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碑篇

虎門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
  虎門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位于虎門鎮則徐社區鵝公山山頂,GPS坐標:北緯22°4912.1,東經113°3943.0,海拔高程50米。1938年10月23日,日軍占領虎門。虎門軍民繼承反帝反侵略光榮傳統,奮起反抗,寫下了華南地區抗戰史上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抗戰勝利后,為告慰陣亡忠魂和死難同胞,當地政府發動虎門各界人士捐資,在鵝公山頂修建“虎門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1946年4月20日,紀念碑建成,太平29個團體及虎門駐軍總共3000余人集合舉行揭幕典禮及公祭大會,對陣亡的抗戰將士和死難同胞致以哀悼。這座紀念碑已成為虎門軍民不屈不撓、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象征,也成為日軍侵略罪行的…[詳細]
初坑村十八烈士紀念碑
  初坑村十八烈士紀念碑(又稱正坑十八烈士紀念碑)位于東坑鎮初坑村獨嶺,GPS坐標:北緯22°5907.0,東經113°5531.3,海拔高程9米。1946年4月上旬,東江縱隊第一支隊第二大隊第一中隊的30多名指戰員集結在東莞寮步鳧山樂平圍(俗稱簕棚圍)村后的荔枝園里,被當地-武裝發現。4月16日,國民黨軍隊和當地-武裝對他們進行突然襲擊。該中隊迅速向大嶺山方向突圍撤退,駐東坑正坑村休整。20日凌晨3時許,該中隊被駐寮步的國民黨第五十四軍三十六師一○八團第三營一個連和寮步聯防隊共200多人包圍。游擊隊員迅即突圍,與敵人進行激戰。戰斗持續至上午11時,由于敵眾我寡,有18名游擊隊員在突圍中壯烈犧牲。…[詳細]
永春紅軍烈士紀念碑
  紅軍烈士紀念碑位于永春縣橫口鄉福中村橫口中學后山上。1929年8月22日,朱德率紅四軍到永春縣福鼎(現橫口鄉福中、環峰、福聯村)開展革命活動。由于之前在大田石牌格遭到軍閥盧興邦所部阻擊,部分戰士負傷,加上時值酷暑,瘧疾、痢疾流行,官兵患病甚多。一部分傷病員經福鼎當地民眾細心幫助得到醫治。8月28日,朱德率紅四軍離開福鼎,準備返回閩西,留下40多名重傷病員和400塊銀元,交托當地群眾治療看護。這些重傷病員被安置在郭氏家廟,得到細心醫護,不少人很快康復歸隊。一些紅軍戰士因傷病情較重不幸去世,群眾按照當地習俗為之入殮。還有幾名紅軍戰士,在當地安全生活數年之后才離去。1992年,為紀念在福鼎病故的紅四…[詳細]
犀牛陂革命烈士紀念碑
  犀牛陂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大朗鎮犀牛陂村井水尾,GPS坐標:北緯22°5211.8,東經113°5241.0,海拔高程46米。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曾在犀牛陂與敵人展開過多次戰斗,一些游擊隊員在作戰中英勇犧牲。東莞解放初期,犀牛陂村群眾找到其中的兩位烈士的骸骨,裝好埋在村中的一座小山包上,用水泥密封好。1975年春,為紀念這兩位烈士,犀牛陂大隊在這座小山包上修建烈士紀念碑。2007年8月重建。該紀念碑坐東南向西北,麻石砌筑,碑高2.01米,底座長1.4米,正面刻著“革命烈士紀念碑”7個紅字,碑兩側種植柏樹,碑旁邊新建有紀念碑管理用房。這…[詳細]
華安革命紀念碑
  華安革命紀念碑位于華安縣華豐鎮草坂村寨仔山頂。1949年11月18日,華安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在革命進程中,無數志士仁人為華安的解放與建設,發展與進步,殫精竭慮,乃至流血獻身,創立了不朽的光輝業績,譜寫了嶄新的歷史篇章。為弘揚長輩們的革命精神,激勵后人繼往開來,中共華安縣委、縣人民政府于1990年11月動工興建華安革命紀念碑。華安革命紀念碑占地2畝,建筑面積400平方米,主碑座北朝南,高16.28米,由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題字“華安革命紀念碑”。碑座正面碑文由原縣委書記王復興、縣長孫孔強撰寫。碑座背面銘刻71名烈士英名:林擔水、陳上士、陳登壽、陳淵業、陳明興、呂興、陳泉水、蔡鐵錘、林樹木…[詳細]
松柏朗革命烈士紀念碑
  松柏朗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在東莞市大朗鎮松柏朗村。為紀念東江縱隊猛豹大隊政委李少清等6位烈士及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一名游擊戰士而建。1945年6月9日,駐東莞寮步的日軍100余人,沿莞樟公路出動搶糧。東江縱隊第一支隊猛豹大隊在黎貝嶺截擊日軍,斃傷敵35人。戰斗中,大隊政委李少清等6名指戰員英勇犧牲。當日下午5時,駐松柏朗村的猛豹大隊和村民在該村為李少清等6名抗日烈士舉行隆重葬禮。1948年春,該村群眾把與國民黨軍隊作戰犧牲的一名游擊戰士附葬于此。1961年9月,松柏朗村按當地傳統習慣,把7名烈士的骸骨裝于靈塔,呈一字形排列。1963年8月,建成靈塔屋式樣,此為紀念碑的雛型。1983年12月2日,該…[詳細]
大嶺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大嶺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在東莞市大嶺山鎮中心區大嶺山公園內。為紀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大嶺山犧牲的120多位烈士,大嶺山人民公社委員會于1966年8月投資建造了總占地面積100平方米的大嶺山革命烈士公墓。1983年10月,大嶺山區公所撥款重修,擴建為大嶺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總占地面積擴大到400平方米,由東莞市人民政府撰寫碑文。2001年8月,大嶺山鎮人民政府在建設大嶺山公園的同時,再次撥款100多萬元,拆舊重建,于2001年10月竣工。擴建后的紀念碑總占地面積2997平方米。碑柱與公墓、紅棉樹同在南北走向的一條軸線上。碑柱的正面對著烈士們當年戰斗過的大嶺山一帶群山。碑柱高9.7米,主體骨架為鋼…[詳細]
紅軍強度鴨池河天險紀念碑
  紅軍強度鴨池河天險紀念碑鴨池河——烏江之上游,清畢路(321國道)的咽喉要道,水深流急,兩岸峭壁,史稱“天險”。1936年2月2日,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肖克、-等同志的率領和當地群眾的配合下,勇敢機智地從古渡口(今鴨池河鐵橋下1公里處)強渡成功,進占黔西。2月5日,賀龍、肖克、關向應等在黔西縣城新川祖廟賀龍駐地召開重要會議(史稱黔西會議),決定大黔(西)、大(方)、畢(節)地方實施戰略轉移,開辟革0據地,建立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滇川黔革命委員會人民政權。為紀念紅二、六軍團長征時強渡鴨池河,1985年,黔西縣人民政府在鴨池河左岸小箐坡頭(距今國家級旅游資源東風湖風景區2公里),…[詳細]
抗日英烈紀念碑
  抗日英烈紀念碑民國34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所建,又名得勝碑,立于縣城東門口。碑體系將文廟石牌坊上一粗長石柱改制成,為方形。碑高5米,每方寬0.5米,建有碑座。碑正面刻有抗戰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大字,背面陰刻有國魂紀千秋,左右兩面陰刻有序文。現此碑掩沒于東門口護城河南岸一私人宅基下。…[詳細]
高橋革命烈士紀念碑
  高橋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宜昌市興山縣高橋鄉長沖村委會背后山頂上)高橋是巴興歸蘇區中心地帶,早在1928年,共產黨員黃中平深入高橋蘇區發展地下黨組織。1930年,共產黨員陳慎州、陳慎勤創建中共高橋區委會,區、鄉蘇維埃政府和組建游擊隊、游擊中隊,帶領高橋軍民對敵展開斗爭,取得了2次反“圍剿”斗爭的勝利。1930年8月18日,國民黨巴興歸3縣聯防“剿共”團在官田嶺制造了慘無人道地“籮稗子”慘案。曹友娣、王發祥、蔣英才、楊直亮等17名共產黨員和革命干部壯烈犧牲。高橋革命烈士紀念碑于1987年5月1日由興山縣民政局支持修建。2006年4月,宜昌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宜昌市老區建設促進會、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等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 亚洲专区日韩专区欧美专区 |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 在线日韩中文自拍 | 亚洲日本文字天天更新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