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旅游

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源自1983年4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轉《國務院宗教事務局關于確定漢族地區佛道教全國重點寺觀的報告》,所列中國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名單,均為中國大陸(不包括中國港澳、中國臺灣)境內漢族地區重要佛教寺廟,共142座。
中方廣寺
  中方廣寺位于浙江省天臺縣天臺山風景區北部,距天臺縣25公里,寺居石梁瀑布西側山坡上。石梁瀑布為山崖間一塊巨石,若橋橫空突兀,其下瀑布穿梁飛掛,飛珠濺玉,聲若雷鳴。石梁與飛瀑交相輝映,成為天下奇觀。石梁一帶巖壁上有多處歷代名人摩崖石刻,有宋朝大書畫家米芾手書“第一奇觀”、明朝甘兩隸書“飛梁懸瀑”、石綸正書“大觀”、王榭行書“星橋勝概”;清朝曹掄選隸“萬山關鍵”、康有為正書“石染飛瀑”等,琳瑯滿目,共二十余處,摩挲流連,玩味無窮,清朝文人汪隆曾贊石染飛瀑曰:“靈斧誰將石壁開,瑤虹垂外訝奔雷。明珠萬斛從天落,素練千尋動地來。”中方廣寺始建于東晉興寧年間,開山祖師為曇猷尊者。中方廣寺自創建后曾毀建多次…[詳細]
溫州江心寺
  江心寺系全國重點開放的著名古剎叢林,位居溫州市北郭永清門外甌江之中的一個小島嶼上。全島嶼的原來面積僅約一平方公里左右(現經填塞淤淺擴大地面,添建了新的游覽點),兩端各有一座小山峰,峰頂都有一座凌空的寶塔,東西相對峙,即名為東、西塔。東峰西麓原有“普寂禪院”(即今“溫州烈士紀念館”),西峰東麓有“凈信講寺”又名“西塔院”(即原“溫州博物館”)。唐咸通七年(866),在江心孤島的東山建普濟禪院。宋開寶二年(969),又在江對面的西山建凈信講院。南宋紹興元年(1131),宋高宗賜改普濟禪院為龍翔禪寺。因寺江中,俗稱“江心寺”。宋寧宗時品選天下禪宗叢林,列為十剎之一。其后八百多年里,該寺屢廢屢興。新中…[詳細]
合肥明教寺
  明教寺由佛殿、藏經閣、西廂園三部分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寶殿飛檐翹角,風鈴叮鐺,殿脊高聳像一巨大錫葫蘆,銀光閃耀,直刺云天,顯示了我國佛教寺宇威嚴莊重的建筑特色。寺內鐘鼓齊鳴,梵音繚繞,充滿了神奇的宗教色彩。明教寺位于合肥寺消遙津公園邊上的明教臺上,。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明教寺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間(502至549年),初名鐵佛寺。唐代重修,定名明教寺。現存大雄寶殿等主要建筑是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所建。過去,寺周圍廣植松樹,教-松蔭為古廬州八景之一。1984年明教寺由文物部門移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這些年來,明教…[詳細]
迎江寺
  迎江寺位于安慶城區東南部,瀕臨長江,占地2.2萬平方米,是我國長江沿岸著名的宋代名剎。內有乾隆皇帝親賜“善獅子吼”和慈禧太后親題“妙明圓境”匾額。迎江寺,原名“萬佛寺”,始建于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稱“迎江寺”。迎江寺是組古建筑群,為沿江一顆古建筑明珠。數百年來,迎江寺香火奇旺,久盛不衰,僧徒曾達千人。寺中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及藏經閣。歷代名流名宦,蒞寺攬勝,吟詩作賦。寺中“迎江茶樓”,專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可品嘗傳統素食素菜。交通從安慶港口步行前往僅需10分鐘,從安慶汽車站可乘10路公交車前往安徽安慶市…[詳細]
三祖寺
  三祖寺景區規劃面積7.04平方公里,是天柱山人文景觀最為集中的一個景區。這里除了聞名海內外的佛教禪宗祖庭三祖禪寺外,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漢武帝設壇拜岳留下的遺址。沿河風光秀美,已興建濱河景觀長廊和漂流設施。三祖寺,全稱“三祖山谷乾元禪寺”,是中國禪宗三祖傳經布法的場所,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3年,國務院批準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開放寺廟。天柱山靈絕山水加上歷代帝王的加封,使之成為仙山寶地。《道經》說司命真君居住天柱山,山中有司命洞府。天下名山分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被列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因此,歷代佛道兩教都視天柱山為寶山,爭相據為己有。在三…[詳細]
瑯琊寺
  瑯琊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處,一座被稱為陸上蓬萊的瑯琊山上。據清光緒年間《募修滁州瑯琊山開發律寺大雄寶殿緣起》記載:“瑯琊山名自晉始,晉元帝為瑯琊之稱。山在滁城西南十里許,勢偉拔,起伏綿旦,與豐山、花山爭奇競秀,而瑯琊之名尤著,深巖邃谷中,修竹、清泉別饒佳趣。陡山之巔,南望大江如匹練,江以南諸山出沒,隱現于煙云杳靄中,蓋淮東勝境也”。山中茂林修竹遍布,林壑幽深,景色宜人。山中還隱映著唐代古剎瑯琊寺和宋代建筑醉亭,集宗教、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于一體,成為滁州市著名的旅游勝地。瑯琊寺建于唐大歷年間(766到770年),由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僧人法琛創建,唐代宗李豫賜名“寶應寺”,崔祐甫為它撰《寶…[詳細]
蕪湖廣濟寺
  位于安徽省蕪湖市赭山西南麓。殿宇依山構筑,自下而上有天王殿(又稱“山門”)、藥師殿、大雄寶殿(又稱“大佛殿”)、地藏殿、廣濟寺塔,共有88級臺階,四重殿宇從山腳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后殿比前殿高出數十米。整個建筑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天王殿內是十米多高的彌勒、韋馱像,兩側是哼哈兩金剛。藥師殿正中供奉著藥師佛,藥師佛曾發十二大愿,醫治眾生病苦,消滅延壽。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著三尊大佛,左右各有一尊配像,兩邊是十八羅漢。最上一層為主殿-地藏殿,兩旁護以鐵鏈。該殿是寺內最具特色的建筑,它仿照九華山的肉身寶殿式樣建造,正中供奉著地藏菩薩像,高達12米,十分莊嚴。殿前一株銀杏古樹,為宋代所植,至今枝繁葉茂。地藏…[詳細]
九華山化城寺
  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對芙蓉峰,北倚白云山,東鄰東崖,西接神光領嶺,四面環繞如城,古人有“內外峰圍涌玉蓮)之稱。每當紅日西沉,白云歸岫,蒲牢一擊,鯨鏗徐應。這就是九華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鐘”。化城寺原有大鐘一口,重約萬余斤,但已毀于兵燹。現存的一口洪鐘,重約兩千余斤,高一丈有余。此鐘鑄造精美,體積超群,音質悠揚洪亮,以手輕叩即可聽到清脆悅耳的微微響聲,用槌撞之,則甕聲宏亮高揚,由近及遠慢慢在山谷中回蕩,特別是夜深人靜之時,鐘聲更為清悠,令人仿佛置于天上佛國,超凡脫俗。因此,朝山進香之人,無不聆聽化城晚鐘,領略一下“化度群生悲愿宏,城開兩序別西東。晚來香火因緣盛,鐘送梵音澈太空”的古鐘圣音,以除…[詳細]
九華山月身寶殿(肉身寶殿)
  地藏菩薩真身所在—九華山月身寶殿,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稱地藏塔,而九華山是與金地藏,金喬覺的名字分不開的。金喬覺(696-794);系新羅僧人,俗稱金地藏,古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東南部)國王金氏近族。相傳其人“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惡,穎悟天然。”24歲時,削發為僧,攜白犬“善聽”,從新羅國航海來華。初抵江南,卸舟登陸,經南陵等地上九華。相傳九華山原為青陽縣居士閔讓和屬地。金喬覺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閔讓和十分驚異,由驚而喜,先讓其子拜師,后自己亦隨之皈依。至今九華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讓和父子。金喬覺來山后,居詮在東岸峰的巖洞里(…[詳細]
九華山百歲宮
  百歲宮位于九華山摩空嶺(又名“插霄峰”)上.百歲宮初名“摘星庵”,又名“萬年禪寺”.與祗園寺東崖寺、甘露寺同為九華山“四大叢林”.百歲宮也是九華山第二座肉身殿,供無瑕禪師肉身。據寺前碑記載,明朝萬歷年間,河北宛平僧海玉和尚,號“無瑕禪師”,由五臺山云游至九華山,見此地九峰如蓮,便在摩空嶺摘星亭結茅布道,名“摘星庵”。“初住東巖摘星亭,見獅子山左右,有龜蛇供護之狀,遂卓錫焉。”無瑕在此,長年以野果為食,不食煙火熟食,并用舌血和金粉,費時二十余年,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計81卷,至今保存完好,為國家文物一級藏品。無瑕圓寂于天啟三年(1623年),享年110歲,世稱“百歲公”。逝前囑弟子三年后啟缸…[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自拍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视频香蕉欧美在线最新版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 | 中文字幕高潮波多野结衣 | 亚洲免费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