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紀念碑篇

七亙大捷景區
  七亙大捷紀念碑(館)位于平定縣東回鎮七亙村。1937年10月26日、28日,劉伯承指揮386旅772團3營設伏在七亙村東西兩側高嶺,連續兩次伏擊日軍,殲敵400余人,取得八路軍自平型關大捷以來又一次重大勝利,創造了我國現代軍事史上重疊設伏的著名戰例![詳細]
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是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廣東省惠州市豐山公園內。紀念碑建于1984年12月,一說是為了紀念在東江地區的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另一說是為了祭奠陣亡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成員而建,并在1990年7月列入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此碑占地1.5萬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寬1.8米,底座寬6.4米,碑前有六尊人物雕像,碑后有一面浮雕墻。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占地1.5萬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寬1.8米,底座寬6.4米;碑的正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聶榮臻題寫的碑名,另外三面有紅棉、青松和翠柏的圖案。碑座有銅鑄的楷書碑文,講述東江地區人民從-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對…[詳細]
吳敦仁烈士墓和紀念碑
  吳敦仁烈士墓和紀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涂嶺鎮林角村。吳敦仁,生于1906年,涂嶺林角村人。1921年秋,考入集美學校師范部,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1926年2月,參加共產黨員王德彰、吳國珍領導的由多位進步學生組成的“集美同學回鄉宣傳隊”,到惠安城關及山腰、壩頭、大前黃、割山和涂嶺等區鄉開展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活動。10月,隨中共廈門特支、共青團廈門干事會和廈門大學黨支部指派的王德彰、柯聯定、吳國珍等人,回到惠安,籌備迎接國民革命軍光復惠安。11月25日,北伐軍進入惠安城,他和同志們一起舉行軍民祝捷聯歡大會,組織演講、--、演文明戲活動,反對--污史、土豪劣紳和封建會道門,開展減租…[詳細]
邊縱第六支隊九龍山阻擊戰紀念碑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盤江鎮松林社區生態觀光園內。 1948年,播樂“九·五”起義后,滇東北革命斗爭風起云涌,革命形勢發展較快。在省工委和滇東北地委的正確領導下,1949年初,沾益、宣威組建了“云南人民討蔣自救軍永焜支隊”,4月12號,沾益又組建了“云南人民討蔣自救軍沾益支隊”,在沾益、宣威、富源、會澤一帶開展武裝斗爭,掃除殘敵,鞏固滇東北根據地。沾益境內的白水鎮、惠來鄉、澤濟鄉、炎方鎮和卡郎鄉一帶也建立了游擊區,在滇川、滇黔公路沿線建立起交通聯絡站和革命據點,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在云南的殘余勢力和地方反動勢力。 松林鎮在沾益縣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交通便捷,人口集中,聚居著1000余戶人家,…[詳細]
洪學智將軍紀念碑
  為紀念洪學智將軍的生平功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紅色旅游基地,由六安市政府、金寨縣政府及洪老家屬、親友在金寨縣烈士陵園內共建洪學智將軍紀念碑。紀念碑位于紅軍紀念堂的左側,以緬懷洪老一生的豐功偉績,成為激勵后人開拓奮進的教育基地。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經幾次實地考察,又考慮到原有烈士紀念碑和紀念館的中軸線為主線,為使洪老紀念碑同原有建筑主體不沖突,因此在紀念館的中軸線偏東 10 度為洪老紀念碑的中軸線朝向。這樣使洪老紀念碑能有自己的主體思想,結合風水學原理,后靠主山脈,面朝東南方,在原有地勢、選址最佳之處,福蔭子孫。對原有地勢進行有機整合,設計了曲徑小路、城墻圍欄;道路地坪至一層廣場高差54厘米,表…[詳細]
大魚山烈士紀念碑
  大魚山古稱宜山,位于岱山島西北的灰鱉洋海域,東距高亭鎮24公里。島形恰如一條敖游的大鯊,故名“魚山”。與附近的小魚山,大、小陳山,魚腥腦等約35個島礁組成“火山列島”,主島即大魚山。面積8.44平方公里,坡崗起伏,最高大山崗海拔152.6米,島上有4個行政村,15個自然村落,居民3000余人。 大魚山在清代和民國期間屬定海縣。1949年,為洲縣魚龍鄉。1950年解放,屬定海縣岱山區;1953年11月島設漁山區,轄宮山、大西兩個鄉,屬岱山縣;1956年5月,為漁山鄉;1958年10月為東沙公社漁山管理區,屬舟山縣;1960年6月,屬岱山公社;1961年10月建立漁山公社;1962年6月,復屬…[詳細]
塔山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紀念碑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塔山紀念碑位于永泰縣城東南面塔山上,左旁是永泰縣革命烈士陵園。為粉碎敵人--陰謀,繼續領導全省人民抗日斗爭,1943年冬中共福建省委由閩北南遷閩中,12月,省委書記曾鏡冰率機關與閩中武裝由仙游高陽來到永泰梧桐青溪。1944年1月,省委在青溪舉辦為期20天的第三期訓練班,組織全省各地黨組織負責人學習毛澤東關于整頓“三風”、中共中央四三決定和省委關于整風指示等有關文件。同時,省委作出指示,要求各地黨組織開展自衛游擊戰爭,以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陰謀。1944年2月29日,閩中特委領導黃國璋、蔡文煥率領郭永星、陳水仙等15名骨干組成的游擊隊從青溪出發,奇襲國民黨涵-江-交通銀行,繳獲…[詳細]
廣州中山紀念碑
  中山紀念碑是為紀念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觀音山頂上,循“百步梯”上躡498級可通達。紀念碑建越秀公園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師呂彥直設計。碑身全部用花崗石砌成,高37米,碑底為方形,向上漸小而尖,碑內有梯級可回旋至頂,第一、第二層四面都可憑欄俯瞰。更高處,每層有窗可向外遠眺。碑基上層四面有26個羊頭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長約7米、寬約4米的巨型花崗石,上面刻著孫中山的遺囑,遺囑的全文是:“余致力國民革命幾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F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詳細]
西南聯大紀念碑
  在云南師范大學校園內,“一二·一”四烈士墓西側,有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的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座呈圓拱形,高約5米,寬約2.7米,中嵌石碑。碑文約1000余字,記述了聯大創辦的始末及其特點,是聯大在昆明的重要遺跡。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南侵,平津危急。原在北平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的南開大學,奉命遷于湖南,合組為長沙臨時大學。以三校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為常務委員,主持校務。于當年11月1日上課。繼而上海、南京陷落,武漢震動,1938年1月20日,臨大正式宣布遷云南。數百名師生徒步3000余里,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跋涉,于4月26日抵昆明,設理工學院于昆明,設…[詳細]
青龍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青龍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我區沈家門街道青龍山頂,占地面積六百六十多平方米,緊靠東港區,面向繁榮的沈家門漁港,四周青松環繞,環境十分優美。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登步島戰斗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頌揚他們的革命業績,教育廣大人民群眾而修建的。1949年11月3日晚,我人民解放軍二十軍六十一師為策應配合二十二軍,從舟山南路渡海解放佛渡、六橫、蝦峙、桃花諸島后,奉命單獨發起對登步島的戰斗攻擊。登步島戰斗是在敵我力量絕對懸殊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次激烈戰斗。我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發揚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以不足兩個團的兵力,在沒有炮火掩護、彈藥不足的極端不利情況下,浴血奮戰兩晝夜,擊退了在飛機、軍艦、炮火掩護下的敵…[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国产二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 日本特黄高清免费大片 | 香港三香港日本三级在线理论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而久二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