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文化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文化遺址篇

鹿臺崗古文化遺址
  鹿臺崗古文化遺址位于縣城東裴村店鄉鹿臺崗村西側。遺址東西寬約120米,南北長約150米,總面積約18000平方米。文化層一般厚3-5米,自下而上依次為龍山、岳石或先商、早商、晚商及東周等6個時期的文化堆積,不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少量的青銅器,還發現了一些要房屋、灰坑和祭祀遺址,其中包括距今4000余年,屬于河南龍山文化的兩處祭祀遺址。該遺址的發現,為研究中國石代原始宗教的形成和發展,華夏、東夷兩大集團分布范圍的界定,探索商人的起源和夏、商兩族的關系以及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的類型劃分等學術問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據。1963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昝廟古文化遺址
  昝廟古文化遺址位于江寧區祿口街道昝廟,時代為新石器。位于江寧區湖熟街道的湖熟鎮內有梁臺、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崗等10多處,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即“湖熟文化”遺址的中心區域。“湖熟文化”遺址的分布極廣,約有400平方千米,其周圍山脈綿亙,當中為秦淮平原的圩田區。“湖熟文化”遺址出土了很多遺物,有石器、陶器、青銅器。遺物的發現表明:大約在3、4000年以前,湖熟這塊地方,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從出土器物特征及演變,考古學者認為:“湖熟文化”的主人是一群使用青銅器的部落,他們在新石器時代村莊的廢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園。昝廟古文化遺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荊臺古文化遺址
  荊臺古文化遺址 ,位于縣城東南21公里東明集鎮荊臺集村東北隅,南300米臨紫荊河。遺址高出地面約1米,南北長56米、東西寬20米,計1120平方米。文化堆積層約6米,地形南高北低,北部由于群眾多年取土,形成一個391平方米的長方形土坑。曾采集標本64件,有屬于龍山文化的泥質方格灰陶片;泥質藍紋灰陶罐殘片、泥質繩紋陶片、泥質磨光弦紋灰陶片;有屬于商代文化的泥質加細(砂)陶鬲口沿、泥質, 灰陶大口尊口沿、泥質加細砂紅陶鬲片(通體飾繩足尖呈黑色)、泥質夾細砂陶鼎(通體飾繩紋足尖呈黑色)。 …[詳細]
窨子山古文化遺址
  窨子山古文化遺址位于大明路與窨子山路交叉口,面積80×90平方米,高8~12米,為平頂大土墩。距今近三、四千年,為一處青銅器時代文化遺址,屬湖熟文化類型。1952年曾經試掘,文化層厚3.2~3.3米,出土陶器以夾砂紅陶最多,橙黃細陶較少。還有器壁很薄的輪制黑皮陶以及石箭頭、石刀、獸骨等。在2~3米深處,尚發現銅箭頭。1982年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窨子山古文化遺址原屬雨花臺紅花鄉東風村,區劃調整后劃歸秦淮區。遺址一側為馬路,另一側為菜地。南金線、84路公交車可達。…[詳細]
袍谷古文化遺址
  袍谷古文化遺址位于紹興袍谷鄉里谷社村西,屬戰國晚期遺存。遺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1981年、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紹興縣文管所兩次發掘。文化層厚40至60厘米,出土器物200余件,有陶器、原始青瓷、少量青銅器和石器。大多為陶器,石器有刀和礪石,數量極少。此外,出土少量板瓦和半圓形筒瓦,瓦面有交錯繩紋。還發現少量稻谷、甜瓜子和核桃遺核,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紹興市越城區里谷社村類型:古跡游玩時間:建議2-3小時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天津雙坨西漢古文化遺址
   距縣城蘆臺鎮西35公里,潘莊鎮西塘村西1500米處。時代為西漢,1975年發現。地勢較其他地面高出1米許,面積為3萬平方米,文化層深度為0.3至0.4米。暴露遺物多有泥質灰板、筒瓦、陶釜、陶缸口沿及繩紋磚乖。 器物文飾有方格紋、菱紋、布紋、繩紋、弦紋、附加堆紋、半紋等。有少量黑陶片及五銖錢, 是西漢時代居住遺址和墓葬地。1959年定為縣級保護單位,1981年再次定為縣級保護單位。后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墓葬群)。 天津寧河縣…[詳細]
丘灣古文化遺址
  丘灣古文化遺址位于銅山茅村鎮檀山村東,東西兩山之間的平地上。丘灣古文化遺址南北長75米,東西寬60米,建國前后出土有繩紋陶片、空心融、三足器腿、蚌殼、鹿角、石斧等器物。陶質系細泥加沙,色呈紅、黑、綠。1959年,在該遺址中發現一條殺人祭神的遺跡。遺址南側放有4塊條石作為祭壇,祭壇附近挖出20具男女遺骨,姿勢大都呈俯身屈膝,雙臂向后,從死者的姿勢推斷,可能是被捆綁殺死以祭神的。據說土器物考證,丘灣應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所出土文物現為南京博物院收藏陳列。…[詳細]
馬橋古文化遺址
  馬橋古文化遺址(MaqiaoGuwenhuaYizhi)位于閔行區馬橋鎮北竹港和俞塘匯合處西北側。面積約5000平方米。1959年發現,1960年、1966年兩次發掘。出土石、玉、陶、骨、銅器等文物500余件,是太湖地區早期印紋陶文化的典型遺存。1982年定名為“馬橋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了4000多年前這里已有先民生息,為研究上海史和中國東南地區古文化、南北文化的相互關系和影響提供了實物材料和科學依據。1977年被列為市級保護地點。馬橋遺址是迄今已知最大的含馬橋文化內涵的遺址,1993-1997年的發掘獲得了豐富的資料。本項研究系統、完整地整理、發表了這批資料,其中包括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存…[詳細]
老龍頭遺址
  老龍頭遺址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杜爾門沁達族鄉前罕伯岱村東的一級臺地上。屬于西周至春秋時期的遺址。出土了一批造型新穎、獨具特色的紅衣陶鴨形壺和仿皮囊壺及虎鹿相搏的青銅牌飾等。其陶器特征鮮明,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有單耳鬲等。骨器制做工藝比較發達,器形多樣。東南距嫩江河道約2公里,西南距庫勒河床30米,北距洪合村約5公里。遺址西北部為大面積耕地,南側為階地邊緣的大斷面,由下至上垂直,高出坡下草原5—8米。東側邊緣呈斜坡狀坡度較陡,地下為沼澤地帶,地勢比較低洼,現為富拉爾基發電總廠儲灰場。富拉爾基老龍頭青銅時代遺址,經過近十幾年來的考古調查,特別是97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造型新穎、獨具特色…[詳細]
犁崗古文化遺址
  犁崗古文化遺址。該文化遺址原為高3米的土阜,東西長120米,南北寬80米,位于平崗鎮崗下坡村和犁崗村之間,一部分壓在犁崗村下。村民在此處取土時發現漢代磚室墓和石棺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陶壺、陶罐、陶倉、陶鼎、陶鈁、銅鏡、五銖錢等。遺址存留的文化層大部分為殷商文化層,有灰坑數處,隨處可采集到瓦、鬲、罐等器物碎片,并發現鹿角銅錛一枚。遺址內涵豐富,對研究豫東地區殷商文化有一定價值。1981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最大色资源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 亚洲日本另类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亚洲性爱AV免费在线播放 |