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鎮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鎮篇

碾子婭古鎮
  鎮巴縣碾子婭古鎮位于鎮巴縣東北角,距縣城115公里。東鄰漢陰縣雙坪鄉,西接巴廟鎮,南依紫陽縣燎原鄉,北靠西鄉縣兩河口鎮。在未通公路前,水運業發達,上溯達巴蜀、下行至漢中、安康等陜南重鎮。因此,一時間店鋪林立,商賈云集,十分繁榮,素有“小漢口”之美譽。古鎮依山起勢,臨水賦形,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面積雖不大,只有一條一里多長拾階而上的青石板老街貫穿古鎮南北,但蜿蜒曲折的石街兩邊至今仍保存著完好的此起彼伏,錯落有致的清瓦屋面、木質穿斗式三、四開間商鋪及青磚會館,深藏大巴山青山綠水間,極少受到世俗的侵擾,雖然伴隨著新鎮的異地選址重建和現代交通業的發展,傳統水運業的凋零,古鎮已顯得十分衰敗,雖然如此,但…[詳細]
大昌古鎮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古鎮地處長江以北,大寧河中游、小三峽風景區。從巫溪縣城出發,坐船沿大寧河下行兩個多小時,新小三峽旅游的終點,依山傍水、綠蔭掩映、青墻黛瓦的地方就是大昌古城。大昌古鎮古城藏在巫山山脈的一個平壩里,1700多年前,大昌的先民在此筑城,大寧河、洋溪河在平壩匯合,沖積了數千畝肥田沃土,盛產稻糧;滔滔的大寧河下連長江,上通陜西鎮平、湖北竹溪,在水路交通一統天下、諸侯割據爭雄的時代,大昌堪稱“咽喉”要地。下了渡船,登上青石階,迎面就是南門。一棵古老的黃桷樹生長在南門城墻里,軀干從石縫中冒出來,根虬暴露在外,盤旋著、扭曲著。踏著古鎮街道中央的青石板路,在狹窄的街上行走,腳下發出清晰的腳步聲,…[詳細]
雙古鎮
  雙古墳,現叫雙古鎮,位于榮縣西北28公里處。原為榮縣上成都挑夫歇腳的幺店子,清乾隆年間逐步發展成集市。雙古鎮依山傍水,街成丁字形,因修街時從街心挖出兩塊宋墓石碑,故名雙古墳。雙古鎮境內,山多、水多、洞多、寨堡多、古老的傳說多,是游山玩水的理想勝地。鎮東,萬鋒狂舞,疊嶂重巒,獅子山和老林口山巍峨壯麗,青翠欲滴,逶迤騰浪,狀似屏風。獅子山前高后低,酷似兩頭俯臥的獅子。面向高石梯的象鼻前面,有一個小小的山丘,丘頂渾圓,活脫脫似和尚腦殼。獅子山山腳兩側,怪石天成,活像獅子半曲的前腿。當地百姓說:這是笑和尚領著兩頭獅子,向大象頂禮膜拜,故名“雙獅拜象”,是踏破鐵鞋難覓的天生奇觀,令人嘆為觀止。鎮南,是牛…[詳細]
孝泉古鎮
  孝泉古鎮座落在九寨溝旅游環線德茂公路沿線,距省會成都79公里,距德陰市區21公里,全鎮幅員面積52.5平萬公里,總人口4.2萬人,轄20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場鎮建成區面積3平方公里,場鎮常住人口1.8萬余人,是四川省首批百鎮試點鎮和51家重點鎮之一,是德陽市重要的回民聚居地和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回漢兩族和睦相處。古鎮孝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東漢大孝子姜詩的故里,漢代叫汛鄉,后因“一門三孝”、“孝感天下、清泉滿地”而得名,1996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歷史著名典籍的《東觀漢記》、《后漢書》、《左平御覽》、《華陽國志》等記載了東漢末年古代孝…[詳細]
辰陽古鎮
  辰陽古鎮1、奎星閣:位于辰陽老城區中山路東端,始建于明,歷代多有修繕。現建筑為清嘉慶七年復建。古人為供奉文曲星而修此閣,是辰陽古城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1996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古巷道、古碼頭:辰陽古城巷弄、碼頭較多,現保存柳樹灣馬坊巷、余家巷、趙家巷和柳樹灣街。沿江相繼建有雙溪口碼頭、中南門碼頭、私碼頭、新碼頭、靈官碼頭、涼水碼頭、大碼頭、漁船碼頭等10余座。3、古寺廟:較古老而有名的有大酉觀、江東寺、廣恩寺、丹山寺、桂山寺、玉華洞、水云寺、錦崖寺、能仁寺、水府廟、祖師殿、普濟庵。4、錦崖塔:位于城西2公里處錦雞山上,“錦塔臨江”為辰溪古八景之一,明萬歷年間辰溪知縣曹行健建,塔高…[詳細]
茅坪古鎮
  茅坪古鎮位于清水江下游、錦屏縣東北部,距縣城10公里。東鄰本鎮陽溪和宰大溪村及天柱縣坌處鎮地沖村,南鄰三江鎮亮江村,西鄰本鎮新建村,北翻黃哨山抵天柱縣地良村。從這里往下三四公里便是天柱縣地界,再往下三四十公里則是湖南省洪江市的地域了。茅坪、王寨等地方,明代時基本屬于湖廣省黎平府赤溪湳洞長官司管轄區域。而赤溪湳洞長官司治所在今劍河縣南明鎮,距離這里七八十公里,對這里影響甚微,所以這里實際上處于村民的原始自治之中。在清康熙十九年(1680)以前,茅坪、王寨等地隨黎平府隸屬湖廣省,平定吳三桂叛亂后改屬貴州。因在平定吳三桂等“三藩之亂”中表現不佳,康熙二十三年(1684),赤溪湳洞長官司遭到最嚴厲的處…[詳細]
龍溪古鎮
  重慶市巫山縣龍溪鎮位于巫山縣城西北部,公路與巫(山)(巫)溪公路連接,距縣城91千米。清末明初屬龍溪保,1943年置龍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建鎮。古鎮位于大寧河與長溪河交匯的半島上,大寧河常年通航,大寧河流域在戰國時期就是我國一個重要的鹽產地,古時商賈成群。紅色的龍溪古鎮,還是下川東游擊隊根據地,境內立有紀念碑,古鎮上的川東聯絡站保存完好。古鎮上既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也還有保存完好的文革痕跡,如毛主席詩詞泥塑、批斗臺、標語等,大量的保存下來實屬不易。古鎮有上中下三條老街,現存歷史遺跡和建筑很多,最古老的是700多年前,南宋軍民抗擊元軍修筑的“天賜城”和清道光年間的防…[詳細]
松江泗涇古鎮
  泗涇鎮位于上海松江區的東北部,如果從北宋形成村落算起,差不多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該鎮在北宋形成村落,最早叫會波村,南宋改名七間村。一直到元代中葉,因外波涇、通波涇、洞涇、張涇四條涇水匯集于此,才正式取名為“泗涇”。元末文學家陶宗儀挈家來此隱居,在泗水之南構筑“南村草堂”;藏書家孫道明則筑“映雪齋”于泗水之北。元代后期始成集鎮,稱“泗涇里”。明正德年間改稱“泗涇市”。七寶徐壽出資沿蒲匯塘北岸構筑石橋9座,七寶、泗涇間交通遂便,鎮的規模日益擴大。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泗涇塘上“普渡”、“福連”和“武安”3座3孔石拱橋相繼落成,塘南塘北連成一片,市面日旺。清代,石板街道兩側商店櫛比,樓…[詳細]
福寶古鎮
  福寶古鎮距四川省合江縣城42KM,是國家級福寶森林公園的門戶,古鎮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積眾數百家,可為巨鎮”,成為大漕河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建鎮時因交通極不方便,謀生艱難,故以廟宇興場,得以取名佛寶場,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徑七尺大的鵝卵石,后改名為佛寶新場。解放后更名為福寶場。福寶古鎮依山而建,保存完好。其中的回龍街是全鎮現保存最完整的一條古街,沿回龍橋而上,在大青石鋪成的街道兩旁,民房一間靠一間、大小不一,形成九龍巷、劉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雞市巷等五條巷道,街道全長450米,寬1.5——8.0米,是當時最熱鬧的繁華地段,并有回龍橋、三宮八廟、惜字亭等古…[詳細]
東溪古鎮
  一、景區介紹:東溪鎮位于四川盆地的東南邊緣,貴州大婁山脈北端,重慶南部,幅員面積157平方公里,轄20個村,總人口8.9萬人,其中場鎮人口2.4萬。東溪鎮歷史源遠流長,于公元前202年建場,名萬壽場。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設丹溪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4年)撤丹溪縣為鎮,宋、元、明、清為安里統治中心,屬縣行政公署所在地。東溪建鎮1300多年,建場2200多年,素有“川東第一山水古鎮”的美譽。古鎮人文景觀眾多,西漢時開辟的川黔青石板古道穿場而過,5000余棵黃葛樹和明清穿斗結構的吊腳樓景致清幽,一村、二碑、二石、三宮、三瀑、四街、五橋、六院、七巷、八廟、九市各具特色,太平渡口、琵琶古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 久久国产香蕉观看八 | 日本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Av一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日本视频观看无卡免费精品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