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館篇

忠應廟與王安石紀念館
    忠應廟位于東錢湖東岸下水村,前有蝴蝶山和二靈山左右護持,兩山間一泓碧水形成下水港灣。后為福泉山群峰環抱,中有一溪流淌,其地僻靜幽雅。廟祀宋時鄞縣縣令王安石,鄉人稱“王安石廟”。廟建于明嘉靖年間,現存廟堂為清嘉慶年間重建。離忠應廟約2里的綠野村,建有一座“靈佑廟”,亦祀王安石。據《鄞縣通志》記載,廟本建于山之深岙,里人致祭深感不便,且年久失修,遂有移地建廟之議。兩村村民爭相于本村建廟,各不相讓,于是下水村村民漏夜搶得王荊公像,建廟于下水。綠野村村民爭得荊公神主牌位,建廟于綠野村。由此可見,當地人民對這位地方官的愛戴之情。目前兩廟均存,下水村王安石廟較為壯觀。該廟曾于清同治四年重修,至今已有1…[詳細]
冀南革命紀念館
  冀南革命紀念館于2009年開始籌建,2011年12月全部落成。紀念館位于河北省邢臺市任縣縣城的城東,即任城鎮游雅街北側、陸澤路西側的歷史文化公園內,與公園設計融為一體。紀念館總投資1500萬元,占地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主題工程高7.6米,周圍綠化面積15350平方米,種植了各種草坪及喬木。館內展廳分為兩部分,陳列700余幅圖片、2個文物沙盤、5處雕塑、百余件文物,藝術地再現了當年革命烈士追求光明、投身革命、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冀南革命紀念館不僅是革命老區任縣展示豐厚紅色文化底蘊的標志,而且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紀念館展廳由兩部分組成冀南暴-動和冀南抗戰展廳:…[詳細]
義和團運動紀念館
  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2000年10月,中國史學會、中國義和團研究會、山東大學和威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了“紀念義和團運動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威縣樹立了“義和團運動一百周年紀念碑”,認定義和團領袖、威縣沙柳寨村人趙三多1898年在威縣蔣莊馬場樹“助清滅洋”旗幟宣布起義,為義和團運動正式開端,確立了威縣是義和團運動發源地。為充分發揮義和團運動的紀念和教育兩大功能,威縣投資800多萬元動工修建義和團紀念館,它位于威縣縣城的義和廣場南端,2003年10月建成并對外開放。紀念館融地方特色、民族風格和現代建筑格調于一體。館內陳列著全面反映“義和團運動”的大型展覽,陳列面積2000…[詳細]
片馬抗英紀念館
  片馬抗英紀念館  片馬是祖國邊疆的重要邊防前哨之一,也是怒江州對外開放的窗口,國家二類邊貿口岸即片馬鎮所在地,這里曾是絲綢之路古西南通道之一,同時又是邊疆各民族在十九世紀初抗擊英國殖民侵略的主戰場。為紀念片馬人民抗英斗爭取得的勝利,見證歷史,宏揚愛國主義思想,促進改革開放,在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館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落成完工。 一九八九年五月,怒江州人民政府將片馬抗英勝利紀念館定為第一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定其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七年四月,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館建成十多…[詳細]
白沙起義紀念園
  白沙起義紀念園位于海榆中線160公里處,瓊中縣紅毛鎮番響村東側,始建于1987年,坐北朝南,后依德倫山,前向黎母嶺尖,占地面積62畝。1987年9月,為了紀念黎族領袖王國興、王玉錦于1943年8月12日領導黎、苗族同胞發動白沙起義的光輝事跡,原自治州人民政府撥出資金,動工興建白沙起義紀念碑。白沙起義為瓊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在中國少數民族革命斗爭史和中國人民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毛澤東對白沙起義高度評價,指出“中國少數民族自發起義,主動尋找共產黨,建立革命根據地,王國興是有代表性的一人”。紀念園包括紀念碑、紀念館、紀念雕塑墻、王國興頭像及附屬設施等部分。紀…[詳細]
王杰烈士陵園
  王杰烈士陵園位于江蘇省邳州市張樓辦事處,距市區6公里。是為紀念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王杰與1967年開始興建的。主要紀念保護設施有依次建有犧牲地點保護亭、事跡陳列館、紀念廣場、烈士墓、刻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墻等。是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國家2A級紅色旅游景點。1982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位省級烈士紀念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民政部公布其為國家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65年7月14日,濟南部隊裝甲兵某部工兵一連班長王杰同志,到原張樓公社執行民兵訓練任務,在地雷發生意外0的危急時刻,毅然撲向炸點保護了現場的12名基干民兵和人,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共產主義頌歌。為…[詳細]
新四軍皖西革命紀念館
  在風景秀麗的萬佛湖南岸,群山環抱之間形成一塊開闊沖地,湖光山色之中坐落著一幢徽派建筑—韋家大屋。1938年5月到1939年6月,高敬亭將軍率新四軍四支隊在東港沖韋家大屋駐扎了13個月。韋家大屋當時是一個韋氏家族居住地,共有20多間房屋,韋氏家族是當地名門望族,也是開明紳士,韋家人堅決支持抗日,自愿把房屋的一大部分讓出給四支隊使用,四支隊離開東、西港沖以后,又把房子還給了主人。1991年,韋家人把房屋贈送給國家。自1980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重視下,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韋家大屋)先后被批準為“舒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舒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少先隊教育基地”、“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詳細]
南京陶行知紀念館
  南京北郊風景秀麗的勞山腳下,有一塊曾經名聞中外的土地——曉莊。20世紀20年代末葉,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布衣下鄉,在這里創辦了一所新型的試驗鄉村師范學校,即曉莊師范。同時根據他創立的“生活教育”理論,進行大膽的教育革新,開始了一項為世人矚目的偉大的“曉莊試驗”。但僅僅維持了三年,曉莊師范就被國民黨當局無理封閉。陶行知魂牽曉莊,一直想把曉莊師范恢復起來,繼續曉莊的試驗,然而直到逝世終未如愿。人們把陶行知安葬在這里,讓他長眠在他心愛的曉莊土地上。1982年8月,陶行知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江蘇省和南京市政府撥款70余萬,在當年“犁宮”(原曉莊師范大禮堂)舊址上興建了陶行知紀念館新…[詳細]
臨潼扁鵲紀念館
  臨潼扁鵲紀念館是以紀念我國東周偉大的中醫學家秦越人扁鵲而設立的綜合性歷史紀念館。坐落于秦兵馬俑博物館東五公里的南陳村,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中醫藥史博物館。扁鵲和華佗并稱中國古代“神醫”他以自己的實踐首創了中醫的“四診法”,也就是“望、聞、問、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馬遷在《史記》當中專門寫了扁鵲的傳記。因此,扁鵲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進入正史的醫生。扁鵲,姓秦,名越人(公元前407—310年)今河北任丘人,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傳記的醫學家。大約生活于公元前5世紀,長期在民間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齊、趙、衛、鄭、秦諸國。他的醫療經驗極其豐富,曾編撰過頗有價值的《扁鵲內經》9卷和《扁鵲外經》12卷。扁鵲…[詳細]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
  霍元甲,字俊卿,是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世居天津小南河村,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他武藝出眾,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霍元甲故居位于西青區小南河鎮小南河村,始建于清同治初年,是一座青磚瓦頂的農家小院。1986年西青區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園,用以紀念霍元甲這位名震中外的愛陣!武術家。1991年,故居被列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擴建了霍元甲陵園,辟為“霍元甲故居紀念館”。紀念館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園兩部分組成。故居坐北朝南,為小三合院式清代民宅建筑,正面是一明四暗五間正房,東、西各有廂房…[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6热热热综合精品 | 亚洲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Ⅴ片 | 在线看的国产网站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