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碑篇

大水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
  大水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是海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瓊山區三門坡鎮大水村后面的坡地上。管理單位是?谑协偵絽^民政局。大水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始建于1957年,碑四周筑有圍墻,總占地5畝,整個建筑均由當地政府劃撥?罱ㄔ臁<o念碑坐南朝北,總高10米,寬2米,呈梯形方體。整個建筑分三段構成,第一段為平臺,方形,基底長6.4米,分三階而上,臺面邊長5米;第二段為碑堆,方體;第三段為碑柱,長方體,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寫“大水戰斗簡介”的碑文。1983年在碑兩側對稱地建造兩座紀念亭,水泥結構,高約7米,呈六角形,兩層翹檐。距碑背面不遠的左右側是原瓊山縣委書記歐德修烈士和瓊縱第一支隊副支…[詳細]
紅寨村紅軍長征紀念碑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大坡鄉紅寨湯浪村北。 1936年4月2日,紅軍長征分三路從富源縣進入沾益縣。4月3日,紅二軍團在賀龍的帶領下,從駐地出發,分別經播樂鄉的偏山、沙高、大海、小落浪、大落浪、水田等地,進駐喜廈、遵花鋪、十里鋪、松林、河西、中村一帶。上午11時,紅二軍團一部行至遵化鋪以北的火焰山時,與一股敵人遭遇,紅軍立即投入戰斗,打得敵人丟盔棄甲,迫使其向松韶關方向逃竄。紅軍將繳獲的物品分給當地農民后又繼續前進。 4月5日,軍團直屬部隊經大坡鄉的土橋、耕德、大坡、秧田沖、德威、天生橋村到羊街(今麻拉)宿營。賀龍在湯浪廟里食宿,走村入戶向群眾宣傳黨的綱領和政治主張,宣傳抗日救國方針,揭露國…[詳細]
侵華日軍羅涇大燒殺遇難同胞紀念碑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閘北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日軍的侵略遭到上海軍民的頑強抵抗,連續十天進攻,未有進展,于是日軍改變進攻方向。8月23日凌晨,日軍集結大批軍艦從羅涇東邊(小川沙)的長江江面上突襲登陸。上岸后,日軍面對手無寸鐵的羅涇老百姓,實行了慘無人道、滅絕人性的大燒殺。羅涇老百姓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災難。日軍在小川沙登陸后,迅速擴大占領的地盤,到8月23日下午,整個羅涇地區全被日軍占領。不久上海失守,日軍繼續向西進攻,又進行了震驚中外的“-”?梢哉f,“-”是日寇“羅涇大燒殺”的繼續。新中國成立后,為緬懷那些遭受苦難的先輩,不忘國恥,1973年,羅涇人民公…[詳細]
周恩來渡海紀念碑
  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用革命的武裝反抗--武裝,向國民黨-派打響了武裝斗爭的第一-,從此我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上了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道路。當時的軍事形勢對起義部隊很不利,強大的-武裝對起義部隊構成很大的威脅,黨中央及時作出部隊撤離南昌城,迅速擺脫困境,保持軍事實力的戰略決策。由于中國共產黨人彭湃在其家鄉海陸豐組織農民革命運動,形成了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地,因此,黨中央決定部隊向海陸豐轉移。起義部隊領導人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奉命旋即率起義部隊南下。其時正值夏季,天氣炎熱,起義部隊的官兵多數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加之沿途-軍隊圍追堵截,戰斗頻繁,后勤供給困難,起義部隊傷病…[詳細]
民族大會戰紀念碑
  民族大會戰紀念碑坐落于德國的萊比錫,是為了紀念1813年的萊比錫戰役而建造的,是萊比錫最重要的紀念碑之一,同時也是萊比錫的主要地標,深受游客歡迎。1813年10月在德國萊比錫附近,拿破侖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英國、奧國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后敗陣。為了慶祝這一歷史性勝利,柏林建筑師布魯諾•施密茨設計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碑。紀念碑始建于1898年,建成于1913年,花費約600萬德國金馬克。紀念碑長80米,寬90米,高91米,為歐洲最高紀念碑,經過長年累月的風雨洗禮,紀念碑已經使整個花崗巖碑體呈黑褐色,碑體正面是高達十米的英雄浮雕,頂端是四個持劍而立的巨型戰士,再現了…[詳細]
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紀念碑
  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紀念碑位于梅列區洋溪鎮洋溪中學內。1939至1943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從福州內遷,在洋溪設立校區。這期間,全省約有1000名學生先后考入這所學校,來到這里就讀。因戰時經費支出不足,一切因陋就簡。學校借用民房作宿舍、教室,用竹蔑糊泥作墻,以樹皮代瓦,校舍四面通風,無法避風雨。宿舍全是統鋪,上下兩層,用竹片編作竹床,一個房間住幾十個人。尤其日軍侵占福州期間,經濟來源斷絕,每日只能供糙米六小兩,以兩餐稀粥解饑。在此困境中,有十幾位學生病逝,但全體師生仍刻苦求學。當年的洋溪鄉親對福建省立福州初中辦學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許多村民騰出房子供學校辦學。良好的![詳細]
《浙南周報》(括蒼版)創刊紀念碑
  1947年5月,中共浙南特委機關報《時事周報》問世。同年10月,為適應甌北地區斗爭形勢的需要,中共樂清中心縣委決定創辦甌北版《時事周報》,由馬齡負責編輯。《時事周報》(甌北版)創刊后不久,因形勢緊張而停刊,1948年1月復刊,2月金式榮負責編輯。同年10月,該報改名為《浙南周報》(括蒼版),在永嘉嶺頭鄉中堡村開始出版。到1949年4月為止,《浙南周報》共刊出61期。該報創辦初期主要是轉載解放區新華社新聞,此后逐步分為評論、戰時消息、蔣管區消息、國防消息、地方消息、新民主等版面,篇幅也從原來的每期兩版約4300字增至每期四版(或六版)約11200字,如遇重大新聞,則采用“號外”、“快報”等形式增…[詳細]
棠地河戰斗遺址暨革命烈士紀念碑
  棠地河戰斗遺址暨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寧化縣水茜鄉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1934年10月,中央蘇區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中央主力紅軍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至1934年12月,寧化、泉上、彭湃蘇區相繼淪陷,閩贛省轉入游擊戰爭。1935年1月31日,中共閩贛省委、閩贛省蘇維埃政府、閩贛軍區1000余人從歸化楓溪原計劃轉戰安遠,在途經水茜棠地河下塅時,遭到國民黨軍第52師的合圍伏擊,紅軍部隊拼死突圍成功,但傷亡百余人,另有中共寧化縣委書記張荷鳳等六七十人被俘,全部被敵殺害。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歷史,發揚革命傳統,棠地大隊于1958年10月在棠地河下塅戰斗舊址西南260米處建成棠地革命烈士紀念…[詳細]
水平革命烈士紀念碑
  水平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在東莞市大朗鎮水平村。為紀念東山坳伏擊戰犧牲的烈士而建。東山坳位于大朗鎮屏山村(原屬水平生產大隊),緊靠東山,有一山路通往黃江鎮梅塘地區。1948年5月,為了粉碎敵人的第一期“清剿”,鞏固和擴大根據地,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支隊第三團政委黃華、副團長林文虎、副大隊長何棠,率鋼鐵隊和金重隊向大嶺山區挺進,在屏山村駐扎。5月16日,國民黨軍隊約200人從霄邊出發,準備進駐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園休息。三團得到消息后決定在東山坳伏擊這股敵人,布置鋼鐵隊設伏于坳南側高地,金重隊占據坳頂,并派一個班控制主峰,另一個班斬斷敵后路。經過兩個小時的戰斗,大獲全勝,俘虜虎門要塞第二大隊副大隊長…[詳細]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紀念碑
  1948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在瑞安縣桂峰鄉板寮村成立。這支以紅軍挺進師留下的戰士為種子、以長期堅持浙南斗爭的當地干部為骨干、以本地區的共產黨員和貧苦農民為主體組成的人民子弟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配合解放軍主力作戰、解放浙南全境的中堅力量。至1949年4月,浙南游擊縱隊發展到5000多人。同時,擁有9萬多名民兵武裝,形成了主力部隊、縣區武裝和民兵三結合的軍事體系。1949年5月,野戰軍到達溫州之前,浙南游擊縱隊就解放了浙南大陸全境。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紀念碑,位于溫州江心嶼“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東側草坪上。于1994年5月7日紀念溫州解放4…[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看黄A∨免费观看 | 五月天婷婷缴情五月欧美激情 | 亚洲五码在线视频 | 伊人一区在线观看 | 久久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看在线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